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影响
摘要
关键词
中医情志疗法;药物治疗;焦虑症;负性情绪
正文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2301A082)
焦虑症在临床中属于精神障碍类疾病,以过度担忧、恐惧及身体不适等为主要疾病特征,对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均有严重的影响[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近年来受工作、生活等方面压力的增加,焦虑症的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有3亿人受到焦虑症的困扰。针对焦虑症,现代医学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干预为辅,通过合理使用抗焦虑药物联合行为认知等疗法,可以对病情进行有效的缓解[2]。但是在长期用药观察中发现,部分患者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所以在用药基础上建议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达到最佳治疗预期。《黄帝内经》中曾提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情志理论,认为情绪失调可导致气血失衡,进而引发疾病。中医情志疗法作为中医学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以情胜情、移情易性为治疗核心,通过调节患者的情志帮助机体恢复平衡。近年来,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中医情志疗法在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副作用相对小,还更受患者青睐[3]。但是关于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仍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患者负性情绪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同时受研究样本量和时间的影响,其论证依据存在误差和不全面情况,无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因此,本文将对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4年01月-2025年12月期间,选取60例焦虑症患者分组研究,各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52岁,均值(34.56±5.63)岁。观察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均值(35.02±5.49)岁。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焦虑症的疾病症状;(2)患者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患者有药物过敏情况;(2)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药物治疗。(1)抗焦虑药物使用地西泮片治疗,每日口服2.5~10 mg,分2~4次服用,或睡前单次服用;(2)抗抑郁药物使用帕罗西汀治疗,每日口服20mg,用药2~3周可以根据患者用药的实际情况以每周10mg增加药量,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情志疗法。(1)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疾病认知水平,采用发放健康宣教手册的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焦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表现等,使其从更加专业角度认知疾病。同时在宣教过程中,积极主动询问患者对宣教知识的理解情况,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疑问或问题进行解释,帮助患者更加详细地了解疾病,对后期的治疗流程有所掌握,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病情评估。通过专业的工具评估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综合评估以后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中医情志疗法,以符合患者需求,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3)五行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焦虑症的严重程度结合五行属性,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在五行中木对应的是肝,焦虑症通常是由肝气郁结所致,可以在选择音乐时偏向木调的音乐,或选择火调的音乐,推荐《梅花三弄》或《高山流水》等。进行五行音乐疗法时注意控制播放音乐的音量,以50分贝最为适宜,每次播放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2次,可以选择晨起或晚上,有助于人体经络运行。聆听音乐时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双眼微闭通过呼吸放松全身,将注意力专注在音乐旋律和节奏上,充分感受音乐的能量,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为保证治疗的效果需要定期更换音乐曲目,可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更加适合患者情况的音乐。(4)情志疏导。为患者提供温湿度适宜、环境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借助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说出真实想法,医护人员则扮演倾听者角色,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必要时可进行适当回应,以表示尊重和理解。交流期间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可通过语言描述、绘画、音乐等方式帮助患者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通过积极主动地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准确识别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及时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进行纠正,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了解焦虑情绪的来源。指导患者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治疗中的挑战。可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具有典型的案例与患者一同进行分享,帮助患者从旁观者角度对案例进行了解,通过案例的真实情况对患者进行鼓励,尝试学习案例中的方法对情绪进行调节,重新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治疗中的困难和挑战。(5)气功调神。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气功练习,将其分为静功(坐禅、冥想)和动功(太极拳、五禽戏和八段锦)。选择安静、舒适且没有噪声的环境,指导患者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以方便肢体活动。采用坐姿或站姿通过鼻子缓慢吸气,屏气一段时间以后缓慢呼气,帮助身体放松,降低心率和血压,每天练习1次,每次10-30min,建议患者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练习,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1.3 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根据疾病症状缓解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3.2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算。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数据以n(%)表示,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效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对比治疗效果 [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观察组 | 30 | 23(76.67) | 6(20.00) | 1(3.33) | 29(96.67) |
对照组 | 30 | 18(60.00) | 5(16.67) | 7(23.33) | 23(76.67) |
X2 | - | - | - | - | 5.192 |
P | - | - | - | - | 0.023 |
2.2 对比负性情绪评分
两组对比,观察组负性情绪效果更加明显(P<0.05)。详见表2。
表 2 对比负性情绪评分(±s,分)
组别 | 例数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30 | 21.39±5.01 | 6.63±2.29 | 20.61±4.42 | 5.61±2.13 |
对照组 | 30 | 21.45±4.96 | 13.45±3.08 | 20.75±4.38 | 12.36±2.75 |
t | - | 0.047 | 9.733 | 0.123 | 10.629 |
P | - | 0.963 | 0.000 | 0.902 | 0.000 |
3 讨论
焦虑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病因与遗传、环境、心理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因素有关。焦虑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所以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长期面对工作、学习方面的压力则易诱发焦虑症的发生[4]。另外,过度敏感、内向、自我要求较高的群体更容易患上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心、恐惧、紧张不安、易怒等症状。如果早期未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部分患者还会诱发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等风险[5]。因此早期治疗是控制焦虑症的主要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疾病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焦虑症与大脑中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素有关,药物作为治疗焦虑症的首选方法,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素增强或平衡其活动来达到减轻焦虑的效果[5]。在药物治疗中,可分为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中的地西泮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增强脑内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GABA受体的激活可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发挥抗焦虑、镇静、抗惊厥等作用。抗抑郁药物中的帕罗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发挥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6]。在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短期的控制,但是药物治疗也只能发挥短期效果,如果长期用药不仅会增加耐药性,还会引起副作用,在长期治疗中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药物治疗期间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情志疗法又称之为中医心理疗法,是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根据患者心理状况、情绪变化以及个人体质等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和疏导[7]。该疗法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主要强调身心合一的理念,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中医情志疗法是基于中医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基础上,认为人的情绪与内脏功能有关,情绪失调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疾病[8]。经调整情志,可以调和脏腑气血,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平衡。将其与药物治疗相联合,在焦虑症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负性情绪也得到了有效地缓解。原因分析,中医情志疗法强调因人而异,予以患者治疗会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与药物治疗方案联用,在疾病治疗中有相互结合、灵活运用的优点。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同时从心理、生理及病理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理,不仅关注患者疾病症状缓解情况,还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8-9]。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中医情志疗法的辅助下,患者在改善负性情绪同时,还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对药物的耐药性。中医情志疗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心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药物的依赖性,还能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协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配合临床治疗[10]。本次研究虽然证实中医情志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在焦虑症中有显著效果,但是受研究时间、样本的影响,其循证支持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增加研究样本,延长研究时间,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在焦虑症治疗中,采用中医情志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方案不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在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梁洁,王清峰,寇绍杰,等.中医特色情志疗法对焦虑抑郁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心理调适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10):1874-1878.
[2]刘彬,宋丽丽,吴婷婷.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4,19(9):137-140.
[3]王惠强,王哲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运动方案对苯二氮■类药物依赖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2):454-457.
[4]钱蕾,蒋祖铭,吴赛萍.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与心理社会支持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23,18(11):158-160.
[5]李刘英,周霞,车德亚,等.中医情志疗法对焦虑抑郁共病职业女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3,18(2):229-232.
[6]王俏,高太波.药物联合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5):140-142.
[7]苏文彩.中医情志疗法干预在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6):79-82.
[8]安金媚,张鹤卿,刘贵香,等.绘画联合药物干预对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20):40-44.
[9]李晓瑜.探讨对焦虑症患者开展亲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5):21-24.
[10]李培培,董国娟.中医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25,23(1):178-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