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出血病人康复效果及并发症预防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系统化护理干预;康复效果;并发症预防
正文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消化道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内镜等检查确诊。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男性 28 例、女性 22 例,年龄 25 - 70 岁、平均(48.5±10.2)岁,上消化道出血 30 例、下消化道出血 20 例;实验组男性 30 例、女性 20 例,年龄 23 - 72 岁、平均(49.2±9.8)岁,上消化道出血 28 例、下消化道出血 22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年龄 18 - 75 岁;病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服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护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遵医嘱执行治疗措施、基础生活护理、简单的健康宣教等。在病情观察方面,定时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呕血、便血的颜色、量及性状等;治疗措施方面,按照医嘱及时给予止血药物、补液、输血等治疗;生活护理方面,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健康宣教方面,告知病人一些基本的饮食注意事项和休息要求。
1.3.2 实验组
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病情监测与评估:成立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护士组成。病人入院后,全面评估病情,包括出血原因、量、速度、生命体征及伴随疾病等。增加精神状态、末梢循环观察频率,每15 - 30分钟评估一次。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估意识,评分降低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尿量,保持每小时30ml以上。
心理护理:消化道出血起病急,病人易产生不良情绪加重出血。护理人员主动沟通,介绍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及预后,列举成功案例鼓励病人。沟通时注意态度,倾听诉求,给予支持。对绝望病人加强陪伴,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干预。
饮食护理:根据出血情况制定饮食方案。活动性出血期禁食禁水并解释原因。出血停止24 - 48小时后,先给予少量温凉流食,观察无不适再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正常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刺激性和粗糙食物,指导合理搭配。
并发症预防护理:预防失血性休克: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确保输液、输血,及时补充血容量。依据病人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肢端温度、尿量等,若出现休克早期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预防感染: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消毒。做好病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清洁口腔 2 - 3 次。对留置导尿管病人,做好尿道口护理,定期换尿袋。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压疮:消化道出血病人病情重、卧床久,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每 2 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使用减压用具减轻皮肤压力。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床单和衣物。按摩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
康复指导:病情稳定后制定康复计划,指导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告知出院注意事项。
1.4 观察指标
康复效果:观察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评估康复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住院期间失血性休克、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满意度:用自制问卷调查,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计算总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病人康复效果比较
实验组病人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病人康复效果比较(x±s,d)
组别 | 例数 | 止血时间 | 住院时间 |
对照组 | 50 | 3.56±1.23 | 10.25±2.56 |
实验组 | 50 | 2.18±0.85 | 7.56±1.89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失血性休克 | 感染 | 压疮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50 | 5(10.0) | 8(16.0) | 3(6.0) | 16(32.0) |
实验组 | 50 | 1(2.0) | 3(6.0) | 0(0.0) | 4(8.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50 | 20(40.0) | 22(44.0) | 8(16.0) | 42(84.0) |
实验组 | 50 | 30(60.0) | 18(36.0) | 2(4.0) | 48(96.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三、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快,若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传统的常规护理往往侧重于疾病的治疗配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饮食管理、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等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干预。而系统化护理干预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的模式。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通过对病人病情的密切监测与精准评估,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缩短了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心理护理的实施缓解了病人的不良情绪,增强了其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个性化的饮食护理为病人提供了合理的营养支持,同时避免了因饮食不当导致的再次出血。针对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失血性休克、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治疗安全性。康复指导帮助病人在出院后能够正确进行自我护理和康复训练,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病人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同时,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护理能力,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彦荣,徐鹏程,程娟,等.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11):1599-1603.
[2]牛丽琼.夜间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6):756-758.
[3]彭颖倩.系统化护理在慢性肾衰竭并发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2):165-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