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长期随访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狄君;白洋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610000

摘要

慢性肺疾病(chronic lung disease, CLD)患者呼吸肌功能衰退是引发呼吸功能障碍与生活质量降低的核心因素。呼吸肌功能锻炼作为非药物干预方式,借助系统性增强呼吸肌群的力量与耐力,能够有效提升通气效率并延缓疾病进展。通过长期随访观察,可深入探究呼吸肌功能锻炼在 CLD 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标准化呼吸肌锻炼方案,结合肺功能检测、生活质量评估及急性加重事件监测,能分析锻炼对呼吸功能及疾病预后的长期影响。规律的呼吸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减少急性加重频次,同时优化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此研究为 CLD 患者的康复管理提供了实践依据,凸显了长期坚持呼吸肌锻炼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慢性肺疾病;呼吸肌功能锻炼;长期随访;肺功能;生活质量

正文


一、引言

慢性肺疾病(CLD)是一类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涵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症等,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呼吸肌功能衰退是 CLD 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具体表现为膈肌及肋间肌力量减弱、耐力下降,进而造成通气效率降低和呼吸困难加剧。呼吸肌功能锻炼依据超负荷训练原理,能够增强呼吸肌群的收缩力和抗疲劳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效率与运动耐力[1]

当前,呼吸肌锻炼的临床应用已被纳入多个国家的相关指南,但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短期疗效观察,长期随访的数据较为匮乏。通过前瞻性的观察,对 CLD 患者接受标准化呼吸肌锻炼方案后的长期效果进行分析,可为临床康复策略提供循证支持。

二、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机制与方案

2.1 呼吸肌功能衰退的病理机制

CLD 病程进展中,呼吸肌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气道阻力增加使呼吸肌需克服更大的负荷,而肺过度充气导致膈肌扁平,降低其收缩效率。同时,慢性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因子会影响呼吸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进一步削弱肌肉功能。此外,患者常存在的营养不良状况,也会导致呼吸肌蛋白质分解增加,加剧肌力下降[2]。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呼吸肌功能逐渐衰退,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呼吸功能障碍。

2.2 标准化锻炼方案的构成

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案需结合呼吸肌的生理特点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缩唇呼吸训练:患者取坐位或立位,经鼻深吸气 2 秒,随后缩唇呈 “吹口哨” 状缓慢呼气 4-6 秒。该训练可通过增加气道阻力,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闭合,促进肺泡内气体排出,改善气体潴留状况。训练需每日进行 3-4 次,每次持续 10 分钟[3]

2)腹式呼吸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双手分别置于胸部和腹部,吸气时有意识地使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保持胸部尽量不动。此训练能增强膈肌的收缩能力,提高潮气量,改善呼吸效率,每日训练 3 次,每次 15 分钟。

3)呼吸操锻炼:将全身性动作(如扩胸、转体、弯腰等)与呼吸节律相结合,吸气时伸展肢体,呼气时收缩肌群。这种全身性的协调训练可增强呼吸肌与躯体肌群的协同作用,提升整体运动耐力,每日进行 2 次,每次 20 分钟。

4)抗阻呼吸训练:借助三球仪等器械进行吸气肌训练,初始阻力设定为最大吸气压(MIP)的 30%,之后每周增加 5%,直至达到 MIP 的 60%。通过逐步增加阻力,可有效增强吸气肌的力量和耐力,每日训练 2 次,每次 10 分钟。

三、长期随访中的效果评估

3.1 肺功能的动态变化

在长期随访过程中,通过定期的肺功能检测可观察到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积极影响。肺功能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用力肺活量(FVC)及 FEV₁/FVC 比值等呈现出改善趋势。这与呼吸肌力量增强密切相关,呼吸肌功能提升后,能够更有效地驱动肺通气,增加肺通气量,减少残气量,从而改善肺的气体交换功能。长期坚持锻炼可延缓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维持患者的呼吸储备能力[4]

3.2 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包含症状、活动和影响三个维度。长期呼吸肌功能锻炼后,患者的 SGRQ 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症状维度,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减轻;活动维度上,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如行走、爬楼梯等得到提升;影响维度方面,疾病对患者心理状态、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减弱。这表明呼吸肌功能锻炼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功能,还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产生了积极作用。

3.3 急性加重事件的影响

长期随访发现,规律的呼吸肌功能锻炼可减少 CLD 患者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急性加重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症状的恶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呼吸肌功能增强后,患者的呼吸储备能力提高,对呼吸道感染等诱因的耐受能力增强,从而降低了急性加重的风险。同时,锻炼带来的整体健康状况改善也有助于减少因急性加重导致的住院次数,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

四、影响锻炼效果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4.1 锻炼依从性的重要性

锻炼依从性是影响呼吸肌功能锻炼长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依从性良好,即长期坚持按照方案进行锻炼的患者,其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及急性加重减少的效果更为显著。而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由于锻炼中断或不规范,难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包括患者对疾病和锻炼的认知水平、锻炼过程中的不适感、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医护人员的督导力度等。

4.2 优化锻炼方案的策略

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锻炼效果,需对锻炼方案进行优化。在方案制定阶段,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呼吸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长期坚持的益处,提高其主动锻炼的意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随访方式,如电话随访、微信提醒、门诊复诊等,对患者进行定期督导和指导,及时解决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鼓励家庭参与,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也能有效提高锻炼依从性。

五、结论

呼吸肌功能锻炼作为慢性肺疾病患者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长期坚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应将呼吸肌功能锻炼纳入 CLD 患者的常规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强化随访督导和家庭支持等方式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以实现对疾病的长期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黄海燕. PDCA循环联合呼吸肌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5,38(08):156-159.

[2]刘辉,陈德波,曾珠. 补肺益肾方联合呼吸肌功能锻炼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24,45(09):48-52.

[3]王世福,林良奋,黄春丽,等.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ET-1、VEGF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2):1607-1610.

[4]张雅迪,杨万春.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J].智慧健康,2021,7(33):39-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