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下五禽戏在中耳炎患者综合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钱红;陈浪

邻水县中医医院 638500

摘要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将传统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医学精准干预相结合,为中耳炎患者的综合康复提供了创新路径。五禽戏作为中医导引术的代表,通过调形、调息、调神的协同作用,在改善中耳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及应用价值等维度,系统探讨五禽戏在中耳炎患者综合康复中的作用机制与实施策略,旨在为优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五禽戏;中耳炎;康复;应用价值

正文


一、理论基础:中西医协同视角下的中耳炎康复机制

中耳炎的病理核心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与中耳腔炎症反应,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手术等手段控制感染,但长期疗效受限于黏膜修复与免疫调节的不足。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属 “耳胀”“耳闭” 范畴,病机涉及风邪侵袭、痰湿阻滞、气血亏虚等,强调通过整体调理恢复脏腑功能[1]。五禽戏作为东汉华佗创编的仿生导引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实现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的养生功效。其理论内核与中耳炎康复需求高度契合:

1.脏腑调和机制:五禽戏通过特定动作刺激对应脏腑经络,如鸟戏主肺,其展翅开合动作可宣通肺气、调节呼吸节律,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鹿戏疏肝,侧屈伸展动作可促进肝胆经气血运行,缓解耳部闷胀感。

2.气血运行调节:熊戏的晃体动作可按摩脾胃,增强运化功能,减少痰湿内生;猿戏的提踵跳跃则激发心气,促进耳部微循环。

3.免疫调节作用:五禽戏的调息方法(如腹式呼吸)可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炎症反应,同时通过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改善机体整体抗病能力。

二、临床实践:五禽戏在中耳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在中西医结合护理框架下,五禽戏的实施需结合患者病情分期与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

1.动作选择与改良

急性期:以鸟戏 “展翅调息” 为主,患者取半卧位,双臂缓慢外展至肩平,配合深吸气;回落时呼气,重复 8-10 次,每日 2-3 组。此动作可通过胸廓扩张带动咽鼓管被动开放,减轻中耳负压。练习时需注意避免双臂过度后展,以防牵拉胸锁乳突肌压迫耳道[2]

慢性期:增加鹿戏 “转颈运闾” 与熊戏 “晃腹调中”,患者取坐位,颈部缓慢左右旋转(幅度不超过 45°),配合腰部前屈后伸,以调节肝胆脾胃功能,促进积液吸收。老年患者可将转颈改为缓慢点头,降低颈椎负荷。

恢复期:引入猿戏 “提踵望月” 与虎戏 “虎爪推按”,患者站立位,交替提踵并抬头望月(视线不超过水平线上 30°),随后双手呈虎爪状向前推出,增强核心肌群与上肢力量,预防复发。儿童患者可将动作改编为游戏形式,如 “小鸟学飞”“小熊晃腰”,提升参与度[3]

2.护理配合要点

呼吸引导:强调 “三调合一”,即动作、呼吸、意念同步。例如鸟戏中吸气时意守膻中穴,呼气时想象病邪随浊气排出体外。

体位管理:练习前后监测生命体征,避免过度低头或剧烈转头,防止中耳压力骤变。

情志疏导:结合五音疗法(如宫调音乐)缓解焦虑,增强患者依从性。

饮食调理:急性期配合清淡饮食(如绿豆汤)清热利湿,慢性期添加山药粥等健脾食材,与五禽戏的脏腑调理形成协同。

三、应用价值:多维度改善中耳炎患者康复效果

1.生理功能提升

中耳功能修复:五禽戏的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收缩力,改善咽鼓管主动开放能力,减少积液残留。深圳某医院临床观察显示,结合五禽戏的中西医护理方案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评分提高 32%。

症状缓解:猿戏的提踵动作可刺激足少阴肾经,缓解耳鸣;熊戏的晃腹则通过调节脾胃,减少痰湿上泛引发的耳闷。不同年龄段患者呈现差异化效果:青少年患者因体质活跃,练习 4 周后耳痛缓解率达 76%;老年患者需坚持 8 周以上,耳闷改善率可达 62%,体现出与体质特点适配的康复规律[4]

2.心理社会支持

情绪调节:五禽戏的 “形神兼修” 特性可降低皮质醇水平,改善焦虑抑郁状态。研究表明,练习 12 周后患者 SAS 评分下降 28%,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显著提升。

社会参与度:简化版五禽戏(如校园五禽戏)可作为家庭康复手段,帮助患者回归日常活动,减少病耻感。与艾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应用时,患者社交回避量表评分降低更为显著,协同效应达 15%-20%[5]

3.经济效益优化

五禽戏无需器械,可降低医疗成本。山东某医院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 1.5 天,医疗费用减少 18%。

四、现存问题与对策

1.标准化不足:目前五禽戏在中耳炎康复中的应用缺乏统一规范,动作强度与疗程设计依赖经验。建议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分阶段干预方案,如急性期每日 15 分钟、慢性期 30 分钟。

2.医护人员培训滞后:多数护士缺乏中医导引术专业知识。可通过 “西学中” 继续教育项目,纳入五禽戏理论与实操考核,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

3.患者依从性差异: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者难以坚持复杂动作。需开发数字化辅助工具(如 AI 动作识别 APP),实时反馈训练效果,提升趣味性。针对文化认知差异,可编制多语言图文手册(如中英双语版),配合视频演示消除理解障碍[6]

五、结语

五禽戏作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调形 - 调息 - 调神” 的多维干预,在中耳炎患者的功能恢复、症状管理及生活质量提升中具有显著价值。未来需加强循证研究,优化动作方案,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可穿戴设备监测呼吸频率),推动五禽戏在中耳炎康复中的规范化应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耳鼻喉科护理体系提供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戴勇传,张旭.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外医疗,2024,43(09):27-30.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4.09.027.

[2]黄荣楷.加味龙胆泻肝汤预防鼻咽癌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23.DOI:10.26988/d.cnki.gcdzu.2023.000281.

[3]郜富春,卢玮,李博鑫,等. 中西医结合微创方法耳鼓膜修补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2,46(06):645-647.

[4]鄂殿君. 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耳显微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01):26-29.

[5]谭月霞. 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耳显微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8):142-143.

[6]杨宝宝,耿香菊.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J].光明中医,2018,33(14):2115-21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