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衰弱综合征的早期识别与护理干预
摘要
关键词
老年肺癌;化疗;衰弱综合征;早期识别;护理干预
正文
一、引言
老年肺癌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攀升,化疗虽能抑制肿瘤进展,但易诱发衰弱综合征。该综合征以生理储备下降、多系统功能减退为特征,不仅增加跌倒、感染等不良事件风险,还可能导致化疗剂量调整或中断,显著缩短患者生存期。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退化与肿瘤负荷的双重影响,其衰弱进展往往更快,因此早期识别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二、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衰弱综合征的概述
(一)病理生理机制
衰弱综合征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化疗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 6 等炎症因子,可通过激活泛素 - 蛋白酶体系统加速肌肉分解代谢,导致肌力下降;同时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等合成,影响内分泌调节,加剧代谢紊乱。化疗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膜与线粒体结构,导致 ATP 生成不足,引发乏力等症状[2]。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衰退、干细胞再生能力下降等生理老化特征,与化疗损伤形成叠加效应,进一步加速衰弱进程。
(二)临床特征
主要表现为身体功能下降,如日常活动后即感极度乏力,步行速度 < 0.8m/s,平衡能力减退致转身困难,握力较同龄健康人群降低 30% 以上;营养状况恶化,因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导致每日进食量减少 20% 以上,6 个月内体重下降超 5%,伴随明显肌肉萎缩;心理状态改变,常出现持续性焦虑、抑郁,部分患者存在入睡困难或早醒等睡眠障碍,以及记忆力轻度减退等认知功能改变[3]。
三、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衰弱综合征的早期识别
(一)评估工具的应用
1.Fried 衰弱表型:包含体重下降(6 个月内下降 > 5%)、乏力(每周≥3 天感到疲惫)、耐力下降(无法完成 400 米步行)、步行速度减慢(4 米步行时间 > 6 秒)和握力减弱(男性 < 25kg,女性 < 18kg)5 项指标,3 项及以上符合者为衰弱,1-2 项为衰弱前期,每 2 周评估 1 次可早期发现衰弱倾向[4]。
2.FRAIL 量表:涵盖疲劳(无法完成日常活动)、阻力(不能搬起 5kg 物品)、活动能力(无法爬 10 级台阶)、疾病(≥5 种慢性病)和体重减轻(1 年内下降 > 5%)5 维度,总分≥3 分提示衰弱,操作简便,适合门诊快速评估。
3.简易老年营养风险评分(MNA-SF):通过体重指数、近期进食量变化等 6 项指标评估,总分≤7 分提示高营养风险,可结合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辅助预测衰弱发生。
(二)生物学标志物检测
血清炎症标志物如 C 反应蛋白(>3mg/L)、白细胞介素 - 6(>7pg/ml)升高提示炎症状态活跃,可辅助判断衰弱风险;肌酸激酶(<80U/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100ng/ml)等肌少症相关标志物水平降低,反映肌肉代谢异常;丙二醛(>5nmol/ml)升高与超氧化物歧化酶(<120U/ml)降低,提示氧化应激增强,均为早期识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四、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衰弱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一)营养支持干预
依据 MNA-SF 评分制定方案,高风险者每日补充 1.2-1.5g/kg 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分 3 次随餐摄入;给予 ω-3 脂肪酸制剂(每日 1.8g)减轻炎症反应。针对消化道反应,化疗前 1 小时给予温凉流质饮食,采用少食多餐(每日 6 餐),避免空腹化疗。呕吐严重时遵医嘱使用 5-HT3 受体拮抗剂,同时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周监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调整方案。
(二)运动干预
按患者体能分级干预:体能较好者(6 分钟步行 > 300 米)进行每日 30 分钟太极拳或散步(心率控制在(220 - 年龄)×60%);体能中等者进行每日 2 次 15 分钟床边踏步与抗阻训练(使用 1kg 沙袋);衰弱较重者由护士协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关节 3 次 / 组,每日 2 组)。运动前后监测血氧饱和度,<90% 时立即停止,每周评估运动耐力调整方案,鼓励家属同步参与增强依从性。
(三)心理护理干预
采用每周 2 次的动机访谈,通过 “问题探索 - 矛盾化解 - 承诺行动” 三阶段引导患者表达情绪;建立家庭支持日志,记录家属每日陪伴时长与正向互动内容。对焦虑抑郁评分 > 10 分者,联合心理师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每周 1 次,共 8 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舍曲林等药物。每月组织 1 次病友分享会,通过经验交流强化治疗信心。
(四)症状管理干预
疼痛患者采用 “阶梯镇痛”,轻度疼痛给予非甾体药物联合音乐疗法(每日 2 次,每次 30 分钟);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乏力患者制定能量管理计划,将重要活动安排在精力充沛时段,减少不必要消耗。睡眠障碍者建立 “睡前 1 小时仪式”(热水泡脚 + 冥想引导),必要时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5]。每日监测体温与血常规,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干预。
五、结论
早期识别与干预对改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衰弱状态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应用评估工具结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可实现衰弱的早发现;实施营养、运动、心理、症状管理多维度干预,能有效延缓衰弱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临床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方案,加强医护、营养、康复多学科协作。未来应探索基因检测等精准识别手段,以及人工智能辅助的个性化干预模型,进一步优化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
[1]王嘉琪,苏静霞,张丽,等. 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J].实用预防医学,2025,32(08):974-978.
[2]王宝梅,刘永宏,高玉芳,等. 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体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J].西部医学,2025,37(05):716-719+725.
[3]周菊,闵旭红,桑莹莹,等. 食管癌放疗患者衰弱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J].安徽医学,2024,45(10):1227-1233.
[4]陈菲菲.老年肺癌患者衰弱状况调查及其与不良健康结局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21.
[5]陈菲菲,庞永慧,茅乃权,等. 老年肺癌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15):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