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环泊酚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对比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高钰芬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省唐山市 063210

摘要

本文旨在对比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环泊酚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各60例。分别采用环泊酚和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环泊酚组麻醉起效时间稍长于丙泊酚组,但苏醒时间显著短于丙泊酚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结论表明,在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环泊酚麻醉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关键词

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环泊酚;丙泊酚

正文


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患者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的需求日益增加。无痛纤支镜检查作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能清晰观察气道内部情况,但检查过程中器械对气道的刺激易引发呛咳、躁动等不适,影响操作顺利进行。有效的麻醉是保障检查安全舒适的关键。环泊酚与丙泊酚均为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在各类短小手术和内镜检查中广泛应用。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各器官功能储备下降,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选择安全性高、苏醒迅速的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符合无痛纤支镜检查指征,如肺部占位性病变排查、气道异物取出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谷丙转氨酶或肌酐超过正常值2倍;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对环泊酚或丙泊酚过敏;存在困难气道风险,如张口度<3cm、颈部活动受限;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检查;近期服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各60例。环泊酚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2岁,平均(68.5±5.2)岁;ASA分级Ⅰ级22例,Ⅱ级30例,Ⅲ级8例;检查类型包括活检40例,灌洗15例,异物取出5例。丙泊酚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61-81岁,平均(67.8±4.9)岁;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32例,Ⅲ级8例;检查类型包括活检38例,灌洗16例,异物取出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SA分级、检查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明确无麻醉禁忌证。术前禁食禁水6-8小时,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入室后取平卧位,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流量为2L/min。环泊酚组给予环泊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435)静脉推注,剂量为1.5-2.0mg/kg,注射速度为0.5ml/s。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53)静脉推注,剂量为2.0-2.5mg/kg,注射速度为0.5ml/s。待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开始进行纤支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体动、呛咳等反应,环泊酚组追加剂量为0.3-0.5mg/kg,丙泊酚组追加剂量为0.5-1.0mg/kg。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环泊酚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5.2±5.6)s,长于丙泊酚组的(28.5±4.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环泊酚组苏醒时间为(8.5±2.1)min,显著短于丙泊酚组的(15.6±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环泊酚组麻醉药物总用量为(85.6±12.3)mg,少于丙泊酚组的(120.5±15.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比较,环泊酚组为(15.2±3.5)min,丙泊酚组为(14.8±3.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环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其中恶心呕吐2例,血压下降1例,躁动1例,未出现呼吸抑制病例。丙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其中恶心呕吐5例,血压下降4例,躁动3例,呼吸抑制2例。环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上,环泊酚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经对症处理后迅速缓解;丙泊酚组有3例不良反应需积极干预,其中2例呼吸抑制需短暂辅助通气,1例血压下降需多次注射麻黄碱维持。

三、讨论

(一)两种药物麻醉效果分析

丙泊酚作为经典的静脉麻醉药,凭借起效迅速、苏醒快、体内代谢彻底等特点,在无痛内镜检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催眠作用。但丙泊酚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对心血管系统有直接抑制作用,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肌收缩力,导致血压下降;同时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频率减慢和潮气量减少。老年患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退化,对丙泊酚的耐受性降低,更易出现循环和呼吸抑制。

环泊酚是一种新型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化学结构与丙泊酚不同,但其作用机制同样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相关。研究表明,环泊酚具有与丙泊酚相似的麻醉效能,但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更适合老年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环泊酚组麻醉起效时间稍长于丙泊酚组,这可能与环泊酚的脂溶性略低于丙泊酚,透过血脑屏障的速度稍慢有关。但环泊酚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丙泊酚组,麻醉药物总用量更少,说明环泊酚在老年患者体内清除速率更快,药物蓄积风险低,这与其主要经肝脏代谢,且代谢产物无活性的特点密切相关。

(二)两种药物安全性分析

老年患者因生理机能衰退,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因此麻醉安全性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中,环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尤其在循环和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方面表现更优。环泊酚对血管平滑肌的抑制作用较弱,静脉注射后血压下降幅度小,这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尤为重要。同时,环泊酚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较轻,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变化小,减少了术中辅助通气的需求。

丙泊酚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其剂量和注射速度密切相关,老年患者代谢能力下降,相同剂量下血药浓度更高,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此外,丙泊酚对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而环泊酚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影响较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本研究中丙泊酚组出现2例呼吸抑制,提示老年患者使用丙泊酚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加强呼吸监测,备好急救设备。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比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环泊酚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发现,环泊酚虽然麻醉起效时间稍长,但苏醒时间更短,麻醉药物总用量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尤其在循环和呼吸系统安全性方面表现更优。这表明在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环泊酚的麻醉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更适合老年患者使用。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观察指标未包括术后认知功能、疼痛评分等长期指标;未对不同剂量环泊酚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郑艳庄,詹敬萍,梁亚贵.环泊酚与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24,44(10):51-53.

[2]王汉欢,韦凯斌,吴立新.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抑制老年肺癌患者无痛纤支镜检查气道反应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21,18(01):40-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