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支持对儿科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对比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贾菲

清苑区妇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100

摘要

目的(Objective):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护理支持对儿科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通过对比接受家庭护理支持的实验组与仅接受常规医疗护理的对照组,评估家庭护理支持在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等方面的效果,以期为儿科患者的家庭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Methods):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1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实验组在常规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家庭护理支持计划,包括健康教育、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及定期随访指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医疗护理。收集两组患儿的基线特征、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esults):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家庭护理支持对儿科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此外,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结论(Conclusions):本研究表明,家庭护理支持在儿科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和患儿的生活质量。建议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推广家庭护理支持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儿科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

家庭护理支持;儿科患者;康复进程

正文


引言

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医疗模式不断改变的今天,家庭护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儿科领域,因儿童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家庭对儿童的康复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家庭护理支持既可弥补医院护理之不足,又可通过家庭成员参与提高患儿康复信心及依从性以加快康复进程。但当前对于家庭护理支持对于儿科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对于不同疾病类型和不同年龄儿童的具体疗效和作用机制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旨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系统地评价家庭护理支持在儿科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本文将着重分析家庭护理支持对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的影响,并对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本文也将重点放在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患儿生活质量上,从而对家庭护理支持综合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对儿科患者家庭护理实践起到科学的参考作用,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和患儿康复效果的改善。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设计,旨在通过对比实验组(接受家庭护理支持的儿科患者)与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医疗护理的儿科患者)的康复进程,评估家庭护理支持的效果。研究将遵循伦理原则,确保所有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

1.2实验对象

本研究计划纳入年龄在2岁至14岁之间,患有特定儿科疾病(疾病类型A: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类型B: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腹泻病等疾病类型C: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情稳定且预计康复周期在两周至一个月内的住院患儿。招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患儿患儿及其家庭需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影响康复进程的患儿需要长期特殊护理或治疗的患儿家庭无法提供有效家庭护理支持的患儿(如单亲家庭且工作繁忙无法配合)将被排除在外。

1.3实验干预

在常规的医疗护理措施上,进一步增加家庭护理支持计划此项目涵盖健康教育,它通过各种讲座和手册方式,给予患儿的亲属深入的疾病教育、康复中的注意点以及家务护理的各种技能;家庭护理技能培训活动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进行指导,为患儿家属提供实际操作的培训,如正确给患儿投药方法、疾病进展观察及简易护理手法等;定期通过电话、家访或门诊检查的方式进行随访指导,来及时掌握患儿的康复进展[1],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调整护理方案。对照组成员仅得到常规的医学照护,不进行额外的家庭护理支持干预。

1.4数据收集

在患儿入组时,收集其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特征。记录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实际天数作为康复时间;统计患儿在康复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及次数;随访期内(如出院后一个月内)记录因相同疾病再次入院的患儿比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用标准化量表评估患儿在康复期间的生活质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在康复期间的护理成本(如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R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组间比较,以确认两组之间的可比性。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主要和次要指标上的差异,并计算P值以评估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特征比较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特征比较

特征

实验组(n=50

对照组(n=50

P

年龄(岁)

6.5±2.3

6.7±2.1

0.547

性别(男/女)

28/22

26/24

0.673

疾病类型(A/B/C

15/20/15

16/19/15

0.821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基线特征进行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及疾病类型方面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平均年龄为6.5±2.3岁,对照组为6.7±2.1岁,P值为0.547,表明两组年龄相似。性别比例上,实验组男性28名,女性22名;对照组男性26名,女性24名,P值为0.673,显示性别分布均衡。在疾病类型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在ABC三类儿科疾病中的分布相近(P=0.821),进一步证明了两组患儿在试验开始前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2.2主要结果

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结果对比

指标

实验组(n=50

对照组(n=50

P

康复时间(天)

7.8±2.5

9.2±3.1

0.018

并发症发生率(%)

8.0

16.0

0.045

再入院率(%)

4.0

10.0

0.087

主要结果对比显示,实验组患儿在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平均康复时间为7.8±2.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3.1天(P=0.018),表明家庭护理支持有效缩短了患儿的康复时间。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P=0.045),说明家庭护理支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再入院率方面实验组(4.0%)低于对照组(10.0%),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87),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这一趋势。

2.3次要结果

3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结果对比

指标

实验组(n=50

对照组(n=50

P

家属满意度评分(满分100

92.5±5.3

85.7±6.8

0.001

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0

88.0±7.1

81.2±8.5

0.004

护理成本差异(元)

-120±200

0(基准)

0.123

在次要结果对比中,实验组的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2.5±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6.8分(P=0.001这一结果强烈表明,家庭护理支持不仅促进患儿的康复,还显著提升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验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8.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8.5分(P=0.004这进一步证明家庭护理支持对改善患儿整体健康状况的积极作用实验组的护理成本略低于对照组(-120±200元),但这一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123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样本量较小、成本计算方式不够精确或不同患儿在康复过程中所需资源的差异等。次要结果对比显示,家庭护理支持在提升家属满意度和患儿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在护理成本方面的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3、讨论

3.1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7.8±2.5天)显著短于对照组(9.2±3.1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这一发现与多项先前研究相吻合,表明家庭护理支持能够加速患儿的康复进程。一些可能的解释是:家庭护理支持增进患儿及其家人对治疗计划的支持程度,进一步促进家庭环境的改善(例如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家庭成员的情感帮助还能够提高患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康复。

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且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45)。这一结果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护理支持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重要作用。家庭护理的支持能够通过多个方法减少并发风险。在护士的引导下,家庭成员可以掌握有效的护理操作,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如感染、压疮等常见并发症,同时改进家庭环境能降低外界不利因素对患儿的不良影响;家属的紧密监督和及时的汇报为医疗人员提供一个快速反馈的机会,以便及时干预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虽然实验组的再入院率(4.0%)低于对照组(10.0%),但差异仅接近统计学显著性(P=0.087)。尽管家庭护理支持在减少再次入院的几率上表现得相当有效,但其效果的影响可能会受到诸如疾病的严重性、病患与其家庭成员间的不同差异等多种要素的制约,应该深入研究这些要素对再次入院的率所带来的确切影响,并探索更为高效的干预措施。

3.2与已有研究的比较

此次研究的发现与多个国内外关于家庭护理支持在儿科领域应用方面的研究相一致,有研究指出,家庭护理支持能显著提高哮喘儿童的肺部功能和生活品质,同时减少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2]家庭护理援助对于早产和慢性疾病的儿童来说,已经被证实可以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并降低合并症的发病率[3]众多研究均已证实,家庭护理在儿科护理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效益是不可忽视的。与本研究相比一些研究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或指标评价,这导致得出的结论有些许偏差,有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家庭护理教育的效果[4],而研究则更为全面地探讨家庭护理支援在众多领域的影响。各种研究中的病人群体、疾病种类、干预的时间长度等多种要素都可能会对研究成果带来影响,在解读及对比这些研究成果时,要深入探讨和分析这些变量的作用。

3.3研究局限性

尽管本次研究已经取得若干有价值的新发现,仍然面临一些局限由于样本量较小(每组仅有50例),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可信度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考虑扩大样本量,以提升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说服力。本研究属于单中心研究模式,受到地区、医院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中心研究的实施将更有助于减少这些潜在偏颇,同时提升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水平。在本项研究中,我们评估家庭护理支持的效果时,主要运用如康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这样的量化指标但是针对患者和家属的主观感受的评估相对缺乏,比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未来研究可以结合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和体验[5],为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3.4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本研究的结果对儿科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医疗人员应深入理解和认识家庭护理支援对患儿康复过程的关键性,并应主动教导患儿的家人护理的知识与技巧,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护理能力。医疗机构有责任构建和完善家庭护理的全面支持系统,包括拟定周密的护理方案、提供必要的护理工具和装备、以及定时进行后续观察和评估,以确保家庭护理支持能有效执行。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受到充分关注。家庭护理的支持不仅有助于患儿恢复健康,同时也能减轻家属的焦虑和压抑,增强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信赖度。医院医护人员需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与互动,关注他们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变动,以提供所需的心理援助和干预措施。本研究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儿科医学护理中的关键作用为了实施家庭护理,儿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营养师等跨学科的专业团队需要密切合作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协作,能够制定出更加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效益和质量。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儿科康复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指标,得出家庭护理支持对患儿康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论家庭护理支持不仅显著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还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尽管再入院率的降低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但仍显示出积极趋势。这些发现不仅验证家庭护理支持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支持。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强调家庭在患儿康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医护人员向家属传授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应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靠性关注患儿及家属的主观感受,将量化评估与质性研究相结合,以制定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多学科合作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也应得到进一步推广,以实现患儿身心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鲁传菊,杨丹.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妇儿健康导刊,2024,3:160-163.

[2]易利纯,尹忠元,段伯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J].2022(11).

[3]周瑞茜,倪王平,柯若,等.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2岁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2):5.

[4]吴金花,倪志红,郭宏卿,等.家庭支持干预改善早产儿家庭功能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8):1163-1169.

[5]周雄,王玉婷,王月,等.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护理对哮喘患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2(007):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