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牛秋杰

130623198408150049

摘要

目的:评价口腔正畸中应用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口腔科在2024.01-2024.05期间诊治的患者80例,按照就诊号尾号的奇偶性分组,奇数分为对照组,40例,提供常规矫正;偶数分为试验组,40例,提供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使用。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以临床疗效、咀嚼功能变化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相比常规矫正的疗效更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正畸;常规矫正;微型种植体支抗

正文


1引言

口腔疾病问题在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增长,相应的口腔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推动了口腔医学技术的进步。口腔正畸是借助对牙齿排列、咬合关系的调整,从而改善牙齿的功能以及美观度,满足患者需求。但是否需要进行口腔正畸,要通过对个体牙齿拥挤度、咬合问题、面部比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进行判定。在时代的发展推动下,现在的口腔正畸技术支持对牙齿的精准移动,但需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微型种植体支抗(MIA)是一种新型支抗技术,已成为正畸治疗的主要方法。MIA是将小型钛合金螺钉植入牙槽骨中来提供固定支抗点,和传统矫正技术相比,该技术的操作简单,支抗力强,而且不要求患者配合[1]。同时该技术所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机械强度也比较高,植入后可以密切结合周围的骨组织,发挥稳定有效的支抗作用[2]。为了探究该技术与常规矫正技术进行口腔正畸的效果,本研究选择口腔正畸患者80例,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材料

选择口腔科在2024.01-2024.05期间诊治的患者80例,按照就诊号尾号的奇偶性分组,奇数分为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在3219-50岁,平均(36.55±4.38岁;偶数分为试验组,40例,男女比例在7318-50岁,平均(35.21±4.96岁。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P0.05

纳入标准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有完整的病例资料;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签署协议。

排除标准:合并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有口腔正畸矫正史;拒绝参与研究或拒不配合治疗操作。

2.2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均使用氯己定溶液清洗口腔,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局麻。然后对照组提供常规矫正,使用口外弓强支抗技术进行治疗,持续8-12小时。试验组则提供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使用,流程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了解正畸牙齿的情况,同时采集面部、牙齿等数据,录入电脑,建立起面部三维模型,给出模拟的矫正结果,确定矫正位置以及支抗植入位置。根据这一结果,医师直接剥离植入部位的黏膜组织,将准备好的微型钛钉旋转植入,使其与骨面垂直,确定植入位置标准后,再次进行根尖X线检查,评估牙根与种植体之间的位置是否合适。最后是植入完成后,结合植入部位的骨质条件,以及个体的牙齿移动情况,提供额外力量的支持。两组安排1个月后复查,9个月后取出种植体。

2.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以临床疗效、功能障碍变化、疼痛情况为指标进行分析。(1)临床疗效:根据口腔功能是否恢复、疼痛水平是否改善为指标进行评价,分为显效(口腔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明显缓解)、有效(口腔功能明显改善,疼痛有所缓解)和无效(口腔功能、疼痛感无变化)。(2)咀嚼功能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

2.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选择SPSS 27.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提供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提供t检验;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临床疗效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0

10

19

11

72.5

试验组

40

25

13

2

95.0

χ2





7.440

P





0.006

3.2咀嚼功能变化

治疗后,两组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咀嚼功能变化

组别

例数

咬合力(Ibs

咀嚼效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104.33±9.15

125.37±3.24

59.63±4.15

78.63±1.27

试验组

40

104.86±9.57

157.64±4.39

59.27±4.38

93.05±1.04

χ2


0.089

32.614

0.076

17.258

P


0.903

0.001

0.928

0.001

4讨论

牙齿发生畸形对于个体的危害比较严重,不仅会导致牙齿拥挤度提高,造成错位问题,增加牙齿清洁难度以及牙周疾病的发生率,而且会导致牙周牙槽骨吸收,带来新的并发症。同时,严重的牙齿畸形还会降低个体的咬合功能,甚至会导致下颌后缩,影响美观性。所以牙齿畸形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存在明显的不良影响,需要积极矫正,纠正畸形问题。常规矫正治疗是借助功能性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正,虽然矫正效果较好,但十分影响美观度,所以患者十分需要选择其他更有效和美观的矫正方式。另外也有部分患者在出现牙齿畸形后未能及时矫正,导致颌骨也出现畸形改变,此时使用单纯的正畸手段无法解决,需要借助手术矫正。微型种植体支抗是一种新型正畸治疗方法,利用微种植体周边的牙槽骨为牙齿的移动提供稳定的支抗力量,从而避免支抗牙齿因支抗丢失而移位。该技术可以精准定位植入物的植入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的牙龈组织,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依靠安装的弹力装置提供稳定的抵抗力,借助外力作用推动牙齿移动,产生良好的正畸效果[3]

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相比常规矫正效果更佳。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均认为该技术的矫正效果更好[4]。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做正畸前,需要到正规医院做牙齿清洁,去除牙结石,恢复牙齿的正常结构,同时解决存在的口腔疾病问题,比如牙周炎,这样有利于正畸后的效果。在开始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找牙医对牙齿进行检查和维护,矫正之后也要避免食用较硬或粘性较大的食物,如汤圆、糯米、核桃、苹果等,以免出现矫正器脱落现象,影响到正畸效果,做完正畸后,需要做好个人口腔清洁卫生,每餐后刷牙,勤漱口,使用专用正畸牙齿清洁工具进行牙齿清洁,以免出现牙齿龋坏现象,影响口腔健康,不利于正畸效果。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相比常规矫正的疗效更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媛.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效果比照观察[J].科学咨询,2023,(21):96-99.

[2]李杨,石晶,郭月明.错颌畸形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19):1456-1459.

[3]吴松.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口腔正畸临床效果观察评价[J].新疆医学,2022,52(12):1439-1441.

[4]董杰.基于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22,28(04):70-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