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护理中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干预;血液净化;心理健康
正文
引言
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重要生命维持手段,但这一长期治疗过程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挑战,常常导致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传统的标准护理模式主要关注生理指标管理,未能充分应对患者的心理需求,缺乏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本研究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血液净化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个体化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量身定制,采用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和生活指导等综合干预手段,旨在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改善血液净化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120名正在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这些患者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至少3个月,并具备理解能力以参与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排除标准包括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近期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的患者,以避免这些因素对心理状况评估的干扰。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名患者。
1.2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接受标准护理。研究持续6个月,期间每月进行一次心理状况评估和其他相关数据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护理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评估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随机分组的目的是减少选择偏倚,确保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尽可能相似,为干预效果的准确评估奠定基础。
1.3个体化护理干预
干预组的患者在接受标准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个体化护理包括定期的心理支持、个性化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和生活指导等。心理支持增加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患者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调整,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治疗过程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法[1],旨在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生活指导则涵盖饮食、睡眠和日常活动的建议,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或心理咨询师进行,每周一次,每次约30-45分钟。
1.4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三个方面。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基线、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测评;护理依从性则记录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指标,如按时透析、遵医嘱服药和参与护理干预的情况进行评估;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量表(如SF-36或KDQOL)进行评估,同样在基线、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收集数据,这些数据的系统收集旨在全面评估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1.5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确保随机分组的有效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 ANOVA)评估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SAS和SDS评分变化,以检测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护理依从性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间的差异。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这些统计分析方法旨在确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是否对血液净化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2、结果
2.1基础特征对比
表1 基础特征对比表
特征 | 干预组(n=60) | 对照组(n=60) | p值 |
年龄(岁) | 54.2±12.1 | 53.8±13.0 | 0.85 |
性别(男/女) | 32/28 | 30/30 | 0.72 |
病程(月) | 24.6±10.3 | 25.2±11.1 | 0.68 |
糖尿病合并症(%) | 35% | 37% | 0.79 |
在纳入的120名血液净化患者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础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比例、病程和糖尿病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平均年龄为54.2±12.1岁,对照组为53.8±13.0岁;性别比例在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32/28和30/30;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分别为24.6±10.3个月和25.2±11.1个月。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率在干预组为35%,在对照组为37%。这些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均衡,确保随机分组的有效性,为后续干预效果的比较提供公平的基础。
2.2心理状况变化
表2 心理状况变化表
时间点 | SAS评分 干预组 | SAS评分 对照组 | SDS评分 干预组 | SDS评分 对照组 | p值 (组间比较) |
基线 | 55.3±8.2 | 54.8±8.6 | 53.7±9.0 | 54.1±8.8 | 0.75 |
干预3个月 | 45.6±7.5 | 51.2±7.9 | 44.3±7.7 | 50.0±8.2 | 0.01 |
干预6个月 | 40.2±7.0 | 49.5±7.6 | 41.8±7.5 | 48.7±8.0 | 0.001 |
在心理状况方面,干预组在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上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基线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评分从基线的55.3±8.2降至45.6±7.5,而对照组仅从54.8±8.6降至51.2±7.9(p=0.01)。干预组的SDS评分从53.7±9.0降至44.3±7.7,而对照组则从54.1±8.8降至50.0±8.2(p=0.01)。在6个月时,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进一步降至40.2±7.0和41.8±7.5,对照组分别为49.5±7.6和48.7±8.0(p<0.01)。这些结果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3护理依从性
表3 护理依从性表
时间点 | 干预组依从性(%) | 对照组依从性(%) | p值 |
干预前 | 75% | 73% | 0.78 |
干预后 | 92% | 80% | 0.02 |
护理依从性方面,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无显著差异(干预组75%,对照组73%,p>0.05)。在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至92%,而对照组仅提高至80%(p=0.02)。这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增强他们对治疗方案的遵从度,改善整体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评价
表4 生活质量评价表
时间点 | 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 | 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 | p值 |
基线 | 65.2±10.4 | 66.1±10.2 | 0.72 |
干预3个月 | 72.8±9.3 | 68.4±9.8 | 0.04 |
干预6个月 | 76.5±8.6 | 70.2±9.1 | 0.01 |
生活质量评分显示,干预组在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基线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组65.2±10.4,对照组66.1±10.2,p>0.05)。经过3个月的干预,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至72.8±9.3,对照组为68.4±9.8(p=0.04)。在6个月时,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进一步提高至76.5±8.6,对照组则为70.2±9.1(p=0.01)。这些结果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会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显著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3、结论
本研究的发现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血液净化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的发现相一致,支持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和生活指导,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2]。这种心理上的积极变化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结局。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而心理健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化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他们的社会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这些变化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对他们的长期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2023(8):0191-0193.
[2]吴中均.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24(006):028.
[3]朱琳.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J].特别健康2021年22期,265页,2022.
[4]程珍珍,高倩.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持续血液净化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4):4.
[5]金晓雨.个体化心理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24,22(01):3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