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对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肿瘤化疗患者;PICC期间;全程护理;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影响
正文
中图分类号:R1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肿瘤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导管作为化疗给药的主要途径,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然而,导管相关感染是化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治疗中断,影响疗效。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更新,全程护理模式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程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在不同医疗机构和患者群体中存在较大差异,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导管类型、置管技术、护理维护、患者自身状况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收治的192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男、女各58、38例,年龄21~75岁,平均(51.25±11.54)岁,导管留置时间18~372d,平均(115.7±6.12)d;实验组男、女各50、46例,年龄17~77岁,平均(53.24±11.75)岁,导管留置时间17~375d,平均(116.71±5.22)d。两组均为胃肠道肿瘤患者,且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并自愿参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PICC护理,主要包括:置管前进行健康教育,置管时协助医生操作,置管后定期更换敷料和冲封管。护理人员按照科室常规流程进行操作,未实施系统化的全程护理干预。
实验组:置管前阶段:成立PICC全程护理小组,由5名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组成。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皮肤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PICC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置管阶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置管成功率。置管后立即进行X线定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并发症管理:建立导管感染预警机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早期干预。制定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流程,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使用等规范;延续护理: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导管自我维护培训。建立微信随访群,定期推送护理知识。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及时解答患者疑问。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参照美国CDC标准,分为出口部位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估,包括护理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健康教育等方面。生活质量采用EORTCQLQ-C30量表评估。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5.1)分(t=14.362,P<0.001)。在健康教育、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等各维度评分上,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1]。
2.2、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实验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86.5±32.7)天,长于对照组的(152.8±2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2,P<0.001)。实验组导管非计划拔管率为6.7%(4/60),低于对照组的18.3%(11/60)(χ²=3.927,P=0.048)[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化疗4个周期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功能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在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
3、讨论
导管置入前的干预措施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置入部位、进行皮肤准备和预防性消毒。护士需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管条件和感染风险,与医疗团队共同制定个体化置管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情绪。置入后的维护措施包括定期评估导管功能、规范冲封管操作、合理更换敷料和接头、监测感染迹象。特别强调的是,冲管时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采用脉冲式冲洗法;敷料更换应视情况而定,透明敷料通常每5-7天更换一次,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同时,建立导管维护记录,便于追踪观察[3]。
PICC置管后的规范维护是保证导管通畅、预防并发症的核心环节,敷料更换应每7天一次,如敷料潮湿、松动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异常。冲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每次使用前后均需用10ml以上注射器以脉冲方式冲管,治疗间歇期每周冲封管一次。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冲管,特殊情况下可使用肝素盐水封管。为预防感染,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导管操作。疑似导管感染时,应做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根据结果使用抗生素,严重者需拔管。预防血栓形成包括正确选择导管型号、避免反复调整导管位置、鼓励患者适当活动肢体。一旦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栓,应评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或拔管。导管堵塞时先判断类型(血栓性或非血栓性),尝试尿激酶溶栓或适当处理。指导患者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提重物、剧烈活动及导管受压。沐浴时用防水敷料或保鲜膜保护,避免浸湿。教会患者识别并发症迹象,如发热、疼痛、肿胀、渗液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提供书面维护指南和联系方式,方便患者咨询。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评估导管功能和使用情况[4]。
值得注意的是,全程护理的实施需要专业的团队和系统的培训,肿瘤化疗患者往往承受着疾病和治疗的双重压力,专业的护理支持不仅能减少并发症,还能增强治疗信心,改善心理状态。本研究中实验组在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显著改善,证实了全程护理对患者整体健康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中的PICC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组成,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保证了护理质量的同质化。此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也为全程护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患者数据的动态追踪和管理。
全程护理能显著降低肿瘤化疗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其效果得益于系统化、规范化的干预措施和患者的积极参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全程护理模式,并不断完善其具体实施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全程护理的成本效益,以及信息化手段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杰荣,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应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03-24.
[2]徐惠丽,韩永红,王纯,等.微信平台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3):107-109.
[3]徐巧荔.全程微信平台护理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3):2852-2853.
[4]曹丽花,叶瑜,严昭仪,等.微信平台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9):8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