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饮食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遵医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个性化饮食干预;消化性溃疡;遵医行为;复发率;胃黏膜修复
正文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这次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23年5月-202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2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年龄处于18-65岁之间;具备基本的理解与沟通能力;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对研究涉及的饮食干预措施存在严重过敏反应;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就诊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个小组分别为1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消化性溃疡饮食健康宣传资料,讲解饮食的一般原则,如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等。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简单的饮食提醒,出院时再次强调饮食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如有疑问可随时电话咨询,但未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深入的饮食规划与调整。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饮食干预,具体如下:
全面评估:患者入院后,由专业营养师、临床医生和责任护士组成的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内容涵盖患者的饮食习惯(如每日进餐次数、时间、食量,偏好的食物种类等)、饮食偏好(喜欢的口味、烹饪方式等)、生活方式(工作性质、运动习惯、作息时间等)、身体状况(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基础疾病等)、经济状况以及对消化性溃疡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位患者制定专属的饮食方案。对于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的患者,制定详细的分时段饮食计划,并推荐方便携带和食用的健康食品;对于偏好高盐、高脂食物的患者,提供低盐、低脂的替代食谱,并说明其对疾病康复的益处。饮食方案详细规定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包括谷类、蔬果、肉类等,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恢复阶段,调整饮食的质地,如急性期给予低脂、低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推荐合适的食材,确保饮食方案的可行性。
多样化饮食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饮食教育。开展一对一的饮食指导,向患者详细解释个性化饮食方案的制定依据和具体要求,解答患者的疑问;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食物的营养成分、烹饪方法以及饮食搭配技巧;组织小组讨论,让患者分享饮食经验和心得,增强患者对饮食干预的认同感和积极性;邀请康复良好的患者进行经验分享,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动态随访与调整:患者出院后,建立详细的随访档案,通过电话、微信、门诊复诊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频率为出院后第1-3个月每月1次,第4-6个月每2个月1次,第7-18个月每3个月1次。在随访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执行情况,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饮食偏好改变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情况,及时优化个性化饮食方案。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监督和支持,共同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观察指标
遵医行为:采用自制的遵医行为评估量表,从饮食规律、食物选择、烹饪方式、饮食禁忌遵守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价,总分100分。优:≥85分、良:70-84分、差:<70分。
溃疡复发率:通过门诊复诊、胃镜检查等方式,记录患者在18个月观察期内溃疡复发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
营养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8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治疗前及治疗18个月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
胃黏膜修复程度:在治疗前及治疗18个月后,通过胃镜检查观察患者胃黏膜的修复情况,根据胃黏膜的色泽、纹理、溃疡愈合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分越高表示胃黏膜修复程度越好。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8.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遵医行为:观察组优良率95.0%(114/120),对照组78.3%(94/12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²=13.568,P<0.05)。
溃疡复发率:随访18个月,观察组6.7%(8/120),对照组21.7%(26/120),观察组明显更低(χ²=12.456,P<0.05)。
营养指标: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胃黏膜修复: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在遵医行为方面,个性化饮食干预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的饮食方案贴合患者实际情况,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合多样化饮食教育与持续随访监督,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显著提升遵医行为优良率。
从溃疡复发率来看,个性化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阶段精准调整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避免了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的损伤,为溃疡愈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合理的饮食搭配保证了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有助于增强胃肠道的抵抗力,减少溃疡复发的风险。
从营养指标来看,观察组患者经过个性化饮食干预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显著改善。这是因为个性化饮食方案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状况,科学搭配食物,确保患者摄入均衡的营养,满足机体修复和康复的需要。
从心理状态来看,通过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和持续的关怀支持,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注,增强了治疗的信心。同时,合理的饮食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了疾病带来的不适,进一步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从胃黏膜修复程度的差异来看,进一步验证了个性化饮食干预的积极作用。观察组患者在个性化饮食干预下,胃黏膜修复程度更佳,这得益于饮食方案对胃黏膜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
综上所述,个性化饮食干预通过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并实施精准的饮食管理策略,在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降低溃疡复发率、改善营养状况、调节心理状态以及促进胃黏膜修复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应大力推广个性化饮食干预,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小林.强化护理结合个性化饮食干预对改善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4(22):179-182.
[2]袁媛.基于PMT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对肾结石患者自身效能、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5(1):124-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