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用于老年全麻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刘苏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徐州,221100

摘要

目的:分析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用于老年全麻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2月;研究对象:抽取我院80例老年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各为40例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麻醉管理与小波算法脑电监测麻醉管理,对比两组麻醉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前、插管时、手术开始40min及拔管后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麻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属实麻醉管理,可以维持血压水平稳定,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可以进一步确保麻醉安全性。


关键词

小波算法脑电监测;麻醉管理;全麻

正文


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在手术时对麻醉要求也更高,需要更加重视麻醉管理,才能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小波算法主要依靠脑电监测,对脑电信号用傅里叶进行采集,脑电信号转为0~100数字,根据患者不同频率段信息,判断麻醉深度,这种管理方法在麻醉深度控制时,可靠性、准确性更高,能更好的控制麻醉药物剂量。基于此,本研究抽取80例老年全麻患者,对小波算法脑电监测麻醉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2月;研究对象:抽取我院80例老年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各为40例的对照组观察组,男女为23/17例,21/19例,年龄61~82(71.27±4.23)岁,63~85(71.09±4.09)岁,ASA分级Ⅰ~II级19/21例,16/2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均>60周岁;(2)麻醉等级~II级;(3)所有患者均知悉、同意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1)严重器官疾病;(2)急性感染疾病;(3)长时间使用镇静剂抗抑郁类药物;(4)精神疾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额头两侧乳突位置使用酒精棉球擦干,两侧眉弓上侧、乳突下侧以及前额正中位置粘贴脑电极片,将麻醉全深度监护仪连接好。

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管理,麻醉医生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每间隔30~40min进行麻醉药追加。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需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心率<45次/min,给予阿托品,心率>100 次/min,给予艾司洛尔。

观察组实施小波算法脑电监测麻醉管理,参考麻醉全深度监护仪说明书进行操作,麻醉深度控制在35-70麻醉5min,充氧,使用麻醉药麻醉诱导60s后插管,容量控制性通气潮气量呼吸频率6-8ml/kg,12-18次/min,吸呼比控制在1:2。手术中实施静吸复合式麻醉,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麻醉药泵注速度吸入浓度小波指数保持在35-70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

2)统计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c2检验;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对比

观察组麻醉前、插管时手术开始40min拔管后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1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对比±s.mmHg)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麻醉前

插管时

手术开始40min

拔管后即刻

观察组

40

136.41±10.25

146.21±12.27

142.01±11.07

146.16±10.71

对照组

40

137.26±10.24

155.08±13.58

147.95±10.58

152.57±10.85

t

0.371

3.065

2.453

2.659

P

0.712

0.003

0.016

0.010

续表1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麻醉前

插管时

手术开始40min

拔管后即刻

观察组

40

85.28±5.95

95.12±5.64

92.15±5.05

91.29±5.57

对照组

40

86.27±5.31

98.56±5.12

95.11±5.11

96.24±5.09

t

0.785

2.856

2.606

4.149

P

0.435

0.005

0.011

<0.00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2。

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呼吸抑制

头痛

寒战

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

观察组

40

0(0.00)

1(2.50)

1(2.50)

0(0.00)

2(5.00)

对照组

40

1(2.50)

3(7.50)

3(7.50)

1(2.50)

8(20.00)

c2





4.114

P





0.043

3讨论

在以往常规麻醉管理中,主要依靠麻醉医生经验判断患者麻醉深度,麻醉深浅控制精准度还有待提升,容易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导致患者术后延迟苏醒,认知功能障碍,因此,需要更加重视麻醉管理。小波算法脑电监测麻醉管理主要是对脑电信号频率进行提取,对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反应进行评估,分析患者清醒昏迷以及意识水平进行判断,而且还能监测患者麻醉药代谢情况,从而合理控制麻醉药物用药剂量,监测患者麻醉深度。临床研究发现,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发生大幅度波动,可能导致心肌、急性肾损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加,器官代偿能力下降,因此,在麻醉中需要更加注意血流动力学控制。本研究观察发现,观察组麻醉前、插管时手术开始40min拔管后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可以更好控制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时间。麻醉医生借助小波算法脑电监测脑电信号进行转换,在0~100的数字中,0表示完全无脑电活动100则表示清醒状态,根据麻醉深度监护仪对麻醉深度进行调整,结合患者生命体征对麻醉物进行调整,可以将患者调整到最佳的麻醉状态,避免患者血压发生大幅度波动,同时,也能避头痛、寒战、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老年全麻术后患者基于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可以避免患者生命体征大幅度波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达到更好的恢复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晶,周长源,彭金珠,等. 个体化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指导下调控麻醉深度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生命体征波动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5, 32 (18): 76-79+84.

[2]范颢,钟剑平,张芳芳,等.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行全膝关节置换时不同麻醉深度监测差异性研究 [J]. 临床外科杂志, 2025, 33 (05): 549-552.

[3]徐丽洁.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技术指导输注麻醉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5, 23 (08): 119-121. DOI:10.15912/j.issn.1671-8194.2025.08.035.

[4]盛曙光,朱杨林,张倩.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麻醉深度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 23 (06): 662-666.

[5]张盼盼,崔丽婷,舒坤,等. 小波算法脑电监测下的麻醉管理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42 (04): 612-618.

作者简介:刘苏,男(1988.04),民族:汉族,籍贯:江苏徐州市 ,职称:主治医师 ,本科,研究方向:临床麻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