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强化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刘静静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 上海浦东 200124

摘要

目的:探讨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实施强化降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80例研究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依次为对照组及研究组,40例/组,前者实施常规治疗,后者实施强化降压治疗,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控制更稳定,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组间差距明显。结论:在基层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应用强化降压治疗,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基层社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强化降压治疗;血压;生活质量

正文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群里高血压的患病比例持续上升,成为威胁这一群体健康的关键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血压作为心脑血管事件首要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果长期没有达到目标水平,会增加不良结局的风险,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是老年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地方,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并施行高效的降压策略,成为一线社区卫生人员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传统阶梯式降压方案能让部分老年患者受益,但存在达标不足的实际困境近年来,逐步强化降压理念受到学界关注,不过该策略在基层老年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还比较有限鉴于此,本研究凭借系统评价强化降压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具体影响,为基层制定基于证据且个体化的血压管理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1月至20241月连续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抽样对象,共筛得8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女为22/18年龄均数(68.5±5.2)岁;病程均数(7.8±2.3)年研究/女为21/19年龄均数(68.9±5.3)岁;病程均数(7.9±2.2)年。组间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

纳排标准纳入条件: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版)》[3]诊断定义;神志清晰,可配合治疗及随访;本人及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 排除条件继发性血压升高;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失代偿;既往或现患恶性肿瘤;对研究方案中所用降压药存在过敏反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药物干预前均接受统一的非药物管理,包括限制钠盐及饱和脂肪摄入、鼓励中等强度有氧锻炼、严格戒烟并控制酒精摄入,同时辅以心理舒缓教育。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依据个体血压水平,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13898),起始30 mg清晨顿服,24 h一次;后续依据诊室血压动态调整,每日总量不超过60 mg

研究组采用强化降压治疗,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联合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0217),初始剂量80 mg清晨顿服;若血压未达目标,可逐步递增至最高160 mg/d。两组疗程均为4周,期间于第1234周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测量坐位血压,并记录药物耐受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血压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使用校准后的水银柱血压计测定受试者肱动脉血压。测量前静息5~10 min,连续取3组读数,取其算术均值作为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最终记录值。

1.3.2生活质量治疗结束后,运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包括躯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适应及物质条件4个领域,每领域赋分0–100,得分愈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涉及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输入SPSS23.0软件。前者行χ2检验,且表示为(n%);后者开展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表示为(`x±s)。若显示P0.05,则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压控制水平比较

    如表1,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控制更稳定,P0.05

1:组间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Hg]

组名

例数(n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4

治疗前

治疗4

研究

40

154.67±2.45

132.35±2.12

98.45±2.21

82.67±1.67

对照组

40

154.78±2.67

138.55±2.21

98.38±2.19

87.45±1.38

t

-

0.192

12.804

0.142

13.955

P

-

0.848

0.001

0.887

0.001

    

2.2生活质量比较

    如表2,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

2组间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组名

例数(n

躯体健康

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

物质条件

研究

40

86.23±2.44

85.56±2.23

85.69±2.27

86.33±2.19

对照组

40

80.55±2.17

78.43±2.19

79.34±2.23

80.28±2.23

t

-

11.001

14.428

12.621

12.242

P

-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老年群体当中原发性高血压呈现出高度流行的态势,其核心管理以便持续稳定地降低动脉血压,以此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负荷并提高主观健康感受常规降压治疗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让血压降低,然而对于部分老年患者而言,因为血管弹性下降以及合并多种疾病等因素,血压控制效果大多时候不尽如人意。强化降压治疗指的是在生活方式优化以及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之上,借助不同作用通路的药物联合,血压降低到更为严格的区间本次研究的数据说明,干预4周之后,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较于常规组都有明显下降,这意味着联合方案对于社区老年人群有着更快的血压达标效果,该结论和往多中心观察研究相契合[4]。在机制层面,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依靠阻断L-型钙通道来降低外周阻力,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则选择性抑制AT1受体、减弱血管收缩以及水钠潴留这两种药物相互补充,可在容量与阻力这两个维度实现协同降压,提升整体疗效同时,生活质量被看作是评估慢病管理成效的关键维度本研究采用GQOLI-74量表评估得出的结果显示,研究组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物质环境这四个维度的得分都要优于对照组,其可能的原因包含:更严格的血压控制减少了血压波动对靶器官的急性损伤心脑血管风险降低给予了心理安全感的提升并发症减少使得患者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满意度同步得到改善[5]  

总之,对于基层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实施以联合用药为核心的强化降压策略,可获得更优的血压控制,还可以同步提升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有推广价值受限于单中心、样本量偏小以及随访周期较短,本结论仍旧需要大样本、长周期研究来验证其远期安全性与硬终点获益。

 

参考文献:

[1]王学莲.综合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29):30-32.

[2]徐电,李榕,彭燕,.联合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压及认知功能疗效的评价[J].心脏杂志,2023,35(4):412-415.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4,32(7):603-700.

[4]郑刚.老年高血压患者从强化降压治疗获益的临床新证据[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6):662-663.

[5]于春芳.社区治疗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36):149-1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