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运用不同方式处理血液标本对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对比
摘要
关键词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生化指标
正文
在现代临床医学实践中,临床生化检验作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决策的科学性。血液作为最常用的生物样本,其标本质量是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真实反映患者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前提。然而,从血液采集到最终检测的整个过程中,标本的处理方式,包括抗凝剂的选择、离心条件、血清或血浆的分离时机、保存条件以及反复冻融等环节,均可能对多种生化指标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判读[1]。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研究和比较不同标本处理方式对关键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4年1月~2025年4月需行血液检测的110例患者参与研究,男29女81,年龄3~65(42.36±8.24)岁;同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男15女35,年龄3~67(43.85±7.9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采用空腹静脉血采集,每位受试者分别采集6份血液样本,以评估不同保存与处理条件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样本分为三组进行处理:1组样本离心后置于20℃室温环境中保存1天后检测;2组样本离心后于-20℃冷冻保存1天后检测;3组样本离心后在4℃冷藏条件下保存1天后检测,用于比较不同温度对血清成分稳定性的影响。
另设A、B、C三组以考察不同处理流程的影响:A组在采血后静置20分钟即刻离心,随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B组将全血样本在4℃条件下保存1天后再进行离心和检测;C组则在采血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清,再将血清置于4℃保存1天后检测。
1.3疗效观察
对比血清生化指标,包括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葡萄糖(GLU)。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组、2组、3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样本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生化指标值比较( ±s)
±s)
| 组别 | 例数 | TP(g/L) | TG(mmol/L) | TC(mmol/L) | TB(umol/L) | BUN(mmol/L) | 
| 1组 | 110 | 67.38±5.06 | 1.18±0.14 | 5.68±0.24 | 16.88±2.35 | 5.53±0.68 | 
| 2组 | 110 | 67.05±5.84 | 1.17±0.75 | 5.63±0.64 | 16.37±2.71 | 5.59±0.47 | 
| 3组 | 110 | 67.43±6.02 | 0.88±0.11 | 5.49±0.74 | 16.02±1.74 | 5.16±0.24 | 
| 参照组 | 50 | 68.04±1.61 | 1.11±0.52 | 5.61±0.82 | 16.49±2.25 | 5.53±0.73 | 
B组的ALT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同时其GLU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样本在不同保存方式下生化指标值比较( ±s)
±s)
| 组别 | 例数 | GLU(U/L) | ALT(mmol/L) | 
| A组 | 110 | 4.80±0.51 | 11.90±2.08 | 
| B组 | 110 | 3.59±0.70 | 12.71±3.81 | 
| C组 | 110 | 5.10±0.63 | 11.69±3.17 |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组、2组和3组患者经不同保存条件处理后的血液样本,其各项生化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离心后分别置于20℃、-20℃和4℃环境中保存1天,对多数生化指标的稳定性影响较小。然而,B组的GLU检测值为(3.62±0.69)mmol/L,显著低于A组,且ALT水平明显升高,与A组和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全血样本在4℃条件下放置1天后再离心,会对葡萄糖代谢和肝酶检测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之下,C组与A组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表明血清分离后低温保存相对稳定。上述结果与杨靖等人的研究一致,进一步证实全血的存放方式和处理时序对某些关键生化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GLU和ALT。随着样本放置时间延长,细胞代谢活动或酶活性变化可能导致检测偏差[2]。因此,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护理人员在完成血液采集后应尽快将样本送检;若无法即时检测,应及时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并按要求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保存,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因素对样本质量的干扰,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支持[3]。
综上所述,从血液样本的采集、保存到运输和检测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对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样本的保存条件与处理流程尤为关键,不当的操作可能导致血糖、肝酶等敏感指标出现显著偏差,进而影响临床判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任丽峰,周雪红.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18,7(1):117-118.
[2]焦硕男.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对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因素[J].临床检验杂志,2019,8(4):57-58.
[3]尚永明,陈群.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18,7(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