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联合醋酸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李伟伟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醋酸戈舍瑞林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受容性、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为术后巩固治疗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经腹腔镜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术后均接受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口服干预。治疗周期为3个月,随访时间为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容积、血流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评估子宫内膜受容性;按照疗效评估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统计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5.14±12.33)pg/mL vs.(79.87±14.6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FSH和LH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7.45±1.23)IU/L和(5.91±1.07)IU/L,对照组为(6.83±1.10)IU/L和(5.42±1.12)IU/L,P=0.016和P=0.025。子宫内膜厚度[(7.65±1.04)mm vs.(6.92±0.98)mm]、容积、RI及PI等指标显示观察组子宫内膜受容性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41)。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46)。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醋酸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用醋酸戈舍瑞林更能显著改善性激素水平,增强子宫内膜受容性,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醋酸戈舍瑞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激素;子宫内膜受容性

正文


前言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呈年轻化趋势,成为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复发率较高。醋酸戈舍瑞林作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有效抑制雌激素分泌,但易引发低雌激素相关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重要价值,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等功效,联合醋酸戈舍瑞林可能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11日至2024630日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2例经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标准》并结合影像学及术中所见确诊,年龄1845岁,月经周期规律,无近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在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包括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既往无盆腔手术史者;排除标准为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疾病、生殖器官感染及不明原因性不孕者。

1.2方法

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天接受腹腔镜手术,术中根据病灶情况行异位灶切除及盆腔清理术。术后第7天起对照组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剂量3.6 mg/次,每28天注射1次,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桂枝茯苓丸,剂量为9/次,每日2次,月经期间暂停服用,疗程同样为3个月。

2)患者管理:在整个治疗期间,均记录用药依从性与不良反应表现,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与B超监测,确保治疗过程规范与安全。

3)随访安排:治疗结束后,随访期设为6个月,每2个月随访一次,内容包括病情复发、症状变化及激素水平检测。

1.3观察指标

1性激素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采集空腹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FSHLHE2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比较组间差异,P值小于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子宫内膜受容性:在月经干净后第37天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容积、血流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评估内膜环境变化,判断药物干预对子宫内膜的改善程度。

3)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采用统一标准评估治疗效果,包含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阴道异常出血、潮热、情绪波动等不良反应并统计发生率,评估两组耐受性差异。随访期内如症状复发或超声发现新生病灶者,判定为复发。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所有指标在统计分析前均进行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以确保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1.5血清性激素检测方法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E₂)、促卵泡激素(FSH)与促黄体生成素(LH)。检测均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清。检测采用德国罗氏公司E601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试剂盒由瑞士罗氏公司提供。

2.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可用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受容性、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

FSHIU/L

LHIU/L

E2pg/mL

对照组

治疗前

6.92±1.10

5.43±1.12

128.24±20.33


治疗后

6.83±1.10

5.42±1.12

79.87±14.65

观察组

治疗前

7.01±1.17

5.48±1.09

129.03±19.76


治疗后

7.45±1.23

5.91±1.07

65.14±12.33

注:治疗后观察组FSHLH水平升高,E2水平下降,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受容性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

内膜厚度(mm

内膜容积(cm³)

RI

PI

对照组

治疗前

6.28±1.03

2.12±0.56

0.72±0.08

1.89±0.31


治疗后

6.92±0.98

2.38±0.44

0.68±0.07

1.76±0.28

观察组

治疗前

6.35±1.08

2.09±0.60

0.71±0.09

1.91±0.29


治疗后

7.65±1.04

2.84±0.48

0.61±0.06

1.53±0.25

注: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容积改善显著,RIPI下降明显,子宫内膜受容性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痊愈例数

显效率

有效率

无效率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233.3%)

822.2%)

719.4%)

925.0%)

2775.0%)

观察组

1850.0%)

925.0%)

616.7%)

38.3%)

3391.7%)★

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39★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与复发率比较(n%)

组别

阴道出血

情绪波动

潮热

总不良反应

复发例数

复发率

对照组

513.9%)

38.3%)

25.6%)

1027.8%)

9

25.0%

观察组

25.6%)

12.8%)

12.8%)

411.1%)★

3

8.3%★

注: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醋酸戈舍瑞林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优势,并对其对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受容性、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复发率进行多维度评价,表1展示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观察组在接受联合治疗后,FSH水平由7.01±1.17 IU/L升至7.45±1.23 IU/LLH水平由5.48±1.09 IU/L升至5.91±1.07 I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6.83±1.10 IU/L5.42±1.12 IU/LP值分别为0.0160.025,具有统计学意义。E2水平作为反映卵巢雌激素分泌活性的核心指标,在观察组治疗后降至65.14±12.33 pg/mL,较对照组的79.87±14.65 pg/mL显著更低(P=0.001)。数据表明,桂枝茯苓丸具有协同抑制雌激素作用,可增强醋酸戈舍瑞林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能力,降低雌激素对异位内膜的刺激,从而改善病灶依赖性增生状态[1]。升高的FSHLH水平提示垂体反馈调节机制未被过度抑制,表明联合治疗在抑制卵巢功能的同时保留一定的内分泌平衡,有助于减少绝经样症状。

2进一步揭示了子宫内膜受容性在两组患者中的变化。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7.65±1.04 mm,高于对照组的6.92±0.98 mm;子宫内膜容积增加至2.84±0.48 cm³,对照组仅为2.38±0.44 cm³,P0.05,显示桂枝茯苓丸在改善子宫局部血流、促进内膜再生方面的积极作用。RIPI分别降低至0.61±0.061.53±0.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68±0.071.76±0.28P0.05),反映出血流阻力减小、灌注改善,内膜微环境更加适合胚胎着床[2]。这种改善机制可能与桂枝、桃仁、牡丹皮等药物成分活血化瘀、调节微循环、提升子宫营养供给能力有关,亦体现出中医药“调经种子”的治疗理念在现代妇科疾病中的可行性。

3对临床疗效进行了客观评估,观察组痊愈18例(50.0%)、显效9例(25.0%)、有效6例(16.7%),总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12例(33.3%)、显效8例(22.2%)、有效7例(19.4%),总有效率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从疗效结构分析,观察组的痊愈率高出对照组16.7个百分点,提示联合治疗更有助于病灶清除、症状控制与功能恢复[3]。其原因在于中药组方中包含多种具有抗炎、镇痛、调经、软坚散结作用的成分,增强药物综合调节能力,对多发性病灶控制起到补充与增强作用,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导致的治疗盲区,从而提高总体疗效水平。

4数据反映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阴道出血、情绪波动及潮热分别为5.6%、2.8%、2.8%,总发生率为11.1%,远低于对照组的27.8%(P=0.041)。说明联合治疗不仅提高了疗效,也显著降低了治疗耐受性问题,尤其是在围绝经期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缓解效果。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桂枝茯苓丸中药性温和、调和脏腑、养血化瘀的临床优势,有助于减少GnRH-a类药物常见的低雌激素副反应。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为8.3%,低于对照组的25.0%(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联合治疗对术后病灶复燃有良好抑制效果[4]

综合以上四方面结果,桂枝茯苓丸联合醋酸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能更有效地控制激素水平和改善子宫内膜受容性,还能提升整体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概率,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与可推广性[5]。联合治疗体现了中西医协同增效的理念,有望成为术后维持治疗的新选择,为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和生育预后提供可靠保障。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以验证和拓展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红霞,肖代霞,田妮.桂枝茯苓丸联合地诺孕素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09):111-114.

[2]郭兰珍,周秦,吴淋.加味桂枝茯苓汤辅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12):2489-2492.

[3]柯桦.桂枝茯苓丸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4,3(19):91-94.

[4]齐红梅.桂枝茯苓胶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16):35-38.

[5]李娟,贺芬.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10):93-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