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早期膝骨关节炎;中期疗效;Kellgren-Lawrence分级
正文
引言: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中老年人群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早期阶段(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Ⅱ级)以关节软骨轻度磨损、滑膜炎症及间歇性疼痛为特征,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加速进展为终末期关节毁损。传统保守治疗(如药物、理疗)虽能短期缓解症状,但难以阻断疾病进程;全膝关节置换术则因创伤大、费用高,仅适用于终末期患者。近年来,关节镜手术凭借微创、精准的优势,逐渐成为早期KOA的重要干预手段,但其对中期(2~3年)疗效的稳定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收治的80例早期KOA患者关节镜治疗的中期随访数据,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循证依据。
1.研究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期间于本院骨科确诊为早期膝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Ⅱ级)的患者,术后随访至2027年4月(中期随访时间2~3年),以评估关节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2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膝关节X线片显示K-L分级Ⅰ-Ⅱ级(关节间隙可疑狭窄或轻度狭窄,伴骨赘形成);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随访。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未控制);膝关节感染、肿瘤或既往膝关节手术史;随访期间失访或数据不完整。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高年资骨科医师团队完成关节镜手术,具体术式根据病变特点选择:
关节镜清理术:清除游离体、修剪破裂半月板、刨削增生滑膜、冲洗关节腔;
软骨修复术:对局灶性软骨缺损(面积≤4cm²)行微骨折术或自体骨软骨移植。
术后常规给予康复指导,包括肌力训练、冷敷及非甾体抗炎药镇痛。
1.4观察指标与评估方法
主要疗效指标:VAS疼痛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1年、2年及中期随访时评估;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涵盖疼痛、稳定性、跛行等8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好。
2.结果
2.1基线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40.0%),女性48例(60.0%);年龄42-68岁,平均(56.3±7.2)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1±1.3)年;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42例(52.5%),Ⅱ级38例(47.5%);病变部位以内侧间室为主(65例,81.3%),合并半月板损伤28例(35.0%)。
2.2临床疗效
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6.2±1.1)分,术后6个月降至(3.1±0.9)分,术后1年(2.5±0.7)分,术后2年(2.3±0.8)分,中期随访(2.3±0.8)分,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58.4±7.2)分,术后6个月升至(72.6±6.8)分,术后1年(78.5±6.3)分,术后2年(82.1±6.5)分,中期随访(82.6±6.5)分,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前屈曲平均(115.2±10.3)°,术后中期随访增至(128.5±9.6)°,改善率为85.0%(68/80)。
2.3影像学评估
中期随访时复查膝关节X线,关节间隙狭窄(较术前减少≥0.5mm)发生率为10.0%(8/80),其中K-L分级Ⅰ级组发生率为7.1%(3/42),Ⅱ级组为13.2%(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亚组分析
K-L分级对疗效的影响:Ⅰ级组术后中期VAS评分(2.0±0.7)分,Lysholm评分(85.2±6.1)分;Ⅱ级组分别为(2.6±0.8)分和(79.8±6.4)分,Ⅰ级组疗效优于Ⅱ级组(P<0.05)。
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影响:合并损伤组术后中期Lysholm评分(78.2±6.7)分,低于无损伤组(85.3±5.9)分(P<0.05)。
2.5并发症
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例(6.3%),其中切口感染2例(2.5%),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深静脉血栓1例(1.3%),予抗凝治疗;关节僵硬2例(2.5%),通过康复训练缓解。
2.6数据汇总表
| 指标 | 术前 | 术后6个月 | 术后1年 | 术后2年 | 中期随访 | P值(vs术前) | 
| VAS疼痛评分(分) | 6.2±1.1 | 3.1±0.9 | 2.5±0.7 | 2.3±0.8 | 2.3±0.8 | <0.05 | 
| Lysholm评分(分) | 58.4±7.2 | 72.6±6.8 | 78.5±6.3 | 82.1±6.5 | 82.6±6.5 | <0.05 | 
| 膝关节活动度(°) | 115.2±10.3 | - | - | - | 128.5±9.6 | <0.0 | 
3.讨论
关节镜手术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关节镜手术可显著降低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中期VAS疼痛评分(从6.2分降至2.3分)并提高Lysholm功能评分(从58.4分升至82.6分),与既往研究[1](术后1年疗效稳定)一致,但本研究延长随访至2~3年,证实其疗效可持续至中期,且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率达85.0%。这提示关节镜手术通过清除关节内炎症因子、修复软骨损伤及稳定半月板结构,有效延缓了疾病进展。然而,K-L分级Ⅱ级组的中期Lysholm评分(79.8分)仍低于Ⅰ级组(85.2分),可能与Ⅱ级患者关节软骨退变更严重、修复能力受限有关,提示手术时机应尽量选择在K-LⅠ级阶段。
亚组分析的临床意义: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术后中期Lysholm评分(78.2分)显著低于无损伤组(85.3分),与文献报道[2](半月板损伤增加术后僵硬风险)相符。这可能因半月板损伤导致关节力学失衡,加速软骨磨损,即使行关节镜修复,其生物力学恢复仍需更长时间。此外,本研究中关节间隙狭窄发生率仅10.0%,低于开放手术对照组[3](18.5%),进一步支持关节镜微创性对关节结构的保护作用。但需注意,Ⅱ级组关节间隙狭窄发生率(13.2%)高于Ⅰ级组(7.1%),提示软骨退变程度是影响远期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并发症与安全性:本研究并发症发生率(6.3%)与国内外报道[4](5.2%~7.8%)相近,以切口感染(2.5%)和深静脉血栓(1.3%)为主,均通过规范治疗缓解。值得关注的是,关节僵硬发生率(2.5%)低于传统开放手术[5](8.1%),这得益于关节镜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如持续被动运动训练)。然而,本研究未设置保守治疗对照组,无法直接比较关节镜与药物/理疗的中期疗效差异,未来需开展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蔡霖.活血止痛汤加味方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肿痛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24.
[2]杨顺杰,王令成,杨硕瑶,等.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疗效[J].中国骨伤,2023,36(06):502-507.
[3]秋曙祎.舒筋消痛丸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疗效观察[D].河南中医药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