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髓神经根压迫的中长期疗效随访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单晓荣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 756000

摘要

目的:分析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髓神经根压迫治疗的中长期效果与安全程度,并将传统开窗椎间盘切除术作为对照展开研究。方法:于 2024 年 3 月至 2025 年 3 月期间选取 60 例收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 PELD 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PELD 组实施后路经皮内镜入路手术,对照组则开展传统椎间盘切除术。对患者进行 12–18 个月的随访,统计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ODI 指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PELD组手术时长为(65.3±10.2)min,较对照组(58.6±9.8)min稍长,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少(PELD:45.6±12.3 ml,对照组:120.5±20.8 ml)。术后1周,PELD组VAS评分为(2.1±0.6),低于对照组(3.8±0.7);PELD组ODI指数改善率为(82.4%±5.6%),优于对照组(70.3%±6.1%)。随访阶段,PELD组复发率为6.7%(2例),对照组为10.0%(3例)。结论:PEL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压迫中具有创伤轻、恢复快的优势,且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然而,仍需关注术式的中长期复发及并发症管理。


关键词

正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20243月至2025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髓神经根压迫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通过MRICT明确诊断,症状与影像学检查匹配。纳入条件为:①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伴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压;②影像学显示髓核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③年龄1870岁;④经过3个月及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排除条件包括:①患有腰椎滑脱或严重椎管狭窄;②脊柱结核、化脓性感染或肿瘤;③有腰椎手术史;④全身心肺功能严重障碍,无法承受手术。纳入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6±12.3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18.5±6.7个月。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下接受手术,术中采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力。PELD 组采用后路经皮内镜入路,具体步骤如下:①借助 C X 线透视精准定位,确定穿刺点与角度;②通过逐级扩张构建手术通道;③放入内镜系统,显露髓核组织;④用髓核钳或射频器械摘除髓核,减轻神经根压迫;⑤镜下止血,确认硬膜囊与神经根松弛后退出;⑥按照层次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手术严格遵循标准手术指南。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评估手术安全性与创伤程度。疼痛与功能学指标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进行,以反映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指标通过MRICT复查,重点观察椎间隙高度、神经根减压效果及是否有残余或复发的椎间盘组织。

1.4 随访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性的随访安排,随访时间点设定为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及 18 个月随访形式结合门诊复查与电话随访两种方式在门诊随访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完成 VASODI 评分,同时常规复查 MRI CT,以此评估减压效果及是否出现复发;电话随访则主要了解患者当前的疼痛程度、日常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变化[1]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本研究纳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压迫患者,PELD30例,对照组30例,手术成功率为96.7%58/60例)。PELD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转为开放手术,对照组1例因局部粘连导致减压不完全。PEL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5.3±10.2min,比对照组稍长,但无影响安全性[2]PELD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45.6±12.3 ml vs. 120.5±20.8 mlP<0.05),住院时间(5.2±1.4d也显著短于对照组(9.3±2.1dP<0.05)。

2.2 疼痛与功能改善

术前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和 ODI 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1 周,PELD VAS 评分快速下降至(2.1±0.6),低于对照组的(3.8±0.7)(P<0.05);在术后 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的随访中,PELD VAS 评分始终维持在(1.5±0.41.9±0.5)之间,对照组则在(2.5±0.62.9±0.5)范围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DI 指数方面,PELD 组术前为(62.3±7.5),术后 12 个月降至(10.5±4.3),改善率达 82.4%[3];对照组术前为(61.7±8.2),术后 12 个月为(18.3±5.2),改善率为 70.3%,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1两组患者手术及随访结果比较(x̄±s

指标

PELD组(n=30

对照组(n=30

P

手术时间(min

65.3±10.2

58.6±9.8

<0.05

出血量(ml

45.6±12.3

120.5±20.8

<0.01

住院时间(d

5.2±1.4

9.3±2.1

<0.01

VAS术前

7.5±1.2

7.6±1.3

>0.05

VAS术后12个月

1.6±0.5

2.7±0.6

<0.05

ODI术前

62.3±7.5

61.7±8.2

>0.05

ODI术后12个月

10.5±4.3

18.3±5.2

<0.01

复发率(%

6.7

10.0

>0.05

2.3 并发症与复发

在早期并发症方面,PELD 组有 1 例患者出现硬膜囊轻度破裂,未伴随明显神经损伤,经过对症处理后恢复状况良好;对照组有 2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4]。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及深部感染情况。在 1218 个月的随访期间,PELD 组有 2 例患者复发(6.7%),均在术后 12 个月左右出现腰腿痛症状。

2.4 影像学随访

术后 MRI CT 复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神经根均获得有效减压PELD 组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但整体保持稳定,椎间盘残余组织呈现逐渐吸收趋势对照组部分患者椎间隙高度丢失较为明显,椎体间稳定性稍差 [5]。随访过程中,PELD 组未发现明显的椎间孔狭窄或硬膜囊压迫复发迹象;对照组有 1 例患者在术后 18 个月出现椎间盘再突出情况。

3. 讨论

3.1 PELD的手术优势

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属于典型的微创技术,拥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PELD 能够在直视状态下清除突出的髓核组织。

3.2 疗效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PELD 组患者术后 VAS 评分与 ODI 指数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中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6]。这一结论与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相符,说明 PELD 在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和改善腰腿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3.3 复发与并发症

PELD 术后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复发的主要机制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修复不彻底以及术后生活方式有关针对这一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完整清除松散髓核组织,同时注重对纤维环的保护。

3.4 局限性与展望

本研究样本量仅为 60 例,随访时间为 1218 个月,难以全面反映 PELD 的远期疗效 [7]。未来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周期,并结合多中心研究验证结果。

4. 结论

本研究在1218个月的随访中,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髓神经根压迫显示了确切疗效和良好安全性。结果表明,该术式能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功能障碍,且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微创优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在可接受范围内。PELD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中长期随访中仍有复发和并发症,且与椎间盘退变及术后康复依从性相关。

参考文献:

[1]梁灿楼,范玉燕,吴健文.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验案1[J].湖南中医杂志,2023,39(12):75-76+87.DOI: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3.12.020.

[2]刘秉新.通络祛痹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DOI:10.27044/d.cnki.ggzzu.2023.000549.

[3]王政臻.身痛逐瘀汤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药大学,2023.DOI:10.27119/d.cnki.ghezc.2023.000193.

[4]杜霁航.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最佳参数罗氏“趾压”踩跷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23.DOI:10.26988/d.cnki.gcdzu.2023.000229.

[5]代洪宾.电针治疗腰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及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23.DOI:10.27253/d.cnki.gnjzu.2023.000015.

[6]李金花.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护理方案及实证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23.DOI:10.27043/d.cnki.ggzyc.2023.000374.

[7]董镇瑜.补肾培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2.DOI:10.27127/d.cnki.ghlzu.2022.0005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