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疾病认知度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郭春瑞1,王琰2

1银川市中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

目的:探析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及提升疾病认知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60例,抽签法分为两组,30例/组,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另外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弹性评分和疾病认知度。结果:两组干预前乐观、坚强、坚韧等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上述心理弹性指标水平较干预前增高,且干预组较参照组高(P<0.05)。干预组疾病认知优良96.00%较参照组68.00%高(P<0.05)。干预组护理技巧、护理态度、情感体验得分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心理弹性及提高疾病认知度、满意度。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疾病认知度

正文


终末期肾病是指慢性肾脏发展终末期阶段以少尿或无尿、浮肿等为典型症状,对肾脏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导致人体生理代谢紊乱,致使血液中废物和多余水分不断积累引发身体健康问题[1-3]。采用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通过血液透析机透析膜的半透膜特性将体内血液引体外[4-6]。常规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服务虽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病情,但无法切实保障患者心理健康,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低,不配合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下降[7-9]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患者提供综合护理服务,以端正患者认知和行为疏导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及治疗让患者配合治疗。基于此,对本院接收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工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为20243月至20249月,本院收治6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标准:①少尿或无尿、浮肿等;②肾功能、尿培养检查等确诊为终末期肾病③患者及家属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知情通知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血液透析不耐受;②血液系统疾病;③肾脏严重并发症。以抽签法对全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组后。参照组30例,年龄487863.01±5.01;患病时长163.51±0.84年;透析时长5107.51±0.84个月干预组30例,年龄497662.51±4.51;患病时间153.09±0.71年;透析时间697.52±0.51个月两组年龄患病时长、透析时长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案执行配合完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前相关检查,组织患者以口头方式简单告知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造瘘位置及周围部位干净卫生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后配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认知干预:通过疾病知识宣教如血液透析技术、并发症防范、治疗流程等,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误解,让患者认识到治疗意义对患者实施心理教育重塑患者认知。教育中让患者学习血液透析原理、并发症预防疾病知识,让患者深入了解自身情况,积极应对疾病,避免发生焦虑和害怕心理,让患者认识到自身错误认知,并能自行识别,教授患者应对压力方法,纠正消极信念为患者演示纠正消极信念技巧,让患者集中精力做好当下事情避免造成不良心理影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放松渐进式放松肌肉训练身体不同位置肌肉有效应对应激,指导患者将目光转向身体不同部位,并留意是否存在紧张及感到不适,以释放患者压力。组织患者参与病友互助小组让类似病例患者组成一个小组,于小组成员间分享经验和支持,促进归属和强化社会联系。加大家庭沟通力度让患者和家属间沟通取得家属支持和配合促进病情恢复。

行为干预:为患者设计个性化干预方案结合患者年龄、病情等配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对患者心理做出评估,动态调整短期心理状态,长期促使患者心理健康对患者家属开展教育活动,运用社区资源优势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服务,形成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在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中运用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等手段配合组织患者开展团体治疗、艺术治疗等教育活动,强化患者心理韧性。透析过程中及时做好患者心理干预工作,在医嘱下监督患者使用抗焦虑等心理药物控制病情。对患者用药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副作用定时提醒患者用药,监测患者用药依从情况,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3评价标准

①调查两组干预后包括心理教育放松训练、用药等在内疾病认知情况,由20构成,每题3分,优秀:疾病认知评分5060分,良疾病认知评分45<50分,差疾病认知评分<45分,疾病认知优良率为前两项疾病认知情况指标总例数与组间例数25的比值。②干预前后以心理弹性量表作为心理评估工具,该量表由乐观坚强坚韧3个维度构成,25题,每题采取045级评分方法得分范围0100得分越高,则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更高[10]③调查两组干预后包括护理技巧、护理态度、情感体验在内护理满意状况,采用15分的评分方法,得分高,则护理满意状况更优。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9.0工具完成数据统计任务。通过(±s形式对计量数据予以表现,两样本间差异利用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通过n/%形式计数数据分布予以表现,两样本间差异利用c2检验方法进行分析P<0.05各项数据差异性显著基础表达。

2结果

2.1心理弹性

干预两组乐观、坚强、坚韧等得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两组以上心理弹性指标水平比干预前上升,且干预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1

1 两组心理弹性指标得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n

乐观

坚强

坚韧

总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5

20.39±5.23

23.36±4.45

27.16±6.67

29.23±4.67

28.86±6.01

33.53±5.01

76.13±6.06

87.16±3.04

观察组

25

20.27±5.31

26.16±4.71

26.56±6.21

32.26±5.01

28.23±6.11

36.46±5.21

74.98±6.01

94.27±3.04

t

-

0.081

2.161

0.329

2.212

0.368

2.027

0.674

8.269

P

-

0.936

0.036

0.743

0.032

0.715

0.048

0.504

<0.001

与干预前比,P<0.05

2.2疾病认知度

干预组疾病认知优良96.00%高于参照组68.00%(P<0.05)。见下表2

2 两组疾病认知优良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n

优秀

良好

优良

参照组

25

8(32.00)

9(36.00)

8(32.00)

17(68.00)

干预组

25

15(60.00)

9(36.00)

1(4.00)

24(96.00)

c2

-

-

-

-

4.878

P

-

-

-

-

0.027

2.3满意度

干预组护理技巧、护理态度、情感体验得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3

3 两组满意度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护理技巧

护理态度

情感体验

参照组

25

3.13±0.41

2.89±0.65

2.99±0.57

干预组

25

4.32±0.31

4.16±0.64

4.14±0.41

t

-

11.576

6.961

8.189

P

-

<0.001

<0.001

<0.001

3讨论

终末期肾病通常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种慢性疾病引起,患病后引起肾功能减弱最终诱发肾脏功能衰竭。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需长期治疗,配合护理干预,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疾病认知[11-13]

常规护理虽然给予患者较强的基础保障,具有标准化流程,易于快速实施,降低短期并发症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完成血液透析,而不重视患者心理与行为干预,无法有效应对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对疾病认知提升有限,导致患者不愿配合血液透析而中断治疗,应用效果有限。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纠正患者对疾病误解通过行为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构建护患信任关系,减少治疗中断有助于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和改善心理状态

和参照组乐观、坚强、坚韧等得分比,干预组更高(P<0.05)。提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优化患者心理弹性。这方面原因在于,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认知干预组织患者开展心理教育重塑患者新的认知为患者普及疾病有关知识,让患者高效自我管理。纠正消极信念避免不良情绪干扰。正念呼吸练习改善不良情绪。参与病友互助小组让患者感受归属,和社会保持联系,加强家庭沟通获得家庭支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保证心理健康。家庭与社会多层面支持治疗搭配教育强化患者心理韧性。透析过程中的即时心理干预辅助改善患者心理,以此患者心理弹性得分较高。和参照组疾病认知优良68.00%,干预组96.00%更高(P<0.05)。提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强化患者疾病认知。究其原因,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教育让患者认知疾病,纠正患者对疾病消极信念。组织患者开展用药知识宣教活动,让患者了解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应对明确用药计划制定以此患者疾病认知度较高。和参照组护理技巧、护理态度、情感体验得分比,干预组更高(P<0.05)。提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满意体验。由于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实施后让患者以良好心理弹性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强化了对疾病的认知,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及恢复健康,因此患者满意度得分较高。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弹性,加深对疾病的认知,备受患者满意,可于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云英,何欢,胡莉萍.类集体模式健康教育联合维持性控制护理对ESRD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6):239-241.

[2]丘文燕,杨毅华,黄荷贤,等.基于ACE-star模式的叙事护理对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J].医药前沿,2023,13(13):106-108.

[3]覃丹丹,朱璇,罗胡英.接纳承诺护理疗法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2):101-104.

[4]仲晓,徐小玲.协同护理在终末期肾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0):140-142.

[5]聂文君,肖清英,张小雪,等.自我管理能力集束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3,34(2):72-76.

[6]张尊慧,田美娇,张守英.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护理对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和疾病应对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5):25-28.

[7]杨淑贞.探析内瘘专项护理干预对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及患者血管阻力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3,21(21):130-132,138.

[8]邱杰,嵇停停,户德清.QCC活动指导下的三维质控护理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143-145.

[9]李娟,吴邯,刘芳,等.基于健商评估的分级营养干预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参数及磷钙达标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4):175-178.

[10]雷娟,卢颖,刘赛楠.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行MHD治疗的T2DN患者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24,40(8):1404-1407.

[11]向美玲,谢润月,刘清燕.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3):184-188.

[12]梅竹,周兰,林璐,等.全面控制护理对行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预后及营养情况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160-163.

[13]段茹荣,袁潇,姚洁,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23,30(3):446-4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