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郭春瑞1,王琰2

1银川市中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中行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4年1月-2024年8月收治60例MHD患者,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0)行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KDQ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HD治疗中,实施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具有积极价值,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

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维持性血透;并发症;生活质量

正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为终末期肾病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肾脏功能,通过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将血液中积蓄毒素清除,以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控制患者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1-2]MHD治疗中,血管通路创建与维护为重要前提,其中动静脉内瘘创伤较小,为当前临床常用血管通路,但若未能妥善维护,内瘘阻塞、感染、失功等风险仍较高,对MHD顺利开展存在严重影响,可能威胁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3]。因而针对MHD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强护理支持十分必要。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其能够基于早期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为后续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导向支持,以提升护理措施针对性、科学性与可行性[4-5]。对此,研究以我院60MHD患者为对象,分析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实施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41-20248月收治60MHD患者,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观察组(n=30)。纳入病例中,对照组男性:女性=16:14;年龄39-78岁,均值(59.86±4.12)岁;体重指数16.2-26.7kg/㎡,均值(22.35±1.12kg/㎡;透析龄1-3年,均值(2.05±0.23)年;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其他=6:8:13:3。观察组男性:女性=15:15;年龄41-78岁,均值(59.90±4.23)岁;体重指数16.4-26.8kg/㎡,均值(22.41±1.09kg/㎡;透析龄1-3.2年,均值(2.06±0.21)年;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其他=7:7:12:4。对比两组基线无意义(P0.05)。研究参与成员知情;项目符合医学伦理规范。

纳入标准:①行MHD治疗;②无凝血障碍;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无认知或意识障碍。

排除标准:①出血性疾病;②感染性疾病;③其他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④精神心理疾病;⑤严重心血管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1)以面对面语言沟通形式为患者介绍原发病、MHD相关知识,强调规范行MHD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既往病情控制良好案例,激励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严格限制饮食,叮嘱限制钠、钾、磷、水分等摄入,及时进行钙、蛋白质、水溶性维生素等摄入,确保日常摄入热量充足。(3)严格监护病情及体征变化,一旦有低血压、心脏病等相关并发症或异常症状表现出现,需即刻就医,配合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行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1)建立早期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包含主任医师(1名,监督护理实施)、感控护士(1名,负责感染防控)、主管护师(2名,负责高风险病例护理)、责任护士(5名,负责低风险病例护理及日常各项护理工作)。(2)早期风险评估。基于患者病情评估,以1种慢性病为低风险;以2种慢性病、置管<48h、伴肾性贫血、伴低蛋白血症为高风险。(3)早期风险评估导向下低风险护理措施:①责任护士以面对面沟通、微信沟通等形式提供饮食指导,叮嘱透析期间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补充机体所需能量。②MHD1d,热毛巾对内瘘进行热敷(40℃左右),介绍保护血管通路技巧、清洁方法等,生活中注意避免导管滑出。③指导适度运动,以小幅度低强度活动为主,如八段锦、散步等,20min/次,每周3-5次为宜。(4)早期风险评估导向下高风险护理措施。①责任护士负责,基于低风险措施,强化饮食指导,行营养评估,针对性制定膳食方案,要求患者详细记录饮食情况。②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针对MHD前、中、后血糖表现为高-低-高病例,予以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的透析液,叮嘱患者透析期间少量进食,维持血糖稳定。③针对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指导多进食优质蛋白食物,每月定期测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④针对置管<48h,利用微信平台不定期推送意外拔管危害、应对措施、预防意外拔管技巧等,指导患者正确认知相关知识,自行、正确进行导管维护。(5)防控感染。感控护士负责感染防控落实工作。由感控护士添加患者微信,将血管通路护理、维护等相关知识制作成图文资料、视频资料等进行微信推送,指导患者自行学习血管通路维护相关知识,了解感染防控方法与必要性等。同时,将微信平台作为沟通交流平台,实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提供血管通路维护指导服务。针对发生感染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并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再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以提升感染防控质量。

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内瘘感染、内瘘狭窄、形成血栓、循环障碍、出血、水肿发生情况。

2)生活质量:透析生活质量量表(KDQ)评估,涉及五方面内容,即疲劳、躯体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挫折,分别包含小项66554个,各小项对应分值17分,总计分26-182,越高越好。评价时间为护理实施前后。

3)患者满意度:医院自制表评估,百分制,评分分级:<609060-89,分别记为不满意、满意、一般,计算总满意度,即(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n%)表示计数数据;±s表示计量数据;分别χ2t检验;P<0.05,比较数据有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1示:

1 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内瘘感染

内瘘狭窄

形成血栓

循环障碍

出血

水肿

总计

对照组

30

1(3.33)

2(6.67)

1(3.33)

2(6.67)

2(6.67)

2(6.67)

10(33.33)

观察组

30

0(0.00)

0(0.00)

0(0.00)

2(6.67)

1(3.33)

0(0.00)

3(10.00)

χ2

-

-

-

-

-

-

4.812

P

-

-

-

-

-

-

0.028

2.2生活质量

KDQ评分统计,护理实施前无意义(P>0.05);护理实施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2示:

2 生活质量(±s,分)

组别

例数

疲劳

躯体症状

抑郁

人际关系

挫折

总分

护理实施前

护理实施后

护理实施前

护理实施后

护理实施前

护理实施后

护理实施前

护理实施后

护理实施前

护理实施后

护理实施前

护理实施后

对照组

30

19.55±2.13

23.26±2.13

18.55±2.31

22.23±2.16

16.23±2.41

20.23±2.16

17.11±2.13

20.02±2.55

11.23±1.55

13.65±1.15

81.56±4.13

99.86±4.57

观察组

30

19.46±2.20

25.71±2.24

18.42±2.52

24.51±2.81

16.25±2.05

22.51±2.24

17.52±2.41

22.12±2.24

11.31±1.49

15.43±1.26

81.26±4.77

110.23±4.79

t

0.161

4.341

0.208

3.523

0.035

4.013

0.698

3.389

0.204

5.715

0.260

8.579

P

0.873

0.000

0.836

0.001

0.972

0.000

0.488

0.001

0.839

0.000

0.795

0.000

2.3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3示:

3 患者满意度(%)

组别

例数

满意率

一般率

不满意率

总满意率

对照组

30

9(30.00)

14(46.67)

7(23.33)

23(76.67)

观察组

30

17(56.67)

12(40.00)

1(3.33)

29(96.67)

χ2

-

-

-

5.192

P

-

-

-

0.023

3.讨论

MHD为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治疗手段,其能够将患者体内代谢废物清除,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对稳定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6]。在MHD治疗中,需建立动静脉内瘘通路,便于透析治疗长期、顺利进行。但血管通路建立后,若未能妥善管理,存在较高并发症风险,常见如内瘘狭窄、感染等,不仅会影响MHD如期治疗,也会增加患者生理痛苦,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影响疾病预后[7]。因而针对MHD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积极防范风险事件十分必要。

此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可见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分析来看,常规护理实施中,以对症支持、遵医护理为主,护理措施执行较被动,缺乏预见性,因而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并发症防护效果欠佳。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其具有预见性特点,能够基于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早期风险分级,并基于患者实际分级结果提供相应护理支持,能够较好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保障患者安全[8]。针对低风险病例,由责任护士提供宣教指导,深化患者疾病认知,使其明确自行维护血管通路的必要性,可深化患者自护意识,使其主动参与血管通路维护,降低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风险[9];同时,提供饮食、运动等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能,促进其免疫力提升,降低感染、透析治疗不耐受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针对高风险病例,在以上护理实施基础上,重视对血糖、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的关注,强化血糖、血常规监测,提供营养支持、饮食指导、管路维护等支持,能够有效维持血糖稳定,保障管路固定牢固,进而降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确保MHD治疗顺利进行,防范代谢紊乱、循环障碍等不良事件发生。

此研究中,观察组KDQ评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提升。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实施中,建立风险护理小组,纳入多学科成员,由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可协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确保MHD顺利实施,进而提升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减轻疾病负面影响[10]。同时,基于风险评估实施感染控制,强化感染防范护理,维护血管通路畅通,可减轻因血管通路异常引发的不良症状,有助于提升患者身心舒适性,促进疾病预后,获得患者认可。

综上,针对MHD患者,行早期风险评估导向护理作用显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得到认可,可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尹晓雨,张倩,毕晓斐.早期分级风险护理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1):181-183.

[2]曹利云,刘敏,李金芳.PDCA循环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4,35(1):65-67+82.

[3]史萍.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7):3023-3026.

[4]李晓亮,邵秀秀,唐苏梅,等.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3):29-32.

[5]陈东.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4,44(3):116-118.

[6]徐姗姗.护理干预联合血液灌流在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3):295-297.

[7]耿正,郑群,刘韵.预见性护理用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2):13-16.

[8]梁小平.风险分级护理对高血压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6):62-64.

[9]段丽丽.内瘘专项护理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1):114-116.

[10]黄芳.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效果递进式营养护理在尿毒症血透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0):3557-35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