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运动执行率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品管圈;慢性心衰;心脏康复运动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简称慢性心衰,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改变,造成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等,患者的体力及心肺功能可不断下降。心脏康复训练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其以评估为基础,包括教育、咨询、行为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矫正、运动处方的制定、医学评价等方面,在急性期、恢复期、稳定期等疾病各个阶段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全程的护理和支持,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动状态,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1]。然而由于疾病因素和认知影响,患者康复运动的依从性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影响了心脏康复的效果。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Circle,QCC)是指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出于提高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自发组成的小团队,这个团队通过全体合作,共同讨论及协商,在相互启发下,运用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来进行护理[2]。本文旨在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运动执行率中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23年2月~2023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37:33,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67.3±2.9)岁;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6.9±3.2)岁。纳入标准为:(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3)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功能Ⅰ~Ⅳ级;(4)认知、沟通正常;(5)能配合研究及随访工作;(6)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为:(1)患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认知、沟通障碍者;(4)不能配合研究及随访工作者;(5)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慢性心衰护理及心脏康复,观察组则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法如下:(1)计划(Plan):选定主题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运动执行率,提高心衰患者对于心脏康复的认知和生活质量。拟定活动计划表,对本院2023年2月~202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于心脏康复的认知和日常康复运动情况。通过鱼骨图进行真因分析,得出真因为:患者对心脏康复缺乏认知,健康教育不充分,医护人员缺乏重视,患者日常心脏康复运动缺乏监督、执行率低。从而拟定对策。(2)实施(Do):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评估患者的年龄、活动能力、心肺功能、平衡能力等,为其制定安全、有效的康复计划。早期以呼吸训练为主,辅以床上活动,此后可增加床边步行运动,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等运动,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循序渐进。运动时间以30~60min为宜,每周运动3~5次,运动前热身5~10min,运动结束后应进行放松运动5~10min,以帮助心率维持平稳,避免心率骤然改变而出现不适[6]。此外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自测心率和血压的方法,建议其进食后1h开始运动,如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3)确认(Check):统计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执行情况,进行数据分析。(4)处置(Action):本次品管圈的残留问题为健康教育方式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可将家属纳入干预中,使其监督和帮助患者。经圈员共同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以期此次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在下次循环中可以得到解决。
1.3观察指标: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康复运动执行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1.3.1心脏康复运动执行情况:评价患者每日完成心脏康复运动的情况,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完成情况越好。
1.3.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内容包括水肿、进食、活动、情绪、气促等,共21个条目,采用0~5分表示程度很轻到程度很严重,总分0~105分,评分越高则提示被测试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心脏康复运动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运动执行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 组别 | 例数 | 心脏康复运动执行 | 生活质量 | 
| 观察组 | 72 | 86.12±5.45 | 44.47±3.45 | 
| 对照组 | 70 | 63.96±3.44 | 67.36±3.93 | 
| t | < | 9.815 | 9.974 | 
| P | 0.004 | 0.001 | 
3讨论
慢性心衰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功能不全、运动耐力下降、社会活动受限等失代偿及恶化表现,生活质量普遍偏低,且病死率高。心脏康复是心衰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措施,其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对其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其中运动是心脏康复的核心,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4]。
品管圈活动的理念是提倡全员参与,通过让每位护士共同参与,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既担任了管理者,又担任了实践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5]。本文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执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指导患者规范进行心脏康复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团队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本文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运动执行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丹丹.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云南: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
[2]王书环.品管圈活动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7):113-115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4]王海如.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D].湖南:南华大学,2022
[5]欧阳萌萌.品管圈活动在老年心衰患者康复运动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9):8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