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对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肺结核;肺康复训练;自我效能;肺功能
正文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虽然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但患者常因肺部组织受损及长期患病,出现肺功能下降、活动耐力降低、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2]。肺康复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通过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综合措施,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增强体力、缓解心理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按照盲选平分的形式进行分组,参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65岁;病程3~18个月。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3~65岁,平均(43.1±9.2)岁;病程4~2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①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指导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腹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将双手分别放于腹部和胸部,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②运动训练:根据患者体能和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初期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床边坐立、缓慢行走,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运动强度以患者自我感觉稍累但能耐受为宜。呼吸操训练,结合呼吸和肢体动作,左右转体吸气、转回呼气等。③心理干预: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引导其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④健康教育:定期开展肺结核相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康复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方便患者随时查阅学习。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肺功能指标,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评分比较( ±s,分)
±s,分)
|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3个月后 | 
| 参照组 | 50 | 24.56±3.28 | 28.45±3.56 | 
| 研究组 | 50 | 24.68±3.35 | 32.67±3.89 | 
| P | >0.05 | <0.05 | 
表2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s)
| 组别 | 例数 | FEV1(L) | FVC(L) | FEV1/FVC(%) | 
| 参照组 | 50 | 2.12±0.35 | 2.85±0.48 | 72.45±5.56 | 
| 研究组 | 50 | 2.45±0.38 | 3.16±0.52 | 76.89±5.89 | 
| P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药物治疗是关键,但肺康复训练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3]。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高自我效能感能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肺康复训练通过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使患者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增强,从而提高自我效能。呼吸训练中的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模式,提高肺通气功能;运动训练能增加心肺耐力,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患者通过规律的呼吸操和有氧运动,肺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本研究显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及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凌林,田贞,孔婷婷.前馈控制的康复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J].河北医药,2023(10):1598-1600.
[2]刘宗改.基于关爱与支持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对耐药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03):125-128.
[3]刘琳琳,王秀芬,姜游力,等.肺结核后肺病患者肺康复训练的应用进展[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2(05):42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