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髓保存治疗对牙髓活力维持的临床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周旭高1,张松蔚1,汪旭1,国嘉1,房娜1,戴锦添1,丁永良2*

1.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

目的:探究生物活性材料辅助的活髓保存治疗对牙髓活力的维持效果,对比传统根管治疗,明确其在保留牙髓功能、减少牙体损伤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92例不可复性牙髓炎前期患者(牙髓暴露≤2mm),随机分对照组(46例,根管治疗)与实验组(46例,活髓保存治疗:iRoot BP Plus覆盖牙髓创面+树脂充填),随访6个月对比牙髓活力及患牙功能。结果:实验组牙髓活力维持率高于对照组(χ²=82.564,P<0.001);咀嚼功能、牙齿结构完整性评分高于对照组(t=12.843、17.059,P<0.001)。结论:活髓保存治疗可有效维持牙髓活力,保留患牙功能,疗效优于根管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

活髓保存治疗;牙髓活力;生物活性材料;根管治疗;牙齿结构完整性

正文


引言

牙髓作为牙齿的“营养中枢”,承担着感知刺激、供应营养及修复防御的重要功能。临床中,不可复性牙髓炎前期患者(牙髓暴露但未出现广泛感染)传统治疗多采用根管治疗,需彻底去除牙髓组织,虽能控制感染,但会导致牙齿失去营养供应,逐渐变脆,增加折裂风险,且丧失牙髓感知功能。随着口腔生物材料技术发展,活髓保存治疗凭借生物活性材料的修复再生特性,为保留牙髓活力提供了新路径[1]。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等材料可释放钙、磷离子,促进牙髓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实现牙髓功能保留。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活髓保存治疗与传统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活髓保存治疗在牙髓活力维持及患牙功能保护中的价值,旨在优化牙髓病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牙齿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92例不可复性牙髓炎前期患者(共92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不可复性牙髓炎前期诊断标准;患牙为恒牙且牙髓暴露面积≤2mm;患者年龄18-55岁,无严重全身疾病;患者知情同意并配合随访。排除标准:牙髓暴露面积>2mm或出现牙髓坏死迹象;患牙存在严重牙体缺损(无法保留);对生物活性材料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6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χ²=0.087,P=0.768)、年龄分布(t=0.335,P=0.738)、患牙部位(χ²=0.152,P=0.927)及牙髓暴露原因(χ²=0.321,P=0.571)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实验方法

两组治疗均由同一名高年资口腔医师操作,治疗前常规拍摄患牙X线片,评估牙髓暴露情况及根尖周状态。

对照组采用传统根管治疗:①局部麻醉后,去除患牙龋坏组织,完全摘除牙髓组织;②采用ProTaper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预备至F3型号,期间用3%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③根管消毒:封入氢氧化钙糊剂,1周后复诊;④根管充填:去除消毒药物,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最后用树脂修复牙体缺损。

实验组采用活髓保存治疗:①局部麻醉后,用低速球钻去除龋坏组织,暴露健康牙髓组织(避免过度刺激牙髓);②牙髓创面处理:用无菌生理盐水轻柔冲洗创面,去除残留组织,用无菌棉卷吸干水分;③生物材料覆盖:将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调拌成糊状,均匀覆盖于牙髓创面上,厚度1-2mm,确保完全覆盖创面;④牙体修复:在生物材料表面覆盖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再采用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牙体缺损,恢复牙齿外形。两组治疗后均给予口腔卫生指导,告知患者避免用患牙咀嚼过硬食物,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评估牙髓活力及患牙状况。

(三)观察指标

1.牙髓活力:6个月后用电测仪+温度测试,算维持率;2.患牙功能:咀嚼功能(满分100分)、牙齿结构完整性(满分100分)评分。

(四)研究计数统计

SPSS 26.0,计数资料[n(%)]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x±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髓活力状态对比

实验组牙髓活力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髓活力状态对比[n(%)]

指标

对照组(n=46)

实验组(n=46)

χ²值

P值

活力正常

0(0%)

41(89.13%)

-

-

活力丧失

46(100%)

5(10.87%)

-

-

牙髓活力维持率

0(0%)

41(89.13%)

82.564

0.001

(二)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患牙功能指标对比

实验组咀嚼功能评分、牙齿结构完整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患牙功能指标对比(x±s,分)

指标

对照组(n=46)

实验组(n=46)

t值

P值

咀嚼功能评分

75.8±7.3

92.3±5.6

12.843

0.001

牙齿结构完整性评分

62.4±8.5

88.7±6.2

17.059

0.001

三、讨论

从牙髓活力维持率来看,实验组优势显著,核心机制在于生物活性材料的修复再生作用:本研究采用的iRoot BP Plus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材料,能在牙髓创面形成羟基磷灰石层,模拟牙体硬组织成分,为牙髓细胞提供附着支架;同时材料释放的钙、磷离子可激活牙髓细胞的成牙本质分化能力,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封闭牙髓创面,实现牙髓组织的自我修复与功能保留。而对照组传统根管治疗需彻底去除牙髓,虽能控制感染,但直接导致牙髓活力丧失,无法逆转。这一结果与《口腔生物材料学》中“生物活性材料可促进牙髓组织再生修复”的理论一致,也得到临床研究中“活髓保存治疗对牙髓活力维持率可达80%以上”的结论支持[2]

从患牙功能指标分析,实验组咀嚼功能与牙齿结构完整性更优,关键在于活髓保存治疗的“微创性”与“功能性保留”特点:传统根管治疗需进行根管预备,会去除牙齿内部大量牙体组织,削弱牙齿抗折能力,且无牙髓营养供应会导致牙齿矿化程度下降,易出现折裂,影响咀嚼功能;而活髓保存治疗仅需去除龋坏组织,无需破坏牙齿内部结构,同时保留的牙髓能持续为牙齿提供营养,维持牙齿硬度与弹性,确保咀嚼功能正常发挥[3]。此外,活髓保存治疗后牙齿仍具备温度、压力等刺激感知能力,更符合牙齿生理功能需求,提升患者使用舒适度[4]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92例不可复性牙髓炎前期患者的对照研究证实,活髓保存治疗(采用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材料覆盖牙髓创面)能有效维持牙髓活力,治疗6个月后牙髓活力维持率达89.13%,显著优于传统根管治疗;同时,该治疗方式能保留患牙生理结构完整性,提升咀嚼功能,患牙功能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践表明,该治疗方式操作安全、疗效确切,适用于牙髓暴露面积较小的不可复性牙髓炎前期患者。

参考文献:

[1]胡玉萍.iRoot BP Plus和MTA用于成熟恒牙活髓保存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及牙髓血流量分析[D].右江民族医学院,2022.

[2]孙翠翠.因龋引起的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D].天津医科大学,2020.

[3]谢慎.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在年轻恒牙活髓保存治疗术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7):867-868.

[4]胡晓丽.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治疗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