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新型约束带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医用新型约束带;皮肤损伤发生率;挣脱率
正文
精神障碍患者思维紊乱、行为怪异,容易出现自杀、自伤毁物的行为特征。在原有精神科约束保护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其设计成集安全性、保护性为一体的护理用具,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率和挣脱率[2-3]。本文则分析一种医用新型约束带的应用效果。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4年12月-2025年5月于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需要身体约束的100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约束带。观察组实施医用新型约束带。对比两组应用效果。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范围19岁-69岁,平均年龄40.18±2.16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范围20岁-67岁,平均年龄40.13±2.11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传统约束带:约束患者手部。
医用新型约束带:使用约束腕带时,使用者将约束腕带的一端贴紧病人的手腕部,然后将另一端绕过并将第一魔术贴毛面向第一魔术贴勾面按下,使得约束腕带初步固定在病人的手腕部,然后将两个第二绑带系在一起,提高约束腕带的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挣脱率。
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挣脱率
得出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挣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分析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挣脱率[n,(%)]
| 组别 | 例数 | 皮肤损伤 | 挣脱率 | 
| 观察组 | 50 | 1(2) | 0(0) | 
| 对照组 | 50 | 9(18) | 4(8) | 
| χ2 | - | 14.222 | 8.333 | 
| P | - | 0.001 | 0.004 | 
2.2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得出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n,(%)]
| 组别 | 例数 | 接受度 | 
| 观察组 | 88 | 85(96.59%) | 
| 对照组 | 88 | 78(88.64%) | 
| χ2 | - | 4.620 | 
| P | - | 0.032 | 
 
 
3.讨论
传统约束带功能性较差,同时宽度较窄,长时间绑缚容易勒伤患者,进而引起患者较为强烈的抗拒,不利于使用[4]。传统约束带大多采用卡扣之类的硬性构件进行固定,容易导致使用过程中,患者肢体的损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十分不利于使用[5]。
医用新型约束带包括约束肩带、约束腕带和约束足带。本文选择的为约束腕带,所述约束腕带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约束腕带另一端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毛面。医用新型约束带通过使用内衬层、填充层和耐磨层构成约束带的主体,能够有效的提高约束带的功能性。约束腕带能够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绑缚造成的病人肢体勒伤,极大的降低了病人的抗拒感。并且不需要采用卡扣之类的硬性构件进行固定,约束带整体均采用柔性材质,有效的避免了对病人肢体造成的伤害,提高了约束带整体的安全性,十分有利于使用。同时与传统约束带相比,功能性较差,同时宽度较窄,长时间绑缚容易勒伤病人肢体,进而引起病人较为强烈的抗拒,很不利于使用。采用卡扣之类的硬性构件进行固定,容易导致使用过程中,病人肢体的损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十分不利于使用。本文分析发现,观察组皮肤损伤率,挣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医用新型约束带的应用效果优势较大,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参考文献】
[1]吴慧.自制改良腕式约束带联合整体护理模式对择期全麻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应用分析[J].临床研究,2023,31(08):189-191+195.
[2]张春芳,胡婷婷,于靖,等.医用新型下肢约束带在急诊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3,36(07):130-132+136.
[3]张秋香,曾露露,刘鲁华,等.改良式约束带在手术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22,23(05):73-75+110.
[4]孙锦,高毅,陆菲.自制改良腕式约束带联合整体护理在接受全身麻醉胸腹部肿瘤病人麻醉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2,20(10):1362-1364.
[5]毛林奇,江云.自制约束带对颈椎后路手术预防胸肋部压力性损伤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7):146-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