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A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价值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孙敬敏

淄博万杰肿瘤医院,山东 淄博 255213

摘要

目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在我院选择100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对其均予以冠状动脉CTA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核素心肌灌注检查(MPI)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经MPI结果可知100例疑似患者检出阳性70例、阴性30例,将其作为金标准,可知冠状动脉CTA联合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动态心电图联合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动态心电图(DCG);核素心肌灌注检查(MP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

正文


冠心病是众多心血管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之一,目前在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表示,导致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遗传、血脂异常、肥胖等,以40岁以上人群更为多发[1]。在发病后,患者通常会伴有心肌缺血等表现,典型症状为胸痛、心悸、呼吸短促等,对于机体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尽早对患者病情明确,能够为后续规范化治疗提供指导作用,有利于预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动态心电图均为现代医学中常见的诊断方式,前者能够对患者24h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具有可持续性的优点;而后者能够获得较为清晰的影像学图像,能够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病变情况,然而使用单一技术用于疾病诊断,会导致漏诊、误诊现象频发,进而影响诊断结果以及患者的后续治疗。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以上两种技术联合应用的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采集从20221月开始,直至202312月结束,在我院收治的所有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一共筛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年龄最大78岁,最小49岁,均龄值(63.52±2.27)岁;55例男、45例女。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部不适、胸痛、心悸等相关症状;②确定患者符合检查条件,且临床资料十分详细;③充分知晓此次实验内容中的细则,表示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心脏创伤史或手术史者;②伴有凝血障碍者;③存在药物过敏史者;④伴有精神病表现或者视听、语言功能障碍者;⑤中途要求退出者。

1.2方法

MPI:患者检查前34h禁食、检查前12h尽可能停用影响心率、心肌灌注的药物,进行运动试验,第1天运动到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及达到目标心率[严重胸痛,心率(HR)≥220-年龄×0.85,心电图ST段压低0.2mV,严重心律失常血压220mmHg/120mmHg],运动高峰时经静脉注射99mTc-MIBI,30min后食用脂餐,1h后进行负荷态的门控脉MPI

冠状动脉CTA:在检查开始前,对于心率超过70/min的患者,一般推荐口服美托洛尔片25-50mg,以此将心率维持在70/min以下。选择Aquilion One320640CT,具有0.5mm探测器,160mm的超宽覆盖范国,0.35s的旋转速度,率先开创了以640层宽体探测器单次检查覆盖人体器宫的三维动态影像采集方式,从患者的气管隆嵴位置扫描至心脏膈面,在平扫完成后,需要选用碘造影剂进行注射,单次注射剂量为6080mL,注射速度维持在5mL/s,根据初始扫描的数据对图像进行重建,并对冠脉狭窄情况进行评估。

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检查前禁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影响ST段的药物,监测过程避免出汗、剧烈运动的干扰,记录监测期间心绞痛、胸闷情况在检查前,将心电图十二导联电极贴于体表,对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在同等电位基线时,ST段下移程度0.1mV、下移时间1min且两次发作时间间隔1min,则提示存在冠心病心肌缺血。

本实验内容得出的最终诊断结果均需要由影像学科中2名临床经验超过5年及以上的医生共同分析并确定。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MPI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和动态心电图单独和联合的诊断结果,并计算诊断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1)统计MPI检查结果,CCTADCGCCTA联合DCG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结果。(2)对比CCTADCGCCTA联合DCG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定,其中灵敏度为真阳性数与真阳性数和假阴性数之和的构成化;特异度为真阴性数与真阴性数和假阳性数之和的构成比:准确度为真阳性数和真阴性数之和与总例数的构成比;阳性预测值为真阳性数与真阳性数和假阳性数之和的构成比:阴性预测值为真阴性数与假阴性数和真阴性数之和的构成比,均为百分比表示。100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数据中均为计数资料,(n%)表示结果,予以X2值验证,当P0.05时,说明有差异,软件包为SPSS23.0

2结果

2.1诊断结果分析对比

100例疑似患者中,经MPI结果提示,阳性70例、阴性30例;经冠状动脉CTA检出真阳60例、真阴18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真阳52例、真阴21例;经联合检查检出真阳67例,真阴22例。详见表1.

1 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分析对比n

检查方法

类别

MPI结果

合计

阳性

阴性

冠状动脉CTA

阳性

60

12

72

阴性

10

18

28

合计

70

30

100

动态心电图

阳性

52

9

61

阴性

18

21

39

合计

70

30

100

二者联合

阳性

67

8

75


阴性

3

22

25


合计

70

30

100

2.2诊断效能分析对比

冠状动脉CTA和动态心电图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均较高,P0.05详见表2.

2 诊断效能分析对比n%)

组别

n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冠状动脉CTA

100

85.7160/70

64.2918/28

78.0078/100

动态心电图

100

74.7952/70

53.8521/39

73.0073/100

二者联合

100

95.7167/70

88.0022/25

89.0089/100

X2


12.7915

8.0275

8.3750

P


0.0016

0.0180

0.0151

3讨论

冠心病是心内科中的常见性病症,病因复杂多样,通常是指冠脉狭窄甚至闭塞所诱发的一种心脏疾病,危害性较高。有调查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该病的总体患病率不断升高,以中老年人群较为多见,并且患者多伴有心肌缺血等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则严重威胁患者的机体健康及安全,病死风险较高[2]。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尽早对病情予以明确诊断是较为关键的一项内容,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对其预后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MPI)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可有效鉴别和诊断疾病,但是存在费用高、辐射作用强等缺点,应用较为局限,不利于全面推广。冠状动脉CTA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技术,主要利用注入造影剂的方式,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对病变部位及周围组织进行扫查,能够更加清晰、精准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实际情况,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准确性高等优势[3]。而动态心电图属于心电图检查的一种类型,能够对患者的心脏跳动情况实时且精准记录,可以准确地检出心肌缺血等表现,对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但是在应用中会受到患者身体活动、周围设备等因素的影响[4]。结合文章数据结果,将MPI结果作为金标准,可知经冠状动脉CTA检出真阳60例、真阴18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真阳52例、真阴21例;经联合检查检出真阳67例,真阴22例;并对其诊断效能计算,发现冠状动脉CTA联合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灵敏度为95.71%、特异度为88.00%、准确度为89.00%,各项数据均高于二者单一诊断,P0.05。数据提示,以上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二者优势,进而提高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动态心电图联合诊断,具有理想的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马清华,杨树国,陈懂懂.冠状动脉CTA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1):33-35+38.

[2]万航.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10):1835-1838.

[3]杨传海,王玲.冠状动脉CTA联合3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6):24-26.

[4]武瑞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7):1094-10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