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李婷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宁夏 固原 756000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6月到2024年6月间,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部分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共4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0例,对比最终患者的健康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健康恢复推进作用显著,可提高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作用,同时促进其营养水平的有效恢复,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护理;重症肺炎;营养指标

正文


老年重症肺炎作为常见急危重症,具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1]。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多,机体常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基础代谢率升高,易引发营养高代谢,进而出现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减退,加重肺部感染,形成感染、营养不良、病情恶化的恶性循环[2]。传统营养支持因启动延迟或方案不合理,往往难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通过尽早恢复肠道喂养,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菌群移位、改善营养代谢,为免疫功能恢复提供物质基础[3]。本文旨在分析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为优化老年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参考,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26月到2024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且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平均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62-84岁,平均(73.24±3.2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肺心病5例、慢阻肺6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62-83岁,平均(72.50±3.3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肺心病5例、慢阻肺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预计生存期>72小时,且无肠内营养禁忌症;患者或家属同意参加研究并配合随访。

排除标准:存在消化道梗阻、活动性出血;合并严重肿瘤晚期、肝肾功能障碍;入院前已接受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超过七天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机械通气及雾化吸入治疗。监测方面,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每6小时(Q6h)监测体温,定期行血气分析评估呼吸功能。呼吸道护理需强化:床头抬高30-45°,每日行机械排痰(qd),每日开展口腔护理4次,每2小时(Q2h)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按需进行吸痰操作,确保气道通畅。营养支持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常规72小时内禁食水,待患者胃肠功能耐受后,逐步过渡至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通过注射器经鼻饲管注食补充营养。此外,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管理,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同时需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护理:营养启动阶段:患者经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相对平稳。排除肠内营养禁忌证后,需于24-72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启动前需先评估患者合作程度、胃肠功能,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喂养管位置及管路情况。对于接受俯卧位通气或胃肠功能减弱的患者,优先选用鼻肠管喂养,以降低反流、误吸等风险。营养方案制定方面:1.依据患者理想体重及基础疾病计算每日热量需求。2.结合患者胃肠道功能、呼吸负荷及营养状态选择易耐受、能支持免疫功能、不增加胃肠及代谢负担的肠内营养制剂。3.合并糖尿病者选用低糖型营养液,胃肠功能较弱者选用短肽型制剂。营养实施阶段:1.营养液需现配现用,配置的营养液,常温保存应小于4小时,超过4小时,冰箱冷藏,24小时未用完应丢弃。2.喂养前后需用温开水20-30ml脉冲式冲洗喂养管道。对免疫力低下,危重患者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冲管。喂养时采用营养泵匀速泵入营养液,先慢后快,起始速度20-50ml/h,喂养过程中动态评估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速度。温度设定37℃-40℃为宜;每4-6小时检查胃残余量,胃残余量200ml,评估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音异常等不适,减慢或暂停喂养,遵医嘱调整喂养方案或给予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残余量500ml,暂停喂养。3.每4-6小时监测血糖,每日监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每周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据此调整营养液种类及输注速度。并发症预防:1.抬高床头30°-45°预防误吸,喂养结束后,应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持续喂养,每4小时用温开水20-30ml脉冲式冲管1次,防止堵塞。出现腹泻时减慢速度并排查感染;腹胀者行腹部按摩或肛管排气;误吸风险高者采用幽门后喂养。依据产品说明书更换鼻饲管,保持管饲用具清洁,确保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同时有效实施气道、口腔、皮肤护理,遵循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事件

监测营养干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具体涵盖反流、误吸、腹泻腹胀压力性损伤等类型。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3.2营养指标

通过免疫比浊法、光散射法与溴甲酚绿法分别检测护理开展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并对营养指标恢复情况实施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1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反流

误吸

腹涨腹泻

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

观察组

20

0

0

2

0

210.00

对照组

20

2

2

1

2

735.00

X2






3.584

P






0.058

2.2营养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附表2

2营养指标

组别

例数

PAmg/L

Hbg/L

ALBg/L

观察组

20

285.57±10.18

136.32±10.23

43.25±2.24

对照组

20

228.63±10.63

124.23±10.32

35.23±2.36

t


17.301

3.720

11.023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因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能量消耗激增,加之消化功能减弱,易出现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下降,形成感染营养耗竭免疫抑制的恶性循环[4]。肠道作为人体最大免疫器官,其屏障功能受损会导致菌群移位,加重肺部感染。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通过及时提供营养支持,可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减少细菌及毒素入血,从而阻断感染扩散链条。与延迟营养支持相比,早期肠内营养能更早纠正负氮平衡,为免疫细胞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其通过精准调控营养输注速度与量,可避免胃肠负担过重,同时补充膳食纤维与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吸收功能[5]。规范的营养监测与方案调整,能确保营养供给适配患者代谢需求,逐步提升机体营养储备。此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配合呼吸道管理、感染控制等综合措施,可形成协同干预效应。通过维护肠道功能稳定,间接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为肺部感染控制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这得益于早期肠内营养及时纠正营养不足、强化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感染加重、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同时充足的营养供给有效提升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从而加快患者健康恢复速度,保障其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早期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影响效果显著,对患者身体营养水平的提升更为明显,还能加强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作用,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参考文献:

[1]张建桥,刘玲俊,陈丹华,等.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防痨杂志,2024,46(S02):396-398.

[2]刘雯.早期管饲肠内营养在高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02):1.

[3]刘颖,赵丽娜,林妍,等.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4,24(1):60-64.

[4]未培轩,史俊峰,翟丽波,等.微生态制剂联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2):4334-4338,4389.

[5]迟永生,胡北平,王欣燕,等.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23,45(5):523-5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