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急性阑尾炎
正文
前言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发病率高,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阑尾穿孔、腹膜炎、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1]。传统开放手术虽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2]。随着医学技术进步,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治疗,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精细等优点,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3]。然而,两者临床疗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5年8月我院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10.2)岁;病程1-48小时,平均(12.3±5.6)小时。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39.1±11.0)岁;病程2-46小时,平均(11.8±5.2)小时。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1)确诊急性阑尾炎。(2)年龄18至65岁。(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2)既往腹部手术史;(3)怀孕或哺乳期;(4)精神障碍;(5)合并其他腹部急性炎症性疾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记录术后恢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做好术前准备后,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在右下腹麦氏点处做5-7cm斜切口,逐层切开进入腹腔。探查阑尾后,用阑尾钳夹住,分离并切断阑尾系膜,根部双重结扎后切断阑尾,取出标本。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确保无渗血和脓液残留,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1.2.2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治疗
做好术前准备后,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在脐部下缘做10mm切口建立气腹,置入10mm Trocar作为观察孔,插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下,于右下腹麦氏点及左下腹对应点分别置入5mm Trocar作为操作孔。探查腹腔后,用抓钳提起阑尾,分离阑尾系膜,使用电凝钩或超声刀切断系膜,根部用7号丝线双重结扎(或结扎夹结扎),远端切断阑尾,局部电灼后将标本装入标本袋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确保无渗血和脓液残留,释放气腹,逐层关闭切口,术毕。
1.3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
(2)术后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3)术后恢复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4)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肠瘘、腹腔脓肿、腹腔粘连、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在两组中更少,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比对照组更短(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切口长度(mm) | 
| 观察组 | 50 | 39.23±4.12 | 6.69±1.40 | 15.40±3.19 | 
| 对照组 | 50 | 57.89±6.74 | 12.80±3.49 | 53.11±5.56 | 
| t值 | - | 13.14 | 10.03 | 24.47 | 
| P值 | - | <0.001 | <0.001 | <0.001 | 
2.2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观察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S)
| 组别 | 例数 | 术后12hVAS评分(分) | 术后24hVAS评分(分) | 术后48hVAS评分(分) | 
| 观察组 | 50 | 2.26±0.29 | 1.69±0.48 | 0.50±0.13 | 
| 对照组 | 50 | 3.56±0.50 | 2.81±0.41 | 1.91±0.31 | 
| t值 | 11.37 | 11.07 | 15.78 |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2.3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首次排气、首次排尿、首次下床、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S)
| 组别 | 例数 | 首次排气时间(h) | 首次排尿时间(h) | 首次下床时间(h) | 切口愈合时间(d) | 住院时间(d) | 
| 观察组 | 50 | 20.56±2.31 | 12.41±2.50 | 19.98±4.48 | 2.12±0.50 | 3.82±0.31 | 
| 对照组 | 50 | 28.51±3.30 | 23.71±6.66 | 25.62±5.11 | 4.21±0.89 | 5.48±0.90 | 
| t值 | - | 14.45 | 9.41 | 7.25 | 16.56 | 12.12 | 
| P值 | -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具体数据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组别 | 例数 | 肠瘘 | 腹腔脓肿 | 腹腔粘连 | 腹腔出血 | 切口感染 | 发生率(%) | 
| 观察组 | 50 | 0(0.00) | 0(0.00) | 0(0.00) | 2(4.00) | 1(2.00) | 6.00 | 
| 对照组 | 50 | 1(2.00) | 4(8.00) | 1(2.00) | 4(8.00) | 5(10.00) | 30.00 | 
| χ²值 | 12.00 | ||||||
| P值 | <0.001 |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传统开放手术虽经典,但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4]。腹腔镜手术凭借微创、视野清晰、操作精细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新选择[5]。本研究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恢复及并发症,验证了腹腔镜手术的显著优势。
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小,源于其微创操作和清晰视野,减少了组织损伤,提高了手术精准度。术后疼痛评估显示,腹腔镜组疼痛更轻,得益于小切口对神经肌肉损伤小,且患者能早活动,进一步缓解疼痛。在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组排气、排尿、下床、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因手术对腹腔干扰小,胃肠功能恢复快,小切口利于早期活动和愈合。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发生率低,微创减少了感染风险,精细操作降低了腹腔内并发症。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在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优选方案。但复杂病例需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许兴.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3,21(14):164-166,173.
[2]苏桂华,王碧妹,张燕芬.基于健康教育下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预后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8):1917-1920.
[3]陆华勇.腹腔镜手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微创医学,2023,18(5):611-614,637.
[4]方向明.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评《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J].世界中医药,2023,18(6):1.
[5]陈黎,张戈.单孔腹腔镜术式结合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免疫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3,7(12):129-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