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骨科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现状的质性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周忠兴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50001

摘要

本研究聚焦手术室护理人员在骨科手术场景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的实际情况,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深入了解护理人员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转运等环节的隐私保护认知与实践行为。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对患者隐私保护存在认知差异,实践中受手术流程、环境条件及工作负荷等因素影响,隐私保护措施落实不均衡,部分环节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手术室隐私保护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隐私保护能力提供参考,改善骨科手术患者就医体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骨科手术患者;隐私保护;质性研究;护理实践

正文


引言

患者隐私保护是医疗质量与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医患信任的关键环节。骨科手术因操作部位特殊、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在术前评估、术中体位摆放及术后康复阶段均面临较高隐私暴露风险。手术室作为骨科手术核心场所,护理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为直接影响保护效果。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普通病房或门诊,针对手术室尤其是骨科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质性研究有限。因此,深入探究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骨科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现状,剖析问题及影响因素,对完善医疗隐私保护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从事骨科手术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备护士及以上执业资格;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一定年限且近 1 年内参与骨科手术护理次数达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进修护士、实习护士;因休假、离职等无法完成访谈者。研究对象涵盖不同职称与工作年限,均为女性。

(二)研究方法

1.半结构化访谈:结合文献与临床实际设计访谈提纲,内容包括隐私保护涉及环节、采取措施、面临困难及影响因素。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说明目的、时间及保密原则,全程录音并记录,每次访谈时间适宜。

2.参与式观察:研究者以 “非参与式观察者” 身份进入手术室,观察护理人员在术前接送、术中体位调整、术后转运等环节的隐私保护行为,记录关键事件与场景,观察时间与手术时长一致。

3.资料分析:访谈后及时转录录音并结合观察记录形成原始资料,采用 Colaizzi 七步分析法分析,通过成员核对、同行评议控制质量,确保结果真实可信。

二、研究结果

(一)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骨科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现状

1.积极认知: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患者隐私保护是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患者人格尊严与治疗依从性,部分知晓《医疗机构患者隐私保护办法》等法规,视隐私保护为法定义务。

2.认知偏差:部分护理人员存在 “医疗需求优先于隐私保护” 认知,认为手术关键环节可暂时忽略隐私保护;少数对隐私保护范围认知模糊,仅关注躯体隐私,忽视个人健康信息及心理隐私保护。

(二)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骨科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实践现状

1.术前环节:部分护理人员在接送患者时拉平车窗帘、术前评估时关门或遮挡屏风,但因术前准备间空间有限,常出现多名患者同时准备情况,难以完全隐私隔离;部分告知手术信息时未注意环境,导致患者健康信息泄露。

2.术中环节:多数护理人员术前用无菌布单遮挡患者非手术部位,但术中因布单移位、操作需求等,部分未及时重新遮挡,导致躯体隐私持续暴露;手术室参观人员的存在增加泄露风险,部分参观人员随意拍摄,护理人员因担心影响团队关系未制止。

3.术后环节:部分护理人员转运前为患者穿戴衣物或覆盖被单,但转运中因平车晃动、电梯人员多,存在患者衣物滑落、躯体暴露情况;复苏室床位间距近,部分护理人员记录病情或沟通时未避开他人,导致患者术后信息泄露。

(三)骨科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骨科手术量大使护理人员常处高强度工作状态,隐私保护措施落实 “力不从心”;多数仅参加通用隐私保护培训,缺乏针对骨科手术的专项培训,无具体操作规范与技巧。

2.环境因素:手术室术前准备间、复苏室隔断设施不足,缺乏独立隐私空间;部分手术间监控设备位置不合理,可能拍摄隐私部位;器械传递通道与参观通道未分离,无关人员易进入增加泄露风险。

3.制度因素:医院隐私保护制度未针对手术室尤其是骨科手术制定细化方案,护理人员实践中缺乏操作依据;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奖惩不明确,难以约束护理人员行为。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在隐私保护认知上存在积极与偏差层面共存现象,实践中措施落实不均衡,受个人、环境、制度多因素影响,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认知层面,部分护理人员的 “医疗需求优先” 偏差,源于对隐私保护法律意义与人文价值理解不深入,需加强专项培训,结合骨科手术案例强化认知,纠正偏差。

实践层面,术前空间不足、术中参观管理不规范、术后防护不到位等问题,反映 “重形式、轻细节” 现象。医院需优化手术室空间布局,完善参观人员管理制度,制定术后转运隐私保护流程,配备防护用品。

影响因素方面,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大、专项培训不足、环境设施不完善及制度不细化,提示医院需多维度改善。个人层面合理调配人力、加强培训;环境层面加大设施投入;制度层面制定细化规范,建立监督考核与奖惩机制。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研究对象仅来自单一三级甲等医院,样本代表性受影响,质性研究结果难量化推广。后续可扩大样本范围,结合量化研究验证结果普遍性。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骨科手术患者隐私保护现状需改善,医院及护理管理部门应重视问题,从认知提升、实践优化、因素干预入手,提升护理人员保护能力,维护患者隐私权益,提升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水平。

参考文献

[1]顾乐乐,姚玲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C]//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临床医学健康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5:140-143.

[2]罗旭梅.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C]//榆林市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普洱市人民医院;,2023:881-888.

[3]付颖.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7):170-172.

[4]朱青. 6S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手术护理配合中的价值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07):144-148.

[5]张晶. 手术室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3):86-88.DOI:10.16286/j.1003-5052.2023.03.032.

[6]陆彩萍,邓君. 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398-24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