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阿替普酶溶栓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AMI)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心肌坏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立即进行溶栓治疗可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尽快重新开通冠状动脉,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频临坏死的心肌细胞并维持心室功能,减少临床并发症,改善预后。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我院应用溶栓药物静脉溶栓治疗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标准和指南,选取本院90例STEMI患者进行筛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该组中有30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在31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14.9)岁,其中包括15例前壁梗塞,10例侧壁梗塞和9例下壁梗塞,11例后壁梗塞病例;对照组中年龄在35至75岁之间的30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平均年龄(56.1±15.2)岁,前壁梗塞15例,侧壁梗塞10例,下壁心肌梗塞9例,后壁梗塞11例。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梗塞部位和其他一般数据在统计学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溶栓前检查
患者均行常规l8导联心电图检查和抽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型。溶栓开始每30分钟记录心电图l次。发病6小时起每2小时复查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至发病20小时。
1.2.2溶栓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将150-200万单位尿激酶溶于100~150mL0.9%的氯化钠溶液中,采取静滴方式,45~90min内滴注完毕。实验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先给予阿替普酶l5mg静脉推注,随后3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0.75mg/kg(最大剂量50mg),剩余的按0.5mg/kg持续静脉滴注60分钟(最大剂量35mg)。两组患者在采取溶栓治疗之前均需给予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阿托伐他丁40mg、普通肝素(根据体重算用量)进行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中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给予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药物治疗。
1.2.3观察指标记录胸痛和溶栓时间的缓解情况。
开始溶栓后,每30分钟检查一次ECG,以观察ST段的变化。每2小时检查一次心肌酶。
1.2.4评估指标:
根据STEMI再通标准:①在开始溶栓治疗2~3h,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②心电图抬高的ST段明显回落,幅度≥50%;③2~3h出现灌注性心律失常,束支或房室阻滞突然改善,或者下壁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伴或不伴有低血压;④血清酶-心肌磷酸激酶峰值提前出现在14h内,具备上述4项中2项或以上者判为再通,但仅①和③项组合不能判定为再通。
1.2.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基于SPSS18.0统计软件流程进行治疗,卡方检验,如果p<0.05,则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溶栓后再通和ST段回落情况
溶栓后,实验组的总再通率为86.67%(39例),高于对照组62.22%(28例)。实验组ST段回落50%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再通与ST段回落情况对比分析(n)
| 组别 n | 再通时间(0~3h) | 再通时间 (3~6h) | 再通时间 (6~12) | 不通 回落≥50% 完全回落 | |
| 实验组 45 | 20 | 15 | 4 | 6 35 19 | |
| 对照组 45 | 13 | 9 | 6 | 17 27 5 | |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在临床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可能性为6%,包括1例上消化道出血和2例心源性休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其中包括严重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休克2例,脑出血1例和尿道出血1例。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危及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开通患者冠状动脉闭塞部分,重建患者血供,可明显减少对患者造成心肌损伤,本研究中使用阿替普酶(一种特定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第一代基因工程溶栓剂,对血纤蛋白选择性更高,血浆半衰期更长,减少副作用和提高安全性。同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其他治疗措施,例如定期和定量给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量肝素,以及根据患者的不同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和抗心律失常药。对于患者而言,药物的组合可以增强药物有效性并预防并发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医学中常见严重疾病。这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近年来,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也在增加。溶栓治疗优点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阿替普酶是一种溶栓剂,它通过赖氨酸和血纤蛋白残基的结合(结合血纤蛋白纤溶酶转化为纤溶酶)而含有糖,蛋白质成分。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系数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少,是实施冠脉再灌注有效方法之一,在不具备PCI条件且FMC to B时间大于120分钟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翠萍, 李名亮.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93例分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000(0z1):176-176.
[2] 李永明.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 健康养生, 2019, 000(005):235.
[3] 吕云, 高彦.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1):1197-1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