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卒中绿色通道溶栓救治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综合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陈俊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贵州镇宁 561200

摘要

目的:研究卒中绿色通道溶栓救治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综合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7月~2021年4月期间经本院急诊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37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研究,依据入院时间差异分组,对照组70例(20年7月~11月,规范化急诊流程),观察组67例(20年12月~21年4月,卒中绿色通道)。统计急救效率、溶栓治疗实施情况及救治效果。结果:(1)急救效率、溶栓治疗效率:观察组入院后急诊滞留、入院至溶栓实施、入院至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溶栓开始时间及静脉溶栓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且观察组发病4.5h内溶栓实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救治效果:溶栓前30minNIHSS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7日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卒中绿色通道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救治中的应用,可在积极提升院内救治效率同时,提升患者有效时间窗内治疗实施率,实现有效救治。


关键词

卒中绿色通道;溶栓救治;急性脑梗死

正文


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急救主要方案,可在经静脉溶栓后有效实现阻塞脑血管血运重建,缓解血氧供给不足型脑组织损伤进展,以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病情预后,但溶栓治疗受时间窗限制明显,需在发病4.5h内实施方可发挥有效救治效果,故加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效率管理对其急救效果及治疗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1]。因此,为研究卒中绿色通道溶栓救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综合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207~20214月期间经本院急诊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37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研究,依据入院时间差异分组,对照组70例(207~11月,规范化急诊流程),观察组67例(2012~214月,卒中绿色通道)。

对照组(男/女,38/32),年龄37~75岁,平均(56.05±4.15)岁;观察组(男/女,35/32),年龄36~75岁,平均(55.59±4.11)岁。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发病2h内入院者;(2)家属确认患者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入院诊断检出继发性脑出血者;(2)脱离研究者;(3)明确多器官衰竭指征者;(4)静脉溶栓禁忌症者

1.2方法

规范化急诊流程:患者入院后由护士行分诊评估后,指导家属挂号就诊,并快速转送患者行院内救治,救治结束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联系神经科准备溶栓治疗,经院内转运至神经科,告知家属溶栓治疗详情、签署同意书后,实施溶栓治疗。

卒中绿色通道:患者入院经确认分诊评估结果后迅速开启卒中绿色通道,予以患者优先挂号、诊疗处理,就诊救治期间需在明确患者有无静脉溶栓禁忌症后,在急救同时行院内转运至神经科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由陪同护士向家属明确换溶栓治疗效果及必要性,以快速签署同意书实施治疗[2]

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开展及卒中绿色通道制定情况均严格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版)》内容实施。

1.3观察指标

统计急救效率、溶栓治疗实施情况及救治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效率、溶栓治疗效率对比

观察组入院后急诊滞留、入院至溶栓实施、入院至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溶栓开始时间及静脉溶栓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且观察组发病4.5h内溶栓实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急救效率、溶栓治疗效率对比

组别

n

急诊流滞(min

入院至溶栓实施(h

入院至知情同意(h

知情同意-溶栓开始时间(min

静脉溶栓时间(min

发病4.5h内溶栓实施率(%

对照组

70

65.25±15.41

2.03±0.41

0.51±0.26

0.16±0.08

75.65±20.54

87.1461/70

观察组

67

48.26±10.23

1.05±0.19

0.38±0.15

0.11±0.03

52.51±12.31

97.0165/67

/t


7.5679

17.8173

3.5639

4.8022

7.9543

4.5180

P


0.0000

0.0000

0.0005

0.0000

0.0000

0.0335

 

2.2救治效果对比

溶栓前30minNIHSS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7日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救治效果对比

组别

n

NIHSS(分)

治疗有效率(%

溶栓前30min

溶栓后7

对照组

70

16.54±1.68

12.55±2.03

78.5755/70

观察组

67

16.49±1.75

9.92±1.64

92.5462/67

 


0.1706

8.3043

5.3557

P


0.8648

0.0000

0.0207

 

3讨论

受疾病进展损伤特殊性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除可在局部脑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导致脑组织、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外,还可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升高后引发继发性脑出血,故快速溶栓、血运重建的实施,对降低病理损伤及不良预后风险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中经实施卒中绿色通道急救管理后发现,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可在经一系列快速、高效急诊救治、护理措施实施后,使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有效静脉溶栓治疗,以确保治疗可在有效时间窗内完成,实现溶栓治疗预期[3]

综上所述,卒中绿色通道溶栓急性脑梗死救治中的应用,可在积极提升院内救治效率同时,提升患者有效时间窗内治疗实施率,实现有效救治。

 

参考文献:
[1]王洁,周佩洋,赛金萍. 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6):713-715.  

[2]秦成,泮露萍,陈秋月,. 精益管理在卒中中心脑梗死单病种费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5):637-640.  

[3]吕晓培,李婧,袁帅. 绿色通道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7):860-8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