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置管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胡洁

贵州省镇远县人民医院 贵州 镇远 557700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26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置管引流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时间3-14d,均未发生恶化性心律失常、心包继发感染、气胸、冠脉损伤及肋间动脉损伤等并发症,除3例发生导管阻塞经肝素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外,其他患者术后引流通畅,症状明显改善,均获得满意的引流效果,复查心包积液B超证实心包积液基本吸收予以拔管。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

正文


心包积液的形成与肿瘤、结核、心功能不全、细菌性感染、外伤、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心包穿刺是心包积液常用的一种诊断和治疗方法,但传统反复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术穿刺进针及抽液时不易掌握深度,不但增加损害心肌及冠脉的危险性,而且还增加患者的痛苦,近年来我们对26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置管引流术引流心包积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26例心包积液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其中肿瘤性心包积液10例,结核性心包积液6例,心功能不全3例,结缔组织病2例,细菌性感染1例,不明原因心包积液病例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均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及心包积液超声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置管引流术,术前彩色超声检查定位,常取心尖部,以液性暗区最深,积液量最多处为穿刺点,做好标记。术前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征、建立静脉通道、床旁备好抢救药品及除颤仪。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于定点处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心包壁层做局部浸润麻醉,用Y型穿刺针沿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方向持续负压缓慢进针(以B超引导为准),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提示进入心包腔并可见心包积液抽出,停止进针;固定针体,送入导引钢丝,扩张器扩张皮肤,沿导引钢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一般导管送入深度为12-15cm,退出导引钢丝,将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心包腔内,抽取需要送检的标本,观察引流效果,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导管的位置,保证引流通畅,缝合皮肤固定引流导管,记录导管体表标记,防止脱出或滑入,连接引流袋进行封闭引流,穿刺部位用无菌敷贴覆盖。术后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及颈静脉怒张程度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引流量可根据患者耐受能力,心包积液量,填塞症状及对引流的反应综合而定,一般首次引流量小于200mL,以后每次小于500mL, 并及时调整引流管处于最佳位置利于引流心包积液,每次引流完毕用肝素钠盐水封管并将引流管尾端用肝素帽封堵,直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及复查心包积液消失或者明显减少。

2.结果

26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时间3-14d,均未发生恶化性心律失常、心包继发感染、气胸、冠脉损伤及肋间动脉损伤等并发症,除3例发生导管阻塞经肝素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外,其他患者术后引流通畅,症状明显改善,均获得满意的引流效果,复查心包积液B超证实心包积液基本吸收予以拔管。

3.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且医疗诊断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临床检出心包积液的概率逐渐提高。心包积液属于临床常见症状,需为患者实施心包穿刺抽液,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并将积液送检,以明确发病原因。但传统的心包穿刺术危险性较高,反复穿刺极易出现胸膜反应、心律失常、肋间动脉及心肌、心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威胁。而相较于传统心包穿刺术而言,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置管引流术的安全性更高,疗效更显著[1]。心包积液的发生原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病因包括肿瘤、结核性、非特异性心包积液及心功能不全等。心包积液患者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液体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导致心包腔内压力升高并出现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甚至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如不及时抽取心包积液减轻心包填塞症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若短时间内大量的液体在心包内聚集,可导致心包压力急剧升高,从而发生急性心包填塞,严重时可危急患者生命,单纯采用心包穿刺抽液,可因心包积液未能彻底引流而导致心包填塞再次出现。传统穿刺方式在为患者进行抽液时,随着心包积液的减少,穿刺针在心包腔内的针尖可能会导致医源性损伤事件的发生;且单次穿刺抽液量基本保证在200ml以下,反复穿刺不仅会增加穿刺风险,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心理负担加剧,加重患者经济负担[2]。本研究中,26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与传统穿刺方式相比较,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以下优点:1)中心静脉导管为硅胶导管,柔软且组织相容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成功率高。尤其对部分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可及时并实现彻底引流,迅速解除对心脏的压迫,防止心包肥厚、粘连及缩窄性心包炎发生导致发生心脏舒张性心功能不全。2)中心静脉导管只要每天引流至目标量后给与肝素钠盐水及时封管,堵管发生率非常低,避免反复穿刺,从而有效避免麻醉及胸膜反应发生,并可根据病情需要自行调节引流速度和反复无创性获取新鲜心包积液标本,提高肿瘤等患者诊断阳性率及准确率[3]3)携带方便,治疗中如需要可长期留置,可根据病情将药物注入导管内行心包腔内给药,不仅降低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能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及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世伟, 吴秀英. 改良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婴儿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048(005):421-424.

[2]闫峥峥, 贺杰峰, 邢君.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早期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年龄≥65岁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9, 18(5):447-452.

[3]陈岩, 周方平. 超声引导单腔静脉导管胆道置管术在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8, 33(05):65+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