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干预对策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吴江梅

泸西县人民医院652499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 2024 年 6 月 - 2025 年 6 月期间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儿护理质量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前瞻性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查阅病历、护理记录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再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40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针对性干预对策),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经风险评估发现,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护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用药操作不规范(占比 32.5%)、病情监测不及时(占比 27.5%)、患儿及家属配合度低(占比 22.5%)、环境因素管控不当(占比 17.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症状缓解时间 [(1.8±0.5)d]、住院时长 [(5.2±1.3)d] 均短于对照组 [(3.2±0.8)d、(7.5±1.6)d],家属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77.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护理中存在多方面风险因素,基于风险评估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缩短患儿康复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护理风险评估;干预对策;护理质量

正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儿童哮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临床对其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年龄小、配合度差、病情变化复杂以及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差异等因素,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护理仍存在较多风险点。因此,准确识别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成为改善患儿护理结局的关键。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 2024 年 6 月 - 2025 年 6 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 80 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中,男性 22 例,女性 18 例;年龄 2-10 岁,平均年龄(5.6±2.3)岁;发作程度:轻度 15 例,中度 20 例,重度 5 例;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2.8±1.1)年。观察组中,男性 23 例,女性 17 例;年龄 2-11 岁,平均年龄(5.8±2.5)岁;发作程度:轻度 14 例,中度 21 例,重度 5 例;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0±1.2)年。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作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结果

2.1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护理风险因素分布情况

通过对 80 例患儿护理资料的分析,共识别出护理风险事件 60 起,主要风险因素分布如下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用药操作不规范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占比 32.5%,其次为病情监测不及时(27.5%)、患儿及家属配合度低(22.5%),环境因素管控不当占比相对较低(17.5%)。

1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护理风险因素分布(n=60)

风险因素

发生次数

占比(%)

用药操作不规范

19

32.5

病情监测不及时

16

27.5

患儿及家属配合度低

13

22.5

环境因素管控不当

12

17.5

2.2 两组患儿护理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长及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如下表 2 所示。从表 2 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1.8±0.5)d,住院时长平均为(5.2±1.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0.8)d 和(7.5±1.6)d;同时,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达到 95.0%,高于对照组的 7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患儿护理相关指标比较

指标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0)

t/χ² 值

P 值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2.5(9/40)

5.0(2/40)

5.164

0.023

症状缓解时间(d,x±s)

3.2±0.8

1.8±0.5

9.132

0.000

住院时长(d,x±s)

7.5±1.6

5.2±1.3

7.345

0.000

家属满意度(%)

77.5(31/40)

95.0(38/40)

5.100

0.024

3. 讨论

3.1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护理中存在多种风险因素,其中用药操作不规范占比最高(32.5%)。分析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护理人员对儿童哮喘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混悬液)的使用剂量、给药方式掌握不熟练,尤其是针对婴幼儿患儿,难以准确控制用药剂量;另一方面,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哭闹、抗拒等情况,导致药物无法有效吸入,影响治疗效果。病情监测不及时(27.5%)也是重要风险因素,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变化迅速,若护理人员未能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等指标,可能错过病情加重的早期信号,延误抢救时机。患儿及家属配合度低(22.5%)主要与家属对疾病认知不足、护理知识缺乏有关,部分家属因过度焦虑,在护理操作中出现不配合行为,而患儿因年龄小,对治疗和护理存在恐惧心理,也会增加护理难度。环境因素管控不当(17.5%)则包括病房内温湿度不适宜、存在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这些因素可能刺激患儿气道,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

3.2 针对性干预对策的有效性分析

基于上述风险评估结果,本研究为观察组患儿制定了针对性干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儿童哮喘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强化急救药物使用、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并通过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二是优化病情监测流程,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增加监测频次,利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三是强化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家属普及哮喘疾病知识、护理要点及应急处理方法,同时采用安抚、鼓励等方式缓解患儿恐惧情绪,提高其配合度;四是加强环境管理,定期清洁消毒病房,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 22-24℃,湿度 50-60%),避免病房内出现过敏原。从干预结果来看,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基于风险评估的针对性干预对策能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改善患儿护理结局。

3.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样本量仅为 80 例,且均来自单一医院,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地域局限性,未来可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干预对策的有效性。此外,本研究干预时间较短,未能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后续可延长随访时间,观察干预对策对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 2024 年 6 月 - 2025 年 6 月期间 80 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护理风险评估发现,用药操作不规范、病情监测不及时、患儿及家属配合度低、环境因素管控不当是主要护理风险因素。基于这些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策后,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长,提高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雯虹, 韦亚利, 杜超凤, 农梦娜, 陈惠文. 情景动画教育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妇儿健康导刊, 2025, 4 (06): 173-177.

[2]韩春芳. 儿童哮喘个体急性发作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个体化护理模式运用的研究. 山东省, 潍坊市人民医院, 2023-09-01.

[3]郑仙花. 精细化综合护理干预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 (30): 9-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