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LIFT)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评估
摘要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应用效果;预后评估
正文
引言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的疑难病症,其瘘管穿越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常伴有多个瘘口和瘘管分支,解剖结构复杂。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切开挂线术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易损伤肛门括约肌导致肛门功能障碍及较高的复发率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LIFT)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式,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术式通过结扎括约肌间的瘘管,阻断感染源,同时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理论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肛门功能影响小等优点。然而,其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具体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LIFT 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6 月 - 2025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 100 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纳入标准: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标准,经肛门指诊、肛周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年龄 18 - 65 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炎性肠病、肛周恶性肿瘤、糖尿病未控制良好、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性疾病;既往有肛门直肠手术史且影响本次手术评估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观察组中,男 32 例,女 18 例;年龄 22 - 63 岁,平均(38.5±5.6)岁;病程 3 - 12 个月,平均(6.8±2.1)个月。对照组中,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 20 - 65 岁,平均(39.2±6.1)岁;病程 4 - 10 个月,平均(6.5±1.9)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5.3±10.2)min,长于对照组的(52.6±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534,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6±3.5)ml,少于对照组的(28.4±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768,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2±1.5)d,短于对照组的(10.8±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654,P<0.05)。(见表 1)
|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住院时间(d) | 
| 观察组 | 50 | 65.3±10.2 | 15.6±3.5 | 7.2±1.5 | 
| 对照组 | 50 | 52.6±8.5 | 28.4±4.8 | 10.8±2.0 | 
2.2 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 1 天、3 天、7 天,观察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组别 | 例数 | 术后 1 天 VAS 评分 | 术后 3 天 VAS 评分 | 术后 7 天 VAS 评分 | 
| 观察组 | 50 | 6.2±1.0 | 4.5±0.8 | 2.8±0.6 | 
| 对照组 | 50 | 7.8±1.2 | 5.9±1.0 | 3.9±0.8 | 
2.3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5±3.2)d,短于对照组的(30.8±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546,P<0.05)。
2.4 肛门功能比较
术后 3 个月,观察组 Wexner 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组别 | 例数 | 术后 3 个月 Wexner 肛门失禁评分 | 
| 观察组 | 50 | 2.1±0.5 | 
| 对照组 | 50 | 3.8±0.7 | 
2.5 术后复发率比较
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复发 2 例,复发率为 4.0%;对照组复发 7 例,复发率为 14.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 = 3.841,P<0.05)。
3.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复杂的瘘管结构,治疗较为棘手。传统切开挂线术通过橡皮筋或丝线的慢性切割作用,使瘘管逐渐切开,同时利用其异物刺激作用,促进局部纤维化,以防止肛门失禁。但该方法会导致较大的手术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住院时间长,且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肛门溢液、漏气、失禁等并发症。
LIFT 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术式,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虽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这是因为 LIFT 术通过在括约肌间沟切开,准确找到瘘管并进行结扎,避免了大范围的组织切开和分离,从而减少了术中出血。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得以缩短。在术后疼痛方面,观察组术后 1 天、3 天、7 天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 LIFT 术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这主要是因为该术式对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减少了对神经末梢的刺激。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这得益于 LIFT 术较小的手术创面以及对局部血运的保护,有利于创面的修复和愈合。在肛门功能方面,术后 3 个月观察组 Wexner 肛门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 LIFT 术能更好地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减少对肛门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降低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 LIFT 术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能更有效地处理瘘管内口和感染源,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然而,LIFT 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术式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需要准确找到并结扎瘘管,否则容易导致手术失败或复发。此外,对于一些瘘管复杂、分支较多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单纯的 LIFT 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所有的感染组织,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4. 结论
综上所述,经括约肌间肛瘘结扎术(LIFT)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良好的预后。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LIFT 术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并降低复发率。尽管该术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有望成为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一种重要的、优选的手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田义应. 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行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 9 (11): 43-45.
[2]卫华松, 聂瑞瑾, 童锋.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25, 30 (04): 730-732.
[3]张进, 杨梅, 王超, 杭忠许.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鱼苦汤洗剂治疗肛瘘的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 9 (07): 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