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缺氧环境下听力减退患者氧疗护理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高原缺氧环境;听力减退;氧疗护理
正文
高海拔环境下,血氧分压下降到正常水平的60%~70%,而内耳中的毛细胞对低氧环境非常敏感,研究发现3000米以上人群的突聋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1]。长期待在这种情况下,耳腔内的气压会比周围的空气压力高,容易患上耳疾。神经性耳鸣、分泌性中耳炎及耳廓冻伤等都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耳科疾病。再加上,过量食用高脂食品会引起血黏度的升高,从而降低耳朵的供血能力,引起听觉障碍。另外,由于高海拔地区的气温比较低,还会出现上呼吸道的疾病,当病菌感染时,会出现鼻粘膜水肿,从而使咽鼓管阻塞,使中耳压力不平衡,出现耳痛、中耳积液等症状[2]。氧气疗法(Oxygen Therapy)是一种新型的干预方式,它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内的氧气含量,缓解机体的低氧状态,缓解由于低氧所致的机体机能紊乱,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选择44例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听力减退患者,分析了此护理模式在其中的作用效果,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基本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3年6月—2025年1月中,研究对象44例听力减退患者。入选条件:(1)居住环境在海拔3000米以上,居住时间>6个月;(2)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3)纯音测听阈大于40分贝;(4)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条件:(1)自身有耳部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3)既往有精神疾病史;(4)不能正常沟通与交流。分析比较2患者的相关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一般资料比较[n(%)]/[n( ±s)]
±s)]
| 组别 | 例数 | 男 | 女 | 平均年龄(岁) | 体重均值(kg) | 高原居住的平均时间(年) | 
| 研究组 | 22 | 10 | 12 | 45.36±5.63 | 50.32±3.46 | 5.13±1.25 | 
| 参照组 | 22 | 13 | 9 | 45.35±5.24 | 50.42±3.55 | 5.15±1.26 | 
| 
 | / | 0.820 | 0.006 | 0.095 | 0.053 | |
| P | / | 0.365 | 0.995 | 0.925 | 0.958 | |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此组患者进行常规干预,指导其进行常规吸氧,每分钟2L,1天干预4小时。同时,选择甲钴胺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并给予其基本健康宣教,提高其认知水平,重视对听力功能减退的预防。
1.2.2观察组
选择氧疗护理方式对此组患者进行护理,内容如下:
(1)氧疗前的评价:患者必须经过充分的评价才能开始氧疗。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有无耳部疾病及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肺、脑等)。对患者的听觉状态进行评定,可以进行专门的听觉检测,以判断其具体的情况及种类。在此期间,还要对患者有无高原反应,如头晕,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进行评估,从而实现个体化吸氧,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2)氧疗干预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病情不严重的患者,采用常规氧疗方法,例如带上输氧器或给小罐输氧,对低氧的情况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采用面罩/鼻腔管道(含氧量25%~55%),适合因严重的高原反应而导致的轻微失聪,需要对其进行心跳、氧饱和度的监控。当然还可以应用便携式供氧器,方便患者每天的应用,能保持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内耳的血管痉挛。对于病情严重,如明显的听力下降患者,则应给予高压氧疗(HBOT),其是指在1.6-2.5倍大气压的高压氧舱中,吸入氧气(纯度为85%~99%),能够有效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是常规吸氧的20倍),从而加速内耳损伤后的毛细胞修复。每日1~2次,1次90分钟。同时,能够与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药物联用,能强化干预效果,缩短病程。但要明确相关的禁忌症,在具体的干预中,如果治疗的窗口期,患者的听力减退,需要在2周中,对患者进行HBOT干预。对于急性中耳炎和气胸患者禁用HBO;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好血压,才可以入舱。
(3)氧疗过程中的护理: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时,应严密观察他们的呼吸、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同时也要注意临床上是否出现耳鸣和听力的改变。若有任何不正常现象,则需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氧气疗法或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此外,氧疗完毕后,还要对患者的病情及重要指标进行监测,以评价氧气治疗的疗效。检查是否出现耳鸣、耳鸣等不良反应。
(4)氧疗后护理:建议患者逐渐习惯于高海拔环境,告知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急着攀登,也不要过于激动,以免加剧低氧。可以通过深呼吸训练、放松音乐等方法来减轻紧张情绪,同时也可以促进内耳微循环的恢复。对于伴有高颅压的患者,可以通过短时的利尿药来缓解内耳的水肿,并且需要对电解质的均衡进行监控。对于耳朵有炎症的患者,需要同时应用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药物进行干预,以防止继发性耳聋。高海拔低氧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紧张,特别是听觉障碍,会阻碍患者与外界的交流,导致其出现焦虑、害怕等情绪。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掌握他们的精神状况,并对患者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援与安抚,使其能够克服病痛。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及家人进行氧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宣传,以增强对氧疗的认识。在氧疗护理过程中,要叮嘱患者保持充分的休息,尽量不要做太多的体力劳动。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膳食结构,多喝水,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的清淡食品,少吃高脂食物。针对患者的康复状况,制订复健方案。建议患者做好耳道卫生工作,不要长期待在噪声环境中,不要经常掏耳。另外,也推荐患者定期进行常规的听力检查,实现对听力障碍等疾病的有效预防。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包括氧中毒、头痛以及鼻黏膜出血。
1.3.2听力功能效果评估,主要包括3个指标。其中纯音测听(pure tone test,PTA),在隔声室进行0.25-8 kHz的气道听力阈值测量,并进行平均值的测定与记录。言语识别率(speech discrimination score,SRS):采用一种标准的两个字节表(SNR+10 dB)来计算准确率[3]。瞬态耳声发射(Transient ear sound emission,TEOAE):记录1-4 kHz频段幅度(分贝SPL)。
1.3.3血气指标的分析,对患者的桡动脉进行采集,以血气分析仪,对PaO₂与SaO₂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中的数据信息,以SPSS27.0统计处理,百分数、( ±s)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计量数据,分别以c2、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s)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计量数据,分别以c2、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评估此次研究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参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55%、27.27%,组间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
表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 组别 | 例数 | 氧中毒 | 头痛 | 鼻黏膜出血 | 发生率 | 
| 研究组 | 22 | 0(0.00) | 1(4.55) | 0(0.00) | 1(4.55) | 
| 参照组 | 22 | 2(9.09) | 3(13.64) | 1(4.55) | 6(27.27) | 
| c2 | 4.247 | ||||
| P | 0.039 | 
2.2比对两组听力功能
分析发现,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在干预后的各项听力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更优,(P<0.05)。
表3两组听力功能比较[n( ±s)]
±s)]
| 组别 | 例数 | PTA(DB) | SRS(%) | TEOAE(幅度) | 
| 研究组 | 22 | 15.32±4.52 | 22.71±5.12 | 6.91±2.41 | 
| 参照组 | 22 | 8.22±3.12 | 12.63±2.81 | 3.15±1.25 | 
| t | / | 6.063 | 8.095 | 6.496 |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2.3对比两组血气指标
经干预,2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改善,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气指标更高,(P<0.05)。
表4两组血气指标比对[n( ±s)]
±s)]
| 组别 | 例数 | PaO₂(mmHg) | SaO₂(%) |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 研究组 | 22 | 55.23±3.25 | 75.63±6.11 | 82.32±3.52 | 92.36±2.12 | 
| 参照组 | 22 | 55.02±3.16 | 68.52±5.26 | 82.45±3.61 | 88.63±2.81 | 
| t | / | 0.217 | 4.136 | 0.121 | 4.970 | 
| P | / | 0.829 | 0.000 | 0.904 | 0.000 | 
3讨论
高海拔(≥3000 m)低氧可引起内耳组织氧饱和度(SaO2)下降,引起内耳低氧代谢紊乱,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已有研究证实[4],慢性低氧可引起耳蜗内低氧血症和游离基的损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着低氧对听觉的危害,关于缺氧或缺氧引起的耳蜗电位变化的研究也很多。相关学者对居住于3950米的40岁及以上正常人进行了听觉测试,结果显示,该群体中有67%的患者具有神经质性聋,该症状与高海拔低氧有关[5]。目前,国内外已普遍采用氧气疗法来预防和治疗高原疾病,但其对听觉损伤的影响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仍不清楚。氧疗能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内耳及听神经的氧气供给,减轻由于低氧引起的内耳损害,从而达到减轻耳鸣、听力下降等作用。对有高原反应的患者,给予适量的氧气,可以使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如果是因为海拔升高而造成的听觉减退,首先要考虑的是因为内耳的氧气不足造成了内耳的低氧,选择科学的氧疗护理方式,促进内耳功能的恢复[6]。
经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后,两组患者的听力功能改善,研究组的改善情况较参照组更优,(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气生化指标比较与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对本研究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组为4.55%,低于参照组的27.2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氧疗护理不但可以升高循环血氧水平,而且可以通过提高血浆中的含氧量,增加氧气的扩散范围,显著提升微循环中氧分压,进而达到缓解或矫正低氧的目的[7]。在低氧条件下,氧疗能增加血中氧气的含量,促进内耳及听神经的供氧,从而减轻由于低氧引起的耳鸣、听力下降等临床表现。特别是HBO可使耳蜗管氧分压升高到35毫米汞柱,并促使其修复毛细胞线粒体的机能。与动态氧气流动调整相配合,可以防止缺氧的危险[8]。
高海拔低氧会引起机体局部氧分压下降,通过给氧治疗可以通过提高肺部氧分压来提升肺部氧分压(PaO2)。在高海拔,由于缺氧,机体会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现象,采用氧疗护理方式可以很好地减轻这一现象,确保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获得充足的氧供给,从而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9]。SaO2反映了血红素与氧的结合程度。在高原低氧的条件下,血红蛋白运载氧的功能会减弱,从而造成氧饱和。然而,氧疗护理模式能增加血氧浓度,使血红蛋白与氧形成复合物,增加血氧饱和度。在进行氧疗时,患者体内的氧水平会提高,更多的血色素可以与氧结合,从而提高机体的氧饱和程度,改善低氧情况[10]。
总之,对处于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听力减退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氧疗护理干预,可以在强化听觉功能的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血气指标。
参考文献:
[1]欧阳思,杨径,杨念念,陈义,王继华.糖尿病性听力减退大鼠听觉神经通路相关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3,31(3):262-267.
[2]于姝媛,王苹,王心蕊,龚嘎蓝孜,杨丽.高原缺氧环境对平原移居大鼠听觉传导和外周听神经髓鞘再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4):875-882.
[3]陈春梅,黄秋兰,包蕊.高流量加温加湿氧疗在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6):75-77.
[4]杨宏伟,薛飞,许莉,朱亚骄,程友.高频听力减退耳鸣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特征[J].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2024,37(8):843-846.
[5]廖丽,薛水兰,陈继安.图文式护理联合递进式护理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2):109-111.
[6]汪璐璐,方常君,方俊,张标新.家属报告的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障碍与促进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22):2050-2055.
[7]程曦,曾燕,徐恒,刘丹,程桂荣.抑郁在老年人听力减退与语言功能中的中介效应[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4,32(4):308-312.
[8]丛林海,汤勇,殷家志,邓苙,高慧芳,方红丽,李昕.miR-26a-5p调控SLC26A4挽救听力减退在耳聋中的作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6):14-18.
[9]陈知己,袁伟,刘雪莱,周小清,张菊红,刘依婷,谢钟琴.单耳听力损失患者听力障碍量表评分与纯音听阈相关性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3,31(6):487-491.
[10]赵海娜,刘佩佩,徐耀.合并视力、听力减退的猪链球菌脑膜炎1例[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3,36(1):7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