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型颈椎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疗效及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宋梦彦

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摘要

交感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sympathetic symptoms)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症,常伴随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并且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的情绪问题。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射频消融术后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了该手术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焦虑抑郁症状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术能显著缓解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同时对焦虑和抑郁的改善也有较为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焦虑和抑郁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情绪状态的改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此研究为进一步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并为未来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射频消融术;焦虑;抑郁;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

正文


一、引言

交感型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病变,常伴随交感神经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也对其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许多患者因长期的疼痛和不适,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常用于缓解神经痛的微创手术,近年来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该手术的疗效得到一定的认可,但其对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仍然缺乏充分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射频消融术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重点探讨焦虑抑郁症状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二、射频消融术的原理与应用

2.1射频消融术的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利用射频电流通过细针电极作用于病变部位,使局部组织在高温下发生变性和凝固的技术。在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中,射频消融主要通过缓解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射频消融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变的交感神经根或神经节,减少神经传导,提高疼痛耐受性,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减轻其他症状的效果。这一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其微创性、操作简便、恢复较快等特点。

2.2射频消融术在交感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常常表现出颈肩痛、头痛、眩晕等症状,这些症状与交感神经的受压、炎症或过度兴奋有密切关系。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干预等效果有限,而射频消融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通过射频消融术,能够精确定位并消融病变的神经组织,从而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的交感神经症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术在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其症状,尤其是在减轻头痛和眩晕方面表现优异。

2.3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评估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评价通常通过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疼痛评分等指标进行。根据研究,许多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术后,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改善颈肩不适,并且部分患者的头痛、眩晕等症状也得到有效控制。疗效的评估不仅仅依赖于客观症状的改善,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包括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减轻。通过这些综合指标的评估,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可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

三、射频消融术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

3.1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机制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常伴随焦虑和抑郁症状,其发生机制与长期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严重干扰其日常生活,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困扰。长期疼痛刺激会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痛觉通路,并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引发情绪变化。交感神经的异常激活可能加剧焦虑和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改善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不仅有助于缓解躯体症状,也可能对改善情绪障碍有积极作用。

3.2射频消融术对焦虑症状的缓解作用

射频消融术能够通过减轻患者的颈椎病症状,降低交感神经的异常激活,从而间接缓解焦虑症状。研究表明,患者在手术后的几个月内,焦虑评分明显下降。射频消融术通过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和生活质量。通过这些效应,患者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焦虑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在缓解颈部和头部的持续不适后,患者的焦虑水平常常有所下降。

3.3射频消融术对抑郁症状的改善

抑郁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减退、疲劳感增加等,这些症状在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中尤为突出。射频消融术通过显著减轻疼痛和交感神经症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未来的展望也变得更加积极。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术不仅可以减轻躯体症状,还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通过对抑郁量表评分的分析,射频消融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心理效应表现良好。

四、射频消融术疗效与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4.1焦虑抑郁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在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的患者通常在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其治疗效果并不如情绪较为稳定的患者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焦虑和抑郁症状本身就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例如影响免疫功能、加重神经的过度兴奋等,因此,情绪较差的患者可能对治疗产生一定的抵抗,康复过程也相对缓慢。与此同时,焦虑和抑郁症状也会使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下降,降低他们对治疗过程的信任和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的总体效果。因此,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时,结合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是提高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4.2焦虑抑郁症状的缓解与治疗时间的关系

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显现,尤其是在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研究发现,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改善,通常在术后3个月到6个月之间,患者的情绪状态得到明显提升。这一过程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疼痛减轻密切相关。随着疼痛和其他症状的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逐渐得到舒解,从而能够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此外,长期随访显示,术后患者的情绪状态与其身体恢复的进度密切相关,及时的随访和康复训练能够加速情绪的改善和心理适应,进一步提高射频消融术的综合疗效。

4.3焦虑抑郁的干预措施对疗效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射频消融术的疗效,结合心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同时,若能够进行定期的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训练等,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焦虑和抑郁症状。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还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术后康复。通过系统的心理疏导,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改变负面思维模式,从而促进身心的整体恢复。结合心理干预与射频消融术,能够形成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及其与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射频消融术不仅能够显著缓解颈椎病的交感神经症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缓解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心理状态的改善能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考虑将射频消融术与心理干预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李胜,胡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频电疗、小针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伴高血压患者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05):583-585.

[2]桂冬情,吴婷,罗华送.三维整脊法结合超微针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25,60(06):537-538.

[3]黄国民,毛强健,杨林,等.热敏灸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5,63(04):24-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