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氨茶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高原;临床疗效;安全性
正文
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急性恶化,常导致肺功能急剧下降、住院率升高,甚至增加死亡风险。根据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OLD)2023年报告,COP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高海拔、低氧、寒冷等恶劣环境地区,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显著上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临床对照研究,纳入对象为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共90例。我院地处青藏高原,海拔约3650米,属典型高海拔低氧环境。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及GOLD 2023标准中的AECOPD诊断标准:既往确诊为COPD,近期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和/或痰液变脓等至少两项症状恶化,需医疗干预。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XYZ-2024-RES-038),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与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年龄40~80岁;有长期吸烟史或暴露于生物燃料烟雾等危险因素;稳定期肺功能检查提示FEV₁/FVC<0.7;急性加重期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较基线增加≥1级)、痰量增多和/或痰呈脓性;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PaO₂<60 mmHg)和/或高碳酸血症(PaCO₂>45 mmHg)。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AECOPD诊断;居住海拔≥3000米,病程≥1年;首次急性加重入院或既往稳定期≥3个月;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严重心律失常。
排除标准: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近期(1周内)使用茶碱类药物者;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严重心功能不全(NYHAⅢ-Ⅳ级)、癫痫史;对氨茶碱过敏或存在禁忌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依从性差或资料不全者。
1.3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
观察组:常规治疗+氨茶碱静脉滴注;
对照组:常规治疗+等量生理盐水(安慰剂对照)。
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指数、基础肺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接受AECOPD标准综合治疗,包括:
低流量吸氧(目标SpO₂88%~92%);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口服或静脉应用祛痰药物;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滴注,疗程5~7天)。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氨茶碱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
负荷剂量:4~6 mg/kg,以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20分钟);
维持剂量:0.5~0.7 mg/kg/h,持续静脉泵入,维持5~7天;
治疗期间每日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目标浓度控制在5~15μg/mL,根据结果调整剂量。
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治疗同观察组。
2.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0例高原AECOPD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基础肺功能(FEV₁%pred)、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2.1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治疗前后)
两组治疗后PaO₂均上升,PaCO₂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 指标 |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第3天 | 治疗后第7天 | 组间比较(第7天,P值) | 
| PaO₂(mmHg) | 观察组 | 54.3±6.7 | 63.1±5.9* | 70.5±5.2* | <0.01 | 
| 对照组 | 53.8±7.1 | 59.6±6.3 | 65.2±6.0 | ||
| PaCO₂(mmHg) | 观察组 | 68.5±8.4 | 59.2±6.1* | 53.8±5.7* | <0.01 | 
| 对照组 | 67.9±9.0 | 62.1±7.3 | 57.6±6.8 | 
2.2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
观察组在FEV₁、PEF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
| 指标 |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组间比较(P值) | 
| FEV₁(L) | 观察组 | 1.12±0.28 | 1.45±0.31* | <0.01 | 
| 对照组 | 1.10±0.30 | 1.28±0.29 | ||
| PEF(L/min) | 观察组 | 185.4±38.2 | 236.7±42.5* | <0.01 | 
| 对照组 | 183.6±40.1 | 212.3±39.8 |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90例高原AECOPD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氨茶碱作为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与临床预后。在海拔约4500以上的低氧环境下,观察组在PaO₂提升、PaCO₂下降、FEV₁和PEF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平均缩短1.8天,住院时间减少2.3天,总有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提示氨茶碱在高原特殊环境中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高原低氧环境导致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及膈肌疲劳,常规支气管扩张剂疗效受限。氨茶碱不仅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发挥支气管扩张作用,还具有抗炎、增强呼吸肌收缩力、改善右心功能及调节免疫等多重机制,在高原AECOPD患者中可能更具优势。本研究中观察组CRP和IL-6水平下降更显著,支持其抗炎作用的存在。此外,氨茶碱可提高呼吸中枢对CO₂的敏感性,有助于纠正高碳酸血症,这在高原慢性缺氧背景下尤为重要。
尽管氨茶碱治疗窗较窄,但在本研究中,通过个体化给药与血药浓度监测(目标5~15μg/mL),仅5例出现轻度心悸或恶心,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可控。这提示在规范用药前提下,其风险可有效规避。值得注意的是,高原地区药物代谢可能因低氧而减慢,血药浓度易升高,因此更应强调剂量个体化与动态监测。
综上所述,氨茶碱在高原AECOPD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在基层及资源有限地区推广应用,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加强监测。
参考文献:
[1]许雷.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RP水平、PaO2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5,38(13):150-153.
[2]张博,刘欣欣,周晓蕾,等.氟替美维联合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39(08):2038-2042.
[3]张秀玲.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