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西尔艾力·买合木提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

目的:对比2024年6月—2025年6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LC组(n=90)与开腹组(n=90),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LC组手术时间(65.2±12.5)min、术中出血量(32.5±8.6)ml、术后排气时间(18.2±4.5)h及住院天数(4.2±1.1)d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1);LC组并发症发生率8.9%,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0.0%(P<0.05)。结论:LC治疗胆结石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首选术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胆结石;临床疗效

正文


引言:胆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全球发病率约10%~15%,我国成人患病率达8%~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及消化不良,严重者可引发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症状性胆结石的主要手段,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微创性、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首选术式;而传统开腹手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则因创伤大、并发症多,逐渐退居二线。然而,LC的适应症选择、学习曲线及中转开腹率等问题仍存在争议,尤其在复杂胆结石(如胆囊颈结石嵌顿、严重胆囊炎症)的治疗中,OC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1.研究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严格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原则,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时间为20246月至20256月,共纳入180例胆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n=90)和开腹手术组(OC组,n=90)。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术前经超声或CT确诊为胆囊结石,且存在反复右上腹疼痛、胆囊炎发作等手术指征;③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禁忌症;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胆囊癌变、Mirizzi综合征等复杂胆道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既往上腹部手术史导致腹腔粘连严重;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

1.3手术方法

LC组:采用全麻,患者取头高脚低左侧倾斜位。通过四孔法建立气腹(压力1214 mmHg),置入30°腹腔镜探查腹腔。采用“三管一壶腹”解剖法分离胆囊三角,钛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逆行或顺行切除胆囊,经脐部切口取出标本。

O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取平卧位。行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1015 cm),逐层切开腹壁进入腹腔。充分暴露胆囊三角,结扎胆囊管及动脉后切除胆囊,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逐层关腹。

1.4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手术时间(从切皮至缝合完毕)、术中出血量(吸引器收集量+纱布称重法)、术后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至出院时间)。

次要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胆漏、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术后24h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010分)。

2.结果

2.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180例患者,其中LC90例,OC9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LC组男42例,女48例;OC组男45例,女45例)、年龄(LC52.3±10.6岁,OC54.1±11.2岁)、胆囊结石直径(LC1.8±0.5 cmOC1.9±0.6 cm)及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指标

LC组(n=90

OC组(n=90

P

性别(男/女)

42/48

45/45

0.652

年龄(岁,x̄±s

52.3±10.6

54.1±11.2

0.214

结石直径(cmx̄±s

1.8±0.5

1.9±0.6

0.387

合并高血压(例)

18

20

0.721

合并糖尿病(例)

12

15

0.534

2.2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OC组(P<0.01)。具体数据:LC组手术时间(65.2±12.5minOC组(98.6±18.3minLC组术中出血量(32.5±8.6mlOC组(105.3±22.4mlLC组术后排气时间(18.2±4.5hOC组(36.7±8.2hLC组住院天数(4.2±1.1dOC组(7.8±1.5d(表2)。

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指标

LC组(n=90

OC组(n=90

P

手术时间(min

65.2±12.5

98.6±18.3

<0.001

术中出血量(ml

32.5±8.6

105.3±22.4

<0.001

术后排气时间(h

18.2±4.5

36.7±8.2

<0.001

住院天数(d

4.2±1.1

7.8±1.5

<0.001

3.讨论

3.1LC的微创优势与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OC组(P<0.01),与既往Meta分析及大样本RCT研究结论一致。这一结果得益于腹腔镜技术的持续进步:高清3D腹腔镜的普及使胆囊三角解剖更精准,超声刀的应用减少了组织热损伤,而气腹压力的优化(1214 mmHg)则降低了皮下气肿等并发症风险。此外,LC的微创特性显著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本研究中LC组平均住院天数仅4.2天,较OC组减少3.6天,符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及院内感染风险。

3.2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

L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8.9%)显著低于OC组(20.0%),其中切口感染率(2.2%vs.8.9%)和肺部感染率(2.2%vs.6.7%)的降低尤为突出。这可能与LC的切口小、腹腔暴露时间短、术后疼痛轻(LCVAS评分更低,虽未在结果中展示但临床观察显著)等因素相关,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及肺部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LC组胆漏发生率(1.1%)与OC组(4.4%)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胆囊管残端处理仍是LC的关键技术环节。本研究中,LC组采用可吸收夹联合丝线结扎双重固定,有效降低了胆漏风险,值得推广。

3.3LC的适应症拓展与局限性

尽管LC具有显著优势,但其适应症仍需严格筛选。本研究中,LC组中转开腹率为3.3%(3/90),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严重粘连(2例)和胆囊动脉出血(1例),与文献报道的2%~5%中转率一致。对于急性胆囊炎(发病>72 h)、胆囊颈结石嵌顿或Mirizzi综合征等复杂病例,OC仍具有不可替代性。LC的学习曲线较长,术者需完成至少50例独立操作方可达到熟练水平,基层医院推广需加强培训。

参考文献

[1]贺书杰.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J].世界复合医学,2023,9(10):142-144+148.

[2]周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智慧健康,2023,9(08):182-185.

[3]靖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2):56-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