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例导向的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关键词
病例导向;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临床思维;满意度
正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在某院神经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理实习生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为同一届毕业班,年龄在21-23岁之间,入科前均已完成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及部分神经病学相关课程的学习。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名,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性别、年龄及实习前基础课程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以理论讲授、操作示范和课后自学为主,教师在病房查房及操作演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多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实验组学生则在同一临床环境中实施病例导向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神经外科病例,包括颅脑损伤、脑出血和脑肿瘤术后患者,随后引导学生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预后观察等方面展开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整个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真实病例带动知识点的掌握和临床思维的培养。
1.3评价指标
第一,理论知识成绩,由统一命题的闭卷考试完成,总分100分;
第二,操作技能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无菌操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书书写和突发事件处理,总分100分;
第三,病例分析能力考核,采用病例讨论评分表,由三名高级职称护理教师独立评分取平均值,总分100分;
第四,教学满意度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总分100分,内容涵盖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学习兴趣和自我收获四个维度。
1.4收集数据
数据收集完成后由专人录入SPSS 26.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过一个实习周期的教学实践后,两组学生在理论成绩、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能力和教学满意度方面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学生教学考核结果比较(x̄±s,分)
| 组别 | 理论成绩 | 操作技能 | 病例分析 | 教学满意度 | 
| 对照组 | 78.60±6.42 | 80.13±5.89 | 76.87±6.11 | 82.00±7.34 | 
| 实验组 | 85.47±5.28 | 88.93±4.76 | 85.60±5.02 | 91.73±6.18 | 
| t值 | 3.09 | 4.32 | 3.97 | 3.84 | 
| P值 | 0.004 | 0.001 | 0.001 | 0.001 | 
三、讨论
临床护理教学涉及广泛且复杂的专业知识,而神经外科护理学习重点、难点及技能操作项目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护理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造成学生依赖,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在真实临床环境中往往缺乏系统分析问题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1],因此,教育改革、创新教学课堂出现显得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源于真实事件的案例更能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结合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应急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2]。本研究通过病例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围绕真实病例开展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措施制定,实验组学生在理论、操作及病例分析能力等方面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证明病例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教学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病例导向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知识与临床场景之间的联系,当学生面对颅脑损伤、脑出血或术后并发症等病例时,他们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及影像学结果,主动完成护理评估与诊断。由于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理论知识不再停留在记忆层面,而是转化为能够在实际病例中应用的工具,因此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显著提升。操作技能的提高同样与教学模式相关,病例导向教学为学生设置了基于病例的护理操作流程,例如气道管理、颅内压监测和并发症观察等,学生在完成每一环节的同时能够立即获得反馈并进行修正。这种在实践中不断循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技能链条,操作熟练度和临床应对能力显著提高。
病例分析能力的差异更能反映出教学模式的优势,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独立分析复杂问题的机会,而病例导向教学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护理问题,并结合循证文献提出护理措施,这一过程使学生逐渐建立起临床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病例分析考核中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教学满意度的提升说明学生更能接受和认可病例导向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身参与的重要性,并通过讨论和反馈体会到学习成效,因而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氛围更加积极,然而,教师在讨论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与肯定,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专业认同感。
综上,病例导向的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够提升操作技能与病例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这一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神经外科护理教学质量,增强实习护士综合能力,具临床推广价值[3]。
四、结论
病例导向的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不仅在成绩层面显示出优势,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将临床复杂性转化为学习动力的路径。学生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在真实案例中形成系统化思维,逐步建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并在不断的推理与实践中增强职业自信。这一结果提示护理教育的价值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而在于塑造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并具备独立判断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韦丽敏,刘倩,廖黎黎,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血管外科护理带教学研究[J].进展,2025,(08):55-57.
[2]王蔚莎,袁凯旋,胡雪姣.基于病例为导向的病原菌翻转课堂沙龙在微生物实习教学中的探索[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4,31(05):958-962.
[3]刘维.基于PBL-CBL融合与线上教学协同的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与成效分析[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5(-1)[2025-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