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
正文
引言: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由胆囊结石嵌顿导致胆囊管阻塞,引发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所致。其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发热、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早期诊断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在本院因急性胆囊炎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的120例患者。
1.2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压痛、Murphy征阳性、发热等);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和/或CT)证实存在胆囊壁增厚(>3mm)、胆囊增大(长径>8cm或横径>4cm)、胆囊结石或胆泥、胆囊周围积液等急性炎症征象;因高龄(≥75岁)、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全身状况差、处于急性感染期或患者及家属拒绝急诊手术等原因,评估为急诊胆囊切除术高风险或禁忌;签署PTGBD手术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可进行随访。
1.3排除标准: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史;影像学提示胆囊坏疽、穿孔或胆囊癌;存在无法纠正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INR>1.8,血小板<50×10⁹/L);穿刺路径上存在活动性感染灶或巨大肝脏占位阻碍穿刺;临床资料不全或失访。
1.4.治疗方法
超声设备:采用迈瑞Resona R9S配备凸阵探头SC6-1U(1.2~6Hz)和穿刺引导装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穿刺针:18G PTC针(穿刺针)。
导丝:0.035英寸亲水涂层导丝。
扩张器:配套的金属或塑料扩张器。
引流管:8-10Fr猪尾巴形或直形带侧孔的聚氨酯或硅胶引流管。
其他:无菌穿刺包、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无菌敷料、引流袋等。
2.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期间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术后随访(30天)。
2.2手术相关指标
手术均在超声引导下于床旁或介入室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5.6±7.2)分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7%(110/120)。总操作成功率为97.5%(117/120),3例(2.5%)患者因穿刺路径不佳或导丝无法进入胆囊而中转外科手术(2例)或改行其他引流方式(1例)。术中发生轻微穿刺道出血(超声下可见少量渗血,无需特殊处理)5例(4.2%),未发生气胸、肠管损伤等严重术中并发症。
2.3临床疗效
术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腹痛开始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2.5±4.8)小时,完全消失的中位时间为(48.2±15.6)小时。发热(体温≥38.0℃)开始下降的中位时间为(18.3±6.1)小时,退至正常的中位时间为(72.8±20.4)小时。Murphy征转阴的中位时间为(2.1±0.8)天。
实验室检查显示炎症指标显著下降。术后72小时,WBC计数由术前的(14.8±3.2)×10⁹/L降至(9.2±2.1)×10⁹/L(P<0.001);CRP由术前的(128.6±45.3)mg/L降至(45.7±18.9)mg/L(P<0.001);PCT由术前的(2.8±1.5)ng/mL降至(0.9±0.5)ng/mL(P<0.001)。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也呈下降趋势。
影像学评估:术后1~3天复查超声显示,胆囊长径由术前的(9.8±1.5)cm减小至(6.5±1.2)cm;胆囊壁厚度由术前的(5.1±1.3)mm减小至(3.8±0.9)mm;胆囊周围积液完全或显著吸收者112例(93.3%)。
3.讨论
本研究的总操作成功率达到97.5%,与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的成功率(通常>90%)相符[1]。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1.7%,表明在经验丰富的操作者手中,PTGBD技术成熟可靠。平均手术时间25.6分钟,体现了其操作相对简便、耗时短的优势,尤其适合在急诊或床旁快速实施,及时缓解患者症状。本研究未发生严重术中并发症(如大出血、气胸、肠穿孔),仅有4.2%的轻微穿刺道出血,进一步证实了超声实时引导下路径规划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临床疗效方面,本研究结果令人满意。患者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在术后短时间内(中位时间<24小时)开始缓解,并在72小时内基本消失,Murphy征迅速转阴。实验室检查显示,WBC、CRP、PCT等炎症指标在术后72小时显著下降,降幅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2]。影像学评估证实胆囊显著缩小、壁厚减轻、积液吸收,直观反映了引流的有效性。这些结果充分证明PTGBD能快速有效地引流炎性胆汁,降低胆囊内压,控制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从而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
安全性是评价任何治疗手段的关键。本研究术后30天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低于部分文献报道的20%~30%[3]。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引流管相关问题,如堵塞(8.3%)、移位(4.2%)和局部疼痛(6.7%),多为轻微且可通过冲洗、调整或对症处理解决。感染相关并发症(穿刺点感染、脓肿)发生率低(总计3.3%),出血相关并发症(活动性出血、腹腔内出血)各1例(总计1.7%),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未发生胆汁性腹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也无围手术期死亡。这表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流程和加强术后管理(如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的前提下,PTGBD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曾林波.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5,34(06):1125-1127.
[2]王斌,章国东,王晓伟.双模态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J].浙江创伤外科,2025,30(06):1145-1148.
[3]王照杰,吕夕明,黄益姜.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浙江创伤外科,2025,30(04):707-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