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激素联合神经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朱敏燕

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南通 226131

摘要

目的:研究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FNP)激素联合神经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4年05月-2025年05月期间段入院治疗的FNP患者68例,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激素治疗,研究组激素治疗+神经营养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P<0.05;研究组面神经功能、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低,P<0.05。结论:FNP治疗中运用激素联合神经营养治疗能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其肌电指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面神经炎;激素;神经营养;临床疗效;肌电指标;生活质量

正文


面神经炎(FNP)作为一种周围神经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突发性的单侧面部肌肉组织出现运动障碍,每年患病概率在(20-30/10万,此疾病可以在任一年龄段发病[1]。此类患者多会出现口角歪斜症状、眼睑闭合不全症状以及鼻唇沟变浅症状等,不但会导致患者的面部外观以及正常的生理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患者因为容貌变化会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多种负面心理状态,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现阶段,临床中对于FNP治疗中多运用糖皮质激素药物降低机体神经炎症水肿程度,与神经营养药物联合运用可促使神经迅速恢复,此种治疗方式虽然可以将患者症状改善,但是依旧有后遗症以及恢复缓慢等多种问题,急需选取高效的治疗方式,提升疗效[2]。近些年,随着临床对于FNP的发病机制研究逐步深入,联合用药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新方向。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激素联合神经营养治疗FNP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405-202505本院FNP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22-6644.16±4.28)岁;对照组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2-6544.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符合FNP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次治疗、研究。

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药物过敏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接受维生素B1片用药(国药准字为:H14021619)联合维生素B6片用药(国药准字为:H43021309),前者药物用药剂量为每次20mg,需要每天早中晚服用一次。后者用药剂量为20mg,需要每天早中晚服用一次;治疗中运用M-8000A型号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面部肌肉实施电位复合动作波幅监测以及潜伏期(PL)监测。

1.2.1对照组

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选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药物(国药准字为H37021969),用药剂量为10mg,在其中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剂量为200mL,实施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持续接受三天治疗。后逐步的口服药物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为H61020333),每天用药剂量为20mg,每天1次,在用药三天之后,逐步的将用药剂量降低到2~3mg,直到用药剂量降低到每天5mg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运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药液治疗(国药准字为:S20060023),开展肌肉注射,每次用药的剂量控制在20μg,每天一次。

两组患者均需持续接受一个月的用药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采用H-B量表评估患者Ⅰ级为正常,面部各区域正常;Ⅱ级是轻度功能异常,细看面部有轻微无力、微笑轻度不对称;Ⅲ级属中度功能异常,面部明显无力,额部无运动、闭眼不完全;Ⅳ级为中重度功能异常,面部无力严重,额部无运动、用力闭眼也不能全闭合;Ⅴ级是重度功能异常,面部仅见轻微肌肉收缩,口部运动不对称;Ⅵ级为完全麻痹,面部无运动。

(2)记录面神经功能、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

1.4数据处理

SPSS26.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研究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P0.05,见表1

1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Ⅵ级

对照组

34

2

6

16

9

1

0

研究组

34

6

14

13

1

0

0

x2

-

3.4408

p

-

0.0006

2.2面神经功能、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比较

研究组面神经功能、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低,P0.05,见表2

2面神经功能、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比较(±sd

组别

例数

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

对照组

34

14.15±2.41

8.07±2.01

研究组

34

12.19±2.37

6.62±2.05

t

-

3.381

2.945

P

-

0.001

0.004

3.讨论

FNP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此疾病是因为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相关的面神经,所以在多类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毛细血管出现扩张,同时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将会收缩缺血,导致面部神经被压迫从而致病[3]。为了能够将面部肌肉组织血液循环状态改善,降低炎症反应,增强面部神经功能,临床中多运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维生素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药物为对此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此药物作为机体关键的一种调节因子,药物具备抗过敏作用、抗感染作用以及免疫反应抑制作用等。虽然此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长时间运用此类药物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出现萎缩变薄,色素沉着、毛细管扩张以及感染等多种不良反应[4]。药物运用在面部亦可能导致口周皮炎以及酒渣鼻样皮损等多种并发症出现,对预后不利,甚至会导致疾病加重。为了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可促使患者迅速恢复健康,所以探析更为高效治疗效果的联合用药方案。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由于可以促使神经组织再生、认知功能改善、神经营养、修复神经受损以及神经营养等多种作用。对于FNP早期患者一般会合并存在充血症状、水肿症状等,随着疾病进展,会导致脱髓鞘病变和轴索损伤,导致肌电图的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将面神经传导的潜伏期延长,导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缓[5]

此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P0.05,分析原因为激素药物联合神经营养疗法治疗效果理想,分析原因为糖皮质激素药物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抗炎效果,地塞米松磷酸钠药物静脉滴注和醋酸泼尼松药物口服用药可加速患者面神经水肿症状减轻,将神经压迫的程度缓解,降低炎症反应对神经组织产生的损伤[6]。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运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药物,此药物能够特异性的作用在神经细胞中,从而促使神经组织能够修复与再生。此药物可对神经轴突生长过程产生刺激,促使受损的面神经纤维组织修复速度加快[7]。加之,此药物联合运用亦可对神经细胞功能和代谢适当的调节,提升神经细胞对于损伤产生的耐受性。两种药物联合运用不但可以有效的对炎症反应控制,亦可给神经修复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在病因以及修复两个层面上发挥出良好的协同效果,促使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研究组面神经功能、面神经运动恢复时间低,P0.05,分析原因为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可降低面部的炎症反应,但是没有办法促使神经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过程[8]。而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迅速的降低面部水肿程度和严重反应,对神经受压的环境改善,从而给神经修复过程创造出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而且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从神经细胞的角度上发挥出治疗的效果,药物和神经细胞表面相关特异性的受体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细胞中相关信号的传导通路激活,促使神经细胞能够存活、迅速分化以及轴突生长,促使神经损伤之后迅速恢复[9]。此种内外协同的治疗效果,可促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面神经功能迅速恢复;FNP会引起面部神经纤维组织出现损伤,会对神经电信号传导产生影响,多表现成延长R1潜伏期、降低cMAP、减慢神经传导速度[10]。此次联合疗法中,运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可发挥出降低神经水肿和抗炎的效果,在较大的程度上降低神经的传导能力。同时联合运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药物可促使受损的神经纤维组织能够修复和再生,提升相关神经功能纤维数量,亦可对神经细胞膜的相关离子通道功能调节,对神经细胞传导性和兴奋性改善[11]。而且联合用药亦可降低神经四周炎症反应,对神经传递微环境优化;综合分析发现激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中,一方面通过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迅速的将炎症反应控制,降低因为炎症引起的不适症状和疼痛程度[12]。另一方面,鼠神经生长因子药物可促使面神经组织寻尿素的修复与再生,从而使得面部肌肉组织的功能可以迅速的恢复,降低面部畸形等多种后遗症出现。改善面部功能可提升其自信心,降低社交障碍发生的风险,亦可促使其更为良好的完成相关的日常生活与活动。同时神经功能康复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更为积极的影响效果,降低其负面情绪[13]。综合分析激素+神经营养治疗优势为:首先,糖皮质激素药物是一种抗炎药物,此药物进入机体内可以迅速的对神经四周炎症反应抑制,降低疼痛和水肿程度,给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创造出优质的微环境[14]。此作用机制对于FNP治疗较为关键,主要是因为炎症反应为引起面神经损伤与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其次,鼠神经生长因子药物是神经营养类药物,具备神经功能修复与再生的功能,可将神经干细胞激活,促使轴突、髓鞘能够迅速的再生,加速其面部神经功能康复速度。此种作用机制不但能够将其面部肌肉功能改善,亦可降低面部畸形等相关后遗症发生的概率和风险[15]

综上所述,激素联合神经营养治疗FNP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改善肌电指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康振英,陈骏.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糖皮质激素对改善特发性面神经炎神经传导的影响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5,38(08):1305-1308.

[2]蒋玲玲,田永攀,刘莉莉,等.柴芍葛根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IL-17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5,29(05):1036-1040.

[3]卢秀煦,李小竟,阮贵基,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5,49(02):166-171.

[4]刘青建,贾艳萍.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24(15):56-59.

[5]姚辉.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温针灸与下关穴甲钴胺注射治疗效果对比[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06):110-112.

[6]刘秀,尤汉生,吴祥波.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9(14):53-56.

[7]姚荣品.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04):60-62.

[8]刘阳,张有民.风池穴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内服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0):120-122.

[9]刘晓芳,郝风玲.面神经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3):206-208.

[10]孙晓亮.宣通汤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3):58-59.

[11]杨建华,朱念玲,张楠,等.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中医药,2022,1(03):55-59.

[12]董艳红.重度面神经炎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复方甘露醇治疗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05):70-73.

[13]韩琼佩.面神经炎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的有效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01):100-102.

[14]常新民.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3):119-120.

[15]吴芳.复方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重度面神经炎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9):98-1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