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促通疗法联合高压氧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摘要
关键词
反复促通疗法;高压氧;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效果
正文
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成人残疾发病率的主要疾病,而且上肢功能障碍尤为突出,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劳动生产效率等。中青年患者处于社会及家庭重要位置,上肢康复的社会与经济价值更高,现阶段一般康复治疗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恢复期较长,上肢功能后期改善处于停滞状态,而反复促通治疗可通过对神经运动通道进行反复任务导向性训练形成代偿模式,高压氧治疗可为脑组织缺氧状态提供治疗屏障。其对脑卒中后遗症中青年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往往相辅相成,缺乏系统化研究。笔者提出中青年脑卒中后遗症反复促通及高压氧治疗对其上肢功能的影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别纳入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所收治脑卒中患者74例。纳入:①年龄18~60岁;②首发且病程1~3个月;③具有单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Fugl-Meyer评分<60分);④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治疗。排除:①严重的心脏、肺部疾病;②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③并存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随机数字法随机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2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偏瘫侧别、基线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施行常规康复训练:①神经生理疗法(30min/次);②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20min);③日常生活任务训练(25min);④常规理疗(低频脉冲电刺激)。每日1次,每周5天,连续8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1)反复促通疗法:采用双时程促通序列。第一时程实施50次/组的靶向动作重复(如抓握-释放),间歇期辅以震动刺激拮抗肌;第二时程结合镜像疗法引导患侧动作模仿,每日2循环。(2)高压氧治疗:压力1.8ATA,吸氧6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每日1次,每周5日。总疗程8周。
1.3观察指标
①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②肌力协调性:改良Ashworth量表(MAS);③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²检验。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FMA-U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883,P=0.000),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1.752,P=0.000),提示联合治疗在改善运动功能和减轻神经损伤方面效果明确。
表1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比较(x̄±s)
| 分组 | 例数 | FMA-UE(分) | NIHSS(分)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 对照组 | 37 | 32.15±6.21 | 46.22±5.83 | 9.17±1.42 | 6.25±1.08 | 
| 观察组 | 37 | 33.08±5.97 | 56.73±6.14 | 9.25±1.53 | 3.67±0.89 | 
| t值 | - | 0.664 | 7.883 | 0.243 | 11.752 | 
| P值 | - | 0.509 | 0.000 | 0.809 | 0.000 | 
2.2在徒手肌力评分比较中,观察组屈肌群肌力达4.1±0.5级,伸肌群肌力为3.9±0.4级,对照组对应数据分别为3.5±0.4级与3.3±0.5级(屈肌t=5.214,P<0.01;伸肌t=4.983,P<0.01)。
3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反复促通疗法结合HO治疗能有效地帮助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表1结果显示,反复促通疗法结合HO治疗后观察组FMA-UE增加24.65分,比对照组增加14.07分,说明结合HO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从神经功能重建角度考虑,反复促通疗法训练的频率高、难度大,在促进兴奋性的皮层脊髓束代偿同时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突触的可塑性。而HO以增加血中的氧弥散量为切入点促进缺血半暗带的代谢,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进而为神经元功能恢复提供代谢条件,此2种介入手段在生理重建层面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从功能层面考虑,反复促通疗法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张力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反复促通疗法结合HO的重复任务有目的的进行操作可以对机体进行反馈与调节,促通训练中精细本体感觉输入帮助任务的完成,减少任务进行中的异常共同运动模式的出现[3]。另外,反复促通疗法结合HO可以降低上肢肌肉的毛细血管容积,减少肌肉水肿,同时增加肌纤维内毛细血管的数量来保证肌肉运动功能的实现,最后以生理机制实现任务型训练下的协同性;而ADL的结果显示,反复促通疗法结合HO治疗后,观察组的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虽然上肢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但并不意味着其已经完成功能康复,要改善到可以用上肢来做任何动作的水平才叫上肢功能的恢复。结合上肢康复治疗后,反复促通疗法结合HO治疗组改善患者的上肢在FMA-UE腕手项评分率达到47.2%,高于对照组的29.8%,这成为ADL提高的前提保障。本文的不足为缺乏长期的跟踪随访,以后应继续对功能的保留程度进行跟踪,且应增加脑部影像学指标(如DTI纤维束重建),通过对皮质脊髓束的重建,对其与功能恢复程度的数量关系进行客观分析,此外还可以优化治疗方案,对不同严重程度功能缺失者使用不同强度的高压氧升压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放,刘爽,吴文秀,等.反复促通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5,48(06):520-523.
[2]陈忠强,康赵颖,占道伟,等.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4,39(02):81-84.
[3]李娜,林笑冬,白洁.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反复促通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25(04):116-118.
作者简介:
张风英(1976--),女,汉族,河北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神经内科,河北临西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130503197611270649
张永红,河北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医务科,河北 邢台 054000
郭丹丹,河北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康复科,河北 邢台 054000
董寒霜,河北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邢台 054000
乔娜,河北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高压氧室,河北 邢台 054000
课题项目:邢台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反复促通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观察(2024ZC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