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焦虑情绪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普通胃镜;舒适护理;焦虑情绪;不良事件
正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4年1月-2025年2月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6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胃肠镜检查适应证,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凝血异常;②认知清晰、可正常沟通;③普通胃镜亚组患者自愿放弃麻醉,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史、意识障碍;②妊娠、哺乳期女性;③检查禁忌证(如消化道穿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22-78岁,平均(50.36±8.24)岁;其中无痛胃镜40例、无痛肠镜32例、普通胃镜12例。
观察组:84例,男43例,女41例;年龄21-79岁,平均(51.12±8.37)岁;其中无痛胃镜38例、无痛肠镜34例、普通胃镜12例。
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检查类型)对比无差异(P>0.05),普通胃镜亚组(共24例)基线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常规护理
术前:告知禁食禁水时间(胃镜8h、肠镜12h+肠道准备)、检查流程,常规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中:无痛胃肠镜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按医嘱给药;普通胃镜患者协助摆左侧卧位,告知配合要点(如吞咽动作)。
术后:告知禁食时间、常见不适(如腹胀、咽喉痛)及应对方式,观察60min无异常后放行。
2.2观察组:舒适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维度舒适干预,重点强化普通胃镜患者专项护理:
2.2.1术前舒适干预
心理疏导:采用“一对一沟通+视频宣教”,用通俗语言讲解检查原理(如普通胃镜的咽喉刺激为暂时性),展示器械消毒流程,分享成功案例,缓解恐惧;对焦虑明显者,通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即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降低情绪张力。
环境优化:候诊区播放舒缓音乐,温度控制在22-24℃,提供毛毯、靠枕;检查室隐私帘闭合,减少暴露焦虑。
普通胃镜专项准备:术前10min含服2%利多卡因胶浆(含去泡剂),指导患者练习吞咽动作(模拟胃镜插入),告知“恶心时深呼吸”的应对技巧。
2.2.2术中舒适干预
体位精准调整:无痛胃肠镜患者取“屈膝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垫软枕固定头部,避免颈部受压;普通胃镜患者在肩下垫薄枕,抬高肩部15°,减少咽喉部牵拉刺激。
生命体征与舒适监测:无痛患者持续监测SpO₂,若SpO₂<95%,立即调整鼻导管氧流量(从2L/min增至4L/min),必要时改用面罩吸氧;普通患者术中轻握其手,通过“你做得很好,还有1分钟”等鼓励性语言分散注意力,若出现剧烈恶心,暂停操作30s,指导深呼吸。
操作配合优化:与操作医师提前沟通,协助提醒插入时动作轻柔、避免快速推进,减少咽喉刺激;无痛肠镜充气时控制压力,每5min询问患者腹胀情况,必要时缓慢抽气。
2.2.3术后舒适干预
不适针对性处理:普通胃镜患者咽喉不适者,提供温凉生理盐水含漱,避免过热饮食;无痛患者清醒后,协助缓慢坐起,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腹胀者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气。
延续性安抚:告知检查结果(初步),对需活检者解释“活检创伤小,24h可愈合”,避免过度担忧;发放“舒适护理随访卡”,24h内电话回访,解答疑问。
3.观察指标
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25-100分,分值越高情绪越差,于干预前(术前1d)、干预后(术后2h)测评。
舒适度评分:采用自制量表(Cronbach'sα=0.89),从生理(疼痛、恶心)、心理(焦虑、安全感)、环境(温度、隐私)3维度评分,共100分,分值越高舒适度越好。
不良事件:记录低氧血症(SpO₂<93%)、咽喉不适、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普通胃镜亚组单独统计。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情绪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两组舒适度评分与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普通胃镜亚组护理效果
亚组内(24例)两组对比,观察组咽喉不适、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1.舒适护理对无痛胃肠镜患者情绪与安全的改善机制
无痛胃肠镜虽无明显疼痛,但患者仍因“麻醉风险”“检查结果未知”产生焦虑。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术前视频宣教、呼吸训练,降低患者对未知的恐惧;术中精准氧疗与体位调整,减少低氧血症风险(观察组发生率1.19%vs对照组3.57%),印证了舒适护理在“生理安全-心理舒适”联动中的作用。此外,术后延续性随访缓解了患者对检查结果的担忧,使SAS、SDS评分显著下降,与文献中“多维度护理可降低胃肠镜患者焦虑评分15%-20%”的结论一致。
2.普通胃镜患者专项舒适护理的关键价值
普通胃镜因无麻醉,咽喉刺激、恶心感是影响舒适度的核心因素。本研究针对该群体设计“利多卡因胶浆含服+吞咽训练”,术前降低咽喉敏感性;术中“体位抬高+语言安抚”,减少操作牵拉刺激,使咽喉不适发生率从30.95%降至9.52%。这提示,普通胃镜护理需聚焦“针对性疼痛干预”,通过“生理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缓解”的闭环措施,弥补无麻醉的体验缺陷。
3.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启示
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未长期随访患者复查依从性,未来可扩大样本并延长观察周期;此外,舒适护理对老年、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效果需进一步验证。实践中,建议将普通胃镜专项护理纳入标准化流程,如“术前利多卡因使用+术中鼓励性语言”,同时加强医护协同,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
四、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无痛胃肠镜(含普通胃镜)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升检查舒适度,降低咽喉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针对普通胃镜患者的专项干预是改善其体验的关键,该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琳慧,朱鹏飞,袁雅卓,等.麻醉护理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4(8):75-78.
[2]毛晓燕,李雪蕊,杨海霞,等.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24(10):1271-1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