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月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
摘要
关键词
0~36月;系统保健;小儿贫血
正文
小儿贫血是指0~36个月儿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功能高度依赖健康的血液系统,因此贫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会产生严重影响。贫血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常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遗传性缺陷、疾病、慢性失血等。小儿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对于0~36月龄的婴幼儿来说,贫血更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0~36月龄的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儿童贫血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系统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患儿中随机抽取72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年龄为24-36个月的患儿为C组,年龄为12-24个月患儿为B组,年龄为0-12个月的患儿为A组,其中A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为1-12个月(包含12月),年龄平均值为(0.61±0.01)岁;B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为12-24个月(包含24月),年龄平均值为(1.51±0.01)岁,C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为24-36个月(包含36月),年龄平均值为(2.52±0.11)岁。所有患儿资料除年龄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血常规检验并进行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的对比分析,并在此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血常规检验,观察并记录采血数据,一共进行3次采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贫血检出结果,院按照《现代医学婴幼儿贫血指标》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出生≤10d,血红蛋白<145g/L,10d~36个月,血红蛋白<110g/L。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 SPSS20.0 统计软件分析各项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c2检验,P < 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患儿贫血检出结果
A组与B组贫血情况差异不显著,且C组患儿的贫血情况明显低于A、B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患儿贫血检出结果[n(%)]
组别 | 例数 | 贫血情况 |
A组 | 24 | 18(75.00) |
B组 | 24 | 19(79.17) |
C组 | 24 | 7(29.17) |
c2A和B | - | 0.118 |
c2C和B | - | 12.871 |
c2A和C | - | 10.824 |
PA和B | - | 0.731 |
PC和B | - | 0.000 |
PA和C | - | 0.001 |
3.讨论
小儿贫血是指儿童体内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降低,导致氧输送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在0~36个月的婴儿和幼儿中,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1]。小儿贫血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婴幼儿贫血类型,通常由于儿童摄入缺乏铁质的食物,或者铁的吸收不良导致;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红细胞病变也会导致小儿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等;感染性因素:某些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贫血,如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慢性疾病:婴幼儿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免疫系统异常等,也可引发贫血[2]。小儿贫血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皮肤苍白:由于氧供应不足,皮肤、唇色较正常儿童更为苍白;疲倦乏力:儿童常表现为活动力下降、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心慌气短:心脏代偿能力差,导致心搏增加,出现心慌、气喘、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食欲减退:贫血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问题;生长发育受限:长期贫血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限。诊断小儿贫血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血红蛋白测定:通过血液样本检测血红蛋白含量,确定是否贫血;红细胞计数:计算血液样本中红细胞数量,评估贫血严重程度;形态学检查:观察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了解血细胞的异常变化;电解质、营养素检测:检查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和营养素水平,排除其他病因;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与B组贫血情况差异不显著,且C组患儿的贫血情况明显低于A、B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0-24个月患儿比24-36个月的患儿更可能出现贫血情况。
小儿贫血是指儿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贫血状况的出现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功能, 结合以上研究结果,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0~36个月患儿贫血,需要制定以下预防措施:(1)合理搭配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小儿贫血的关键。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必需营养素的食物。例如,肉类(牛肉、猪肉、瘦肉等)、禽类(鸡肉、鸭肉等)、鱼类(鲫鱼、黄鳝等)都是富含铁的食物,可以适量地加入儿童的饮食中。另外,含维生素C的水果(橙子、柠檬、草莓等)和蔬菜(西红柿、花椰菜、菠菜等)能促进铁的吸收,可以与富含铁的食物一起搭配食用。(2)西红柿酱的添加: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能够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给儿童做饭时,可以适量加入一些西红柿酱,提高食物中铁的利用率。(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小儿贫血。儿童应保证充足的睡眠,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增加免疫力和血液循环,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4)防止缺血性危害: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条件会导致缺血性危害,进而造成小儿贫血。如长时间久坐不动、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度疲劳等都会增加儿童贫血的风险。因此,应避免这些不良的生活和环境条件,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5)婴幼儿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和其他必需营养素,特别是婴幼儿期间,母乳是最适宜的食物。因此,建议婴幼儿在前六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贫血的发生。治疗措施有:铁剂补充:当儿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口服铁剂进行补充。铁剂可以补充儿童身体缺乏的铁,以恢复正常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铁剂的用量和时间需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原因进行治疗: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遗传性缺陷、慢性疾病等。因此,在治疗小儿贫血时,需要准确判断病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比如,如果贫血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来改善贫血状况;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贫血,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缺氧性贫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纠正心脏问题,从而改善贫血状况;寻求专业医生指导:治疗小儿贫血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督。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随时监测贫血情况的变化。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总之,通过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小儿贫血。家长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同时,及时发现和诊断贫血症状,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并随时与医生沟通和调整治疗方案。只有家长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儿童远离贫血,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小儿贫血是0~36个月婴幼儿常见的健康问题,0-24个月患儿比24-36个月的患儿更可能出现贫血情况,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婴幼儿的营养摄入和发育情况,以及定期体检,从而及早发现和干预贫血问题,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梅. 对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2(10):195-196.
[2] 顾芳. 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管理与饮食因素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21,5(11):102-104.
[3] 任玲萱. 对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J]. 医药前沿,2023,9(15):252-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