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休克(感染性、失血性、过敏性)在急诊急救中的鉴别要点与补液策略对比
摘要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鉴别;补液策略
正文
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1]。感染性、失血性、过敏性休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休克类型,虽然它们都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但各自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在急诊急救中,快速准确地鉴别休克类型并采取针对性的补液策略,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急诊科研究开展期间收治的100例休克患者,其中感染性休克35例、失血性休克30例、过敏性休克35例。
1.2不同类型休克的鉴别要点
感染性休克:在本研究的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肺部感染导致者15例,腹腔感染导致者10例,泌尿系统感染导致者5例,其他部位感染导致者5例。多数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但部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体温可不升。收缩压常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基础血压下降超过40mmHg。心率通常超过90次/分钟,呼吸频率加快,大于20次/分钟。还可伴有皮肤湿冷、少尿或无尿、意识障碍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但在严重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也可能降低。血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原菌,本研究中血培养阳性率为40%(14/35)。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其中PCT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血清乳酸水平升高,提示组织缺氧。
失血性休克:在3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严重创伤引起者12例,胃肠道大出血引起者8例,产科大出血引起者5例,其他原因引起者5例。患者有明确的失血病史,早期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或激动,皮肤苍白、呼吸急促。随着病情进展,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严重时可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根据失血情况出现相应下降。凝血功能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反映组织灌注不足。
过敏性休克:在3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药物过敏导致者20例(57.14%),食物过敏导致者10例(28.57%),昆虫叮咬过敏导致者5例(14.29%)。发病极为急剧,除有休克表现,如血压急剧下降、意识障碍外,常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症状,以及喉头水肿、气管痉挛导致的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呼吸道过敏表现,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过敏症状。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
1.3不同类型休克的补液策略
感染性休克:晶体液,可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适当补充胶体液,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等指标[2]。
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积极控制出血。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的原则。尽快输注红细胞悬液以补充红细胞,维持氧输送。同时,可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晶体液可选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胶体液可选用羟乙基淀粉、明胶等。出血控制后,根据患者情况补充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除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常规指标外,密切关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以指导补液和输血治疗。
过敏性休克:在抗过敏治疗的同时,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补液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反应调整。选用晶体液,必要时补充胶体液。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症状,以及皮肤色泽、尿量等指标[3]。随着补液和抗过敏治疗的进行,患者血压应逐渐回升,症状逐渐改善。
2.结果
三种休克鉴别要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补液策略方面,感染性休克早期足量补液复苏成功率71.43%,失血性休克止血联合合理补液救治成功率66.67%,过敏性休克抗过敏联合快速补液救治成功率85.71%。
3.讨论
本研究分析100例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明确感染性、失血性、过敏性休克的鉴别与补液差异。鉴别上,感染性休克依托感染病史、发热/低体温及炎症指标升高;失血性休克核心为失血病史与血液学指标改变;过敏性休克关键是过敏原接触史及典型过敏症状。补液策略各具侧重:感染性休克需早期足量补液配合抗感染,失血性休克以止血为前提合理补液输血,过敏性休克抗过敏与快速补液同步进行。合理鉴别与个性化补液可改善组织灌注,提升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赵浩天,王华伟,赵鹤龄,等.改良心肺超声方案对休克分型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2022,6(4):218-222.
[2]谭洪辉,林靖凯,龙则平,等.TEG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发生DIC鉴别诊断和风险预测价值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12):857-859.
[3]代冬梅,胡锐,许汪斌,等.血细胞比容与白蛋白差值用于鉴别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12):1137-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