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扶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评价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邱招秀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于都 342300

摘要

目的:探讨锐扶刀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于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IN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锐扶刀联合垂体后叶素)和对照组(冷刀锥切术联合缩宫素),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扶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CIN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锐扶刀;垂体后叶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疗效评价

正文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1]。传统治疗CIN的常用术式为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虽能有效切除病变组织,但其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恢复周期长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现代妇科手术中的应用[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锐扶刀(RF4)作为一种新型宫颈锥切设备,结合垂体后叶素的局部注射,显示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手术效率[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锐扶刀联合垂体后叶素与传统冷刀锥切术在治疗CIN中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为临床提供更优的手术方案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1月至20256月期间在于都县人民医院妇科住院并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包括:(1)经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Ⅱ或CIN[4];(2)年龄2050岁;(3)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4)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为:(1)病理检查提示已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合并有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4)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无法配合随访。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

1..2分组与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宫颈锥形切除术。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前于相同点位注射由缩宫素10U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的溶液。

1.2.2观察组:采用锐扶刀(RF4)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前于宫颈36912点处黏膜下注射由垂体后叶素3U、利多卡因5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总容量10ml的混合药液。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具备丰富经验的医师完成,以确保手术操作的一致性。

1.3观察指标

1术中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从切开至手术结束的时间,单位:分钟)和术中出血量(通过称重法计算纱布及吸引瓶中血量总和,单位:毫升)。

2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宫颈创面愈合时间(通过妇科检查评估创面完全上皮化所需时间,单位:天)和术后住院时间(单位:天)。

3经济指标:统计每位患者的总住院费用(单位:元)。

4安全性指标:记录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如宫颈粘连、宫颈狭窄、宫颈口息肉等,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变程度、孕产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20

指标

分类

观察组

对照组

χ²/t

P

年龄(岁)

-

38.5±5.2

39.1±4.8

t=-0.372

0.712

病变程度(n,%)

CIN

12(60.0%)

11(55.0%)

χ²=0.104

0.949

CIN

8(40.0%)

9(45.0%)

孕次(次)

-

2.8±1.1

2.9±1.0

t=-0.314

0.755

产次(次)

-

1.6±0.7

1.7±0.6

t=-0.504

0.617

已绝经(n,%)

3(15.0%)

4(20.0%)

χ²=0.179

0.672

17(85.0%)

16(80.0%)

2.2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n=20

指标

观察组(锐扶刀+垂体后叶素)

对照组(冷刀+缩宫素)

P

术中出血量(mL

15.2±3.1

45.6±8.7

<0.01

手术时间(min

12.5±2.3

28.4±5.6

<0.01

术后愈合时间(d

21.3±4.2

35.7±6.8

<0.01

住院时间(d

2.5±0.6

4.8±1.2

<0.01

2.3住院费用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1/20),对照组为25%(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与术后并发症比较(n=20x̄±s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统计量值

P

住院费用(元)

5240.50±385.70

6875.30±420.15

t=-12.841

<0.001

术后并发症[n(%)]

1(5.0)

5(25.0)

χ²=4.800*

0.028

其中:宫颈粘连

0(0.0)

2(10.0)

-

-

宫颈狭窄

1(5.0)

1(5.0)

-

-

宫颈口息肉

0(0.0)

2(10.0)

-

-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锐扶刀联合垂体后叶素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相较于传统冷刀锥切术,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术后愈合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展现出显著的微创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观察组取得的良好效果,主要归因于锐扶刀技术与垂体后叶素药理作用的协同效应。锐扶刀作为一种集成高频射频能量的微创设备,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精准的瞬时切割与同步止血,有效避免了传统冷刀切割时可能导致的较多线状血管断裂[3]。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2±3.1 mL)远低于对照组(45.6±8.7 mL),这充分体现了锐扶刀本身的热凝固止血能力。更为关键的是,术前在宫颈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其含有的加压素能强力收缩平滑肌及子宫血管,进一步从源头上减少了手术区域的血液灌注[5]。这种“机械止血(锐扶刀)+药理预处理(垂体后叶素)”的双重保障模式,是实现高效止血、创造清晰手术视野、从而将平均手术时间缩短至12.5分钟左右的核心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首先,锐扶刀手术创伤小、热损伤带窄,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轻微,为创面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3]。其次,术中出血少意味着术后炎症反应更轻,组织水肿程度低,这直接促进了上皮的再生与修复[6]。愈合时间的缩短和住院时间的减少,不仅降低了切口感染等风险,也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生理痛苦与心理负担。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观察组住院费用的大幅降低,源于更短的在院时间、更少的耗材使用及术后管理成本,这表明该术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能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具有突出的经济性。

CIN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彻底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宫颈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尤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传统冷刀锥切术术后并发症如宫颈粘连、狭窄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能影响月经排出或未来妊娠[7]。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20),特别是在宫颈粘连和宫颈口息肉的形成上表现更优。这得益于锐扶刀手术的精准性与微创性,其对宫颈基质和内膜的损伤更小,术后创面炎症反应轻、瘢痕形成少,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宫颈管的通畅性与形态完整性。这一优势对于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直接提升了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共40例),且为单中心研究,结论的外推性需通过更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次,随访时间尚短,对于两种术式对患者长期生育结局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有待更长时间的追踪观察。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细化分层,探讨该联合术式在不同CIN级别、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中的疗效差异,并开展成本-效益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综上所述,锐扶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冷刀锥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宗梁,师婕.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血清中micRNA-145表达及与HPV的关系[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5,36(03):269-272.

[2]陈红燕.宫颈环形电切术、锐扶刀锥切术及冷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疗效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29):63-65.

[3]许晓蓓,吴肇芬.锐扶刀联合精细化护理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患者的临床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02):105-109.

[4]黄秋玲.阴道镜活检与阴道镜超声高频电波刀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9):29-31.

[5]卢红,吴丽霞,林海燕.麦角新碱联合垂体后叶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32):115-118.

[6]潘永东,袁国华.VATS肺叶切除术中血管损伤出血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15):148-153.

[7]戴水燕,孔珏,齐金菊.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24,22(14):1589-1592.

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Z2024ZSF5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