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对中暑高热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罗克清,刘娅玲,田雪英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对中暑高热患者救治成功率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9月~2025年8月我院中暑高热患者70例,简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临床症状改善用时、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意识清醒用时、体温恢复正常用时、住院时长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对中暑高热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救治成功率,并能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4R危机管理理论;预警干预;中暑高热

正文


中暑高热为急诊科常见急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短时间内可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1]。当前临床对中暑高热患者多采取“被动应对”式救治,即出现典型症状后才启动干预措施,错过最佳救治窗口,导致救治成功率偏低,且患者高热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2]4R危机管理理论源于企业危机应对领域,强调通过前瞻性预警与系统性干预降低危机危害[3]。近年来,4R危机管理理论逐渐被引入医疗急症管理领域,但其在中暑高热中的应用研究仍较匮乏基于此,本研究将4R危机管理理论与临床预警干预结合,探讨其对中暑高热患者救治情况的影响,旨在为优化中暑高热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9月~20258月我院中暑高热患者70例,简单随机分组,各35例。研究组年龄195637.63±7.54)岁;男19例,女16例。对照组年龄205738.24±6.69)岁;男17例,女18例。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选例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中暑诊断标准[4];(2)中心体温>39℃;(3APACHEⅡ分值≥12分;(4)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基础疾病;(2)感染性休克、中枢性高热等非中暑因素所致高热;(3)入院时已出现不可逆器官损伤(如昏迷>12小时、MODS评分8分);(4)中途退出或关键临床资料不全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1)严格遵照医嘱实施药物降温,密切监测核心体温变化,确保降温措施规范执行;(2)通过沟通评估患者焦虑情绪,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其因病情产生的负面心理状态;(3)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详细告知出院后饮食、休息、复查时间及高温环境防护等注意事项。

1.3.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1)缩减力,患者护理优化:营造温度23~24℃、湿度50%~60%的适宜环境;在易跌倒区域设置醒目警示标识,加强卧床患者防坠床护理;通过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疾病认知,鼓励其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护理人员管理强化:开展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关注老年、反应迟钝等高危跌倒风险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实施分级护理,定期组织科室风险防范管理讨论会,梳理现有流程潜在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采用PDCA循环模式开展护理质量管控,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2)预备力,患者及陪护宣教:针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开展风险防范专项健康教育,强化其配合护理工作的主动性;重点指导不良事件应对方法,明确告知异常情况时联络医护人员的途径,避免二次伤害发生。应急体系构建: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组成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事件进行预判并制定应急预案与补救措施;将典型风险事件转化为情景模拟演练脚本,每月至少开展1次全员医护人员应急培训,提升团队风险预判与处置能力;质控小组定期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形成“检查-总结-分析-改进”的闭环管理。(3)反应力,应急响应启动:发生风险事件立即启动对应应急预案,按规范流程逐级上报,同步采取科学处置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对患者的伤害;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关注并疏导其因事件产生的心理问题。事件评估与记录:在处置过程中同步评估患者伤害程度,追溯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详实记录事件经过、处置措施及结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4)恢复力,护理人员支持:事件发生后以“问题改进”为导向,减少对责任人的指责与惩罚,重点协助其分析事件原因、纠正工作偏差,降低事件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保障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恢复。护理系统优化:科室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风险事件的潜在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通过持续优化护理流程与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护理安全水平。

1.4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救治成功率,显效:干预后6h内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意识完全清醒,无器官功能损伤加重,24h内病情稳定无反复;有效:干预后12h内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意识部分恢复(如嗜睡转清醒),器官功能损伤无进展,48h内病情趋于稳定;无效:干预后24h内核心体温未降至38.5℃以下,意识无改善或加重,出现新的器官功能损伤;救治成功率=显效+有效。(2)统计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用时,包括意识清醒用时、体温恢复正常用时、住院时长。(3)统计两组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救治成功率

研究组救治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1两组救治成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救治成功率

研究组

35

1954.29

1542.86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1645.71

1234.29

720.00

2880.00

χ2





5.081

P





0.024

2.2临床症状改善用时

研究组意识清醒用时、体温恢复正常用时、住院时长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用时对比±s

组别

例数

意识清醒用时(h

体温恢复正常用时(h

住院时长(d

研究组

35

6.08±2.17

5.97±1.95

7.18±2.05

对照组

35

8.31±3.24

8.11±2.76

9.33±3.37

t


3.383

3.746

3.225

P


0.001

0.000

0.002

2.3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1%)较对照组(22.86%)低P0.05)。见表3

3两组并发症对比[n%)]

组别

例数

压疮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腹泻腹痛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5

00.00

00.00

12.86

12.86

25.71

对照组

35

12.86

25.71

25.71

38.57

822.86

χ2






4.200

P






0.040

3讨论

中暑高热为高温环境下的急危重症,其救治效果与干预时机、护理流程规范性直接相关,当前临床常规护理多聚焦于症状对症处理,如药物降温、基础生活护理等,虽能满足患者基本医疗需求,但缺乏对疾病进展风险的前瞻性防控[5]。因此,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成为改善中暑高热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需求。

4R危机管理理论通过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阶段构建的闭环干预体系,将风险防控贯穿于护理全流程,缩减环节通过优化环境与人员管理从源头降低风险,如规范病房温湿度、强化护士高危患者识别能力;预备环节依托预案制定与模拟演练提升团队应急能力,避免突发情况处置延误;反应环节的快速响应机制可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事件对患者的伤害;恢复环节通过系统复盘持续优化护理流程[6]“预防-准备-处置-改进”的全链条干预模式,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在风险管控与流程优化上的不足,为提升救治质量提供了体系化支撑。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与4R干预模式的前瞻性作用密切相关。常规护理下,护士多在患者病情进展后采取措施,易错过最佳救治窗口,而研究组通过缩减环节的高危患者分级管理、预备环节的应急能力提升,可更早识别病情恶化征兆,如意识障碍加重、体温波动异常等,结合反应环节的规范处置流程,确保降温、器官保护等关键措施及时落地,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临床症状改善用时方面,研究组意识清醒、体温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主要是因4R干预模式通过多维度措施加速病情缓解,缩减环节的适宜病房环境为体温控制提供基础条件,减少高温环境对散热的干扰;预备环节的患者健康宣教提升其配合度,避免因躁动影响降温效果;反应环节对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理,可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脑水肿等延缓症状改善的因素。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4R干预模式对并发症风险的精准防控密切相关。缩减环节的防坠床、防跌倒护理降低意外伤害风险,预备环节的感染防控宣教减少肺部感染诱因;反应环节对早期凝血异常、肌红蛋白尿等并发症征兆的及时识别,可启动针对性干预,避免病情进展;恢复环节的月度复盘则持续优化并发症防控流程,如调整卧床患者翻身频率以降低压疮发生率,而对照组因缺乏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对并发症早期征兆识别不足,易导致并发症漏诊或处置延迟。

综上,采取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对中暑高热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救治成功率,并能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岩岩,王芹,徐伟,等.164例中暑患者的特征及进展为热射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5,47(10):1043-1048.

[2]张燕慧.亚低温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在急诊重度中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3):156-158.

[3]黄盼盼,程红,张迎红,等.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J].护理学报,2022,29(9):16-20.

[4]王立祥,刘中民,王仲,等.中国公众防中暑卫生健康指南[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33(14):5.

[5]伍梅,谭凯,李红赞.中暑患者行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的价值[J].临床护理研究,2024,33(4):133-136.

[6]王瑢,姚志斌,沈宗欢.4R危机管理理论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4,31(7):116-118.

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Z2024ZSF0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