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7f-5p与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EPC、CEC、CPC水平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Let-7f-5p
正文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患者数量持续攀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5.37亿,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1]。微血管病变是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包括糖尿病肾病(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2]。尽管当前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早期诊断和干预手段仍有待完善。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Let-7家族成员之一的Let-7f-5p已被证实在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3]。然而,目前关于Let-7f-5p与这些细胞标志物在T2DM微血管病变中的关联性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中Let-7f-5p、EPC、CEC、CPC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机制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4年11月至2025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两组: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每组50人。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②除DR外的其他眼部疾病;③合并急性并发症、感染、肿瘤等;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研究方法
1.2.1样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5 mL,静置35 min后离心(35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80℃保存待测。
1.2.2 Let-7f-5p检测
采取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M-MLV逆转录酶(Epicentre公司)按照试剂盒说明将其转录为cDNA,CFX96实时荧光PCR仪(美国Bio-Rad)检测血清中Let-7f-5p表达,引物合成及序列测定由上海基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引物序列:let-7e正向引物5'-TGAGGTAGGAGGTTGTATAGTT-3',反向引物5'-GCAGGGTCCGAGGTATTC-3';反应条件:95℃变性10 s,65℃退火20 s,75℃延伸15 s,共40个循环;以U6 snRNA为内参,通过2-ΔΔCt法计算相对表达量。
1.2.3 EPC、CEC、CPC检测
使用NovoCyte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EPC(CD34+/VEGFR2+)、CEC(CD146+)、CPC(CD133+)的比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50(x̄±s)n(%)
| 指标 | 单纯T2DM组 |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 | 统计值 | P值 | 
| 年龄(岁,) | 56.9±9.1 | 58.7±8.4 | t=1.033 | 0.304 | 
| 性别(男/女) | 28/22 | 26/24 | χ²=0.164 | 0.686 | 
| 糖尿病病程(年) | 9.8±3.6 | 10.5±3.2 | t=1.058 | 0.293 | 
| BMI(kg/m²) | 24.8±3.1 | 25.3±2.9 | t=0.847 | 0.399 | 
3.2两组Let-7f-5p、EPC、CEC、CPC水平比较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Let-7f-5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1),EPC、CPC水平显著降低(P<0.01),CEC水平显著升高(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n=50(x̄±s)
| 指标 | 单纯T2DM组 |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 | P值 | 
| Let-7f-5p | 1.12±0.34 | 2.45±0.67 | <0.01 | 
| EPC(%) | 0.58±0.12 | 0.32±0.08 | <0.01 | 
| CEC(个/μL) | 6.8±1.9 | 12.6±3.2 | <0.01 | 
| CPC(%) | 0.51±0.10 | 0.28±0.07 | <0.01 | 
3.3 Let-7f-5p与EPC、CEC、CPC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et-7f-5p与EPC、CPC呈显著负相关(r=-0.632,-0.587,P<0.001),与CEC呈显著正相关(r=0.614,P<0.001),见表3。
表3 Let-7f-5p与各细胞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指标 | 相关系数(r值) | P值 | 
| EPC | -0.632 | <0.001 | 
| CPC | -0.587 | <0.001 | 
| CEC | 0.614 | <0.001 |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Let-7f-5p、EPC、CEC及CPC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关联性,旨在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明确显示,与单纯T2DM组相比,合并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其外周血Let-7f-5p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同时伴随EPC、CPC水平的显著下降以及CEC水平的显著升高。更为重要的是,Pearson相关性分析揭示了Let-7f-5p与EPC、CPC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CEC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系列发现强烈提示,Let-7f-5p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稳态,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4]。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具特征性的并发症之一,其核心病理改变包括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功能紊乱及周细胞丢失等,最终导致微循环障碍[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s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广泛参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Let-7f-5p是Let-7 miRNA家族的重要成员,已有研究证实其可通过靶向AGO1蛋白,激活Let-7/AGO1/VEGF信号通路,进而异常促进病理性血管生成,这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中微血管异常增生的机制之一[5]。本研究观察到病变组Let-7f-5p的高表达,与此理论相吻合,推测其可能促进了微血管的异常重塑与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循环中的EPC和CPC源于骨髓,具有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血管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是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清道夫”和“修复工”[6]。本研究显示,在微血管病变组中,EPC和CPC数量显著减少,反映了机体内在的血管修复能力严重受损。与之相反,CEC是血管壁损伤后脱落的成熟内皮细胞,其数量的升高被公认为是血管内皮损伤的直接标志。本研究中病变组CEC水平的升高,清晰地指示了持续的血管内皮损伤状态。三者水平的变化共同描绘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环境中“损伤加剧”与“修复不足”并存的失衡局面。
本研究最关键的发现在于揭示了Let-7f-5p与这三项细胞指标之间存在强烈的统计学关联:即Let-7f-5p表达越高,具有修复功能的EPC和CPC水平越低,而代表损伤的CEC水平越高。这种关联性强烈暗示Let-7f-5p可能是连接代谢紊乱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分子桥梁。它可能通过抑制EPC/CPC的动员、分化或促进其凋亡,同时加剧已有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脱落,从而共同推动了微血管病变的进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临床样本出发,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细胞学检测,初步构建了“Let-7f-5p表达上调—修复细胞(EPC/CPC)减少—损伤标志(CEC)增加—微血管病变”的潜在病理轴。这不仅为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也提示外周血Let-7f-5p、EPC、CEC及CPC联合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评估工具,用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监测疾病进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索Let-7f-5p调控这些细胞功能的具体下游靶基因和信号通路,为开发以Let-7f-5p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或药物干预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晨,杨慧霞.国际妇产科联盟最佳实践建议解读——妊娠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机会[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05):354-356.
[2]徐丽娜,李征锋.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并发症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现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5,42(09):765-770.
[3]黄俊杰,寇贵贤,宋晓.血清人β葡萄糖醛酸苷酶、CYFRA21-1、微小RNA let-7a联合诊断早期喉癌的价值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5,38(01):67-69.
[4]黄河,周瑞,刘星,等.Let-7f-5p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机制[J].山东医药,2021,61(14):14-18.
[5]黄河.MicroRNA Let-7f-5p通过AGO1/VEGF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病变[D].西南医科大学,2021.
[6]李博鹏,陈树春,唐勇,等.α-硫辛酸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05):803-808.
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Z2024ZSF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