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
正文
盆腔炎作为十分常见的妇科病症,其有急性、慢性之分,而慢性盆腔炎更为常见,此病症在发病初期以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可伴有经期异常,许多病人因症状较轻而往往将其忽视[1]。然而,伴随病情的持续进展,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显著的阴道分泌物异常及腰底部位酸痛感,并且,慢性盆腔炎的病程较长、病情较易反复,这给病人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都带来很大影响[2]。通常,该病症难以在没有器械辅助的状况下有效鉴别,因此,临床医师需借助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治[3]。临床针对该病症的治疗也同样面临一些复杂问题,常规的抗生素疗法副作用较多,且取得的效果有限[4]。为了探索更为合理、可靠的治疗方案,此文择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为对象,围绕妇产科临床对慢性盆腔炎病人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现将具体内容作以下陈述:
1.对象及方法
1.1病例对象
择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为对象,入选标准:①全部病人都经临床诊断患有慢性盆腔炎,满足《妇科学》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相应诊断标准;②全部病人都接受相关影像学检查(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③全部病人都伴有显著阴道分泌物异常的体征;④全部病人的各项临床资料齐全,对本次研究内容、方法知情同意,且签订了相应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对本次所使用的相关药物过敏或者不耐受者;③伴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者;④哺乳期妇女或怀孕女性;⑤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完成本次研究而中途退出者。按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列入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有40例;联合治疗组:年龄范围25-47周岁,中位年龄(36.5±8.29)周岁;病程平均为(3.4±0.72)年;24例已婚,16例未婚。常规治疗组:年龄范围26-44周岁,中位年龄(35.8±8.24)周岁;病程平均为(3.2±0.69)年;23例已婚,17例未婚。两组病例的各项基线资料经对照分析并没有较大差异性(P>0.05)。
1.2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入院后接受各项临床检查,确诊疾病后,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疗法予以治疗,方法为:取20mL奥硝唑(产自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药物规格:10mL∶0.5 g;国药准字H20051744)溶于500mL氯化钠注射液(浓度0.9%)当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同时,口服妇平胶囊(产自贵州景诚制药有限公司,药物规格:0.45g×24粒,国药准字Z20025003),每日3次,每次0.90g;治疗期间,评估病人的病情状况,假如存在衣原体感染,还应配合使用抗衣原体药物。
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增用康妇消炎栓(产自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药物规格:2.8g×6s;国药准字Z23022143)治疗,采取直肠给药的方式,每日1-2次,每次1粒。
治疗过程中,嘱咐两组病人维护阴道卫生,并于每日夜晚睡前采用温开水清洗,勤换贴身内衣裤;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饮食方面要注意口味清淡,忌食刺激辛辣类食品,不喝冷饮,禁酒戒烟,做到营养均衡,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为宜。
1.3效果指标及判定标准
将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划分成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具体标准[5]:①经相应治疗后,病人接受B超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已经恢复正常,体征状态转归,视作有效;②假如病人接受B超检查显示病变区域显著缩小,腹痛感减轻,相关体征向正常状态恢复,视作有效;③假如病人病变区域、相关体征都没有较大变化,视作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各组病例数×100.00%。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hs-CPR(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并予以对照分析,两项指标的水平越低代表炎症水平越低[6]。对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统计,计算出总出现率。对两组病人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统计其疾病复发率。
1.4数据整合方法
此调研包含的全部数据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予以整合分析,以(±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计数资料的对照需进行
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照需进行t检验,假如对照差异显著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对照
从表1可知,联合治疗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常规治疗组病人的75.00%(30/40),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对照 [n(%)]
分组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常规治疗组 | 40 | 21 | 18 | 1 | 97.50(39/40) |
联合治疗组 | 40 | 13 | 17 | 10 | 75.00(30/40) |
| 8.538 | ||||
P | 0.003 |
2.2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s-CPR和红细胞沉降率对照
从表2可知,两组病人治疗前的hs-CPR和红细胞沉降率对照没有较大差异(P>0.05);经不同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病人的hs-CPR和红细胞沉降率都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s-CPR和红细胞沉降率对照(±s)
分组 | n | hs-CPR(mg/L) | 红细胞沉降率(mm/b)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常规治疗组 | 40 | 11.3±3.05 | 5.62±1.72 | 19.9±2.96 | 8.2±1.92 |
联合治疗组 | 40 | 11.2±3.14 | 3.15±1.12 | 20.1±2.94 | 5.1±1.47 |
t | 0.216 | 6.349 | 0.142 | 6.729 | |
P | 0.148 | 0.011 | 0.135 | 0.010 |
2.3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出现率对照
从表3可知,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方面,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出现率对照并没有较大差异(P>0.05)。
表3 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出现率对照 [n(%)]
分组 | n | 呕吐恶心 | 小腹痛 | 精神不振 | 总出现率 |
常规治疗组 | 40 | 3 | 1 | 1 | 12.50(5/40) |
联合治疗组 | 40 | 2 | 1 | 1 | 10.00(4/40) |
| 0.125 | ||||
P | 0.723 |
2.4两组病人半年内复发率对照
常规治疗组病人半年内复发率是27.50%(11/40),联合治疗组治疗组病人半年内复发率是5.00%(2/40),联合治疗组半年内复发率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40,P=0.006)。
3.讨论
慢性盆腔炎为妇产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当前阶段,女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心理与生理压力,致使该病症的发病率亦随之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7]。当前阶段,临床对于慢性盆腔炎的认知和研究持续深入,许多临床医师在妇科工作中关注到慢性盆腔炎对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8]。通常来说,临床针对慢性盆腔炎都强调及早发现尽早治疗的基本原则,然而,该病症潜伏期较久,病程漫长,且容易复发、根治难度比较大,这对治疗水平的要求较高[9]。加上,一部分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缺乏,发病部位属于隐私部位,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及特殊性,许多病人对病情羞于启齿,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疾病表现,所以导致诊治工作较难开展[10]。传统疗法主要是使用多种抗生素药物,这样虽能取得一定成效,但很容易在治疗期间出现副作用,且预后效果也不太理想[11]。鉴于此,本研究在对慢性盆腔炎病人实施治疗的时候,首先考虑该病症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出现的炎症反应,然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前提下配合运用康妇消炎栓,这种药物属于中药制剂,其成分以苦参、穿心莲、紫花地丁、蒲公英、猪胆粉、败酱草、芦荟、新疆紫草等为主,诸味中药合用可发挥散结利湿、清热解毒、止痒杀菌等功效;特别适用于湿毒、湿热所诱发的带下病、阴蚀及阴痒,症状表现有腰骶胀痛或者下腹部胀痛、带下量多而色黄、阴部瘙痒及伴低热、小便色黄、乏力神疲等,对于现代医学中的盆腔炎、阴道炎及附件炎均有较好疗效[12]。本研究结果指出,联合治疗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常规治疗组病人的75.00%(30/40),组间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8.538,P=0.003)。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病人的hs-CPR和红细胞沉降率都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方面,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出现率对照并没有较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半年内复发率27.50%(11/40)低于常规治疗组5.00%(2/40),组间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7.440,P=0.006)。这一结果和刘继明[13]研究报告中的相关观点及结果较为接近,表明在常规疗法的前提下联合运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病人的整体效果良好。
综上可知,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案,妇产科临床对慢性盆腔炎病人施予常规疗法+康妇消炎栓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不但能降低其炎症水平和半年内病情复发率,而且不会诱发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欧阳晓玲,卢淑芳,魏桂凤.红藤汤外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23,43(03):436-440.
[2]武芝红.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22,(15):105-107.
[3]刘丽文.自拟化瘀散结冲剂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6):29-32.
[4]吴亦民,蔡益锐.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藤菊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2):102-104.
[5]孙玉华,张丹.青霉素给药方式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02):191-192.
[6]张琦.丹栀逍遥散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智慧健康,2022,8(03):154-156.
[7]胡玲.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4):78-80.
[8]胡霜玲.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02):120-122.
[9]王桂鸣,熊彩兰,封雪琼.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20,(02):65-66.
[10]黄多美.妇产科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35-36.
[11]尹淑霞.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2):7-9.
[12]王银玲.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专学报,2022,21(02):132-133+136.
[13]刘继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3):105-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