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联合rb-bFGF凝胶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HIF-1α、VEGF表达及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rb-bFGF凝胶;慢性难愈合创面
正文
慢性难愈合创面因局部微环境失衡、修复进程受阻,成为临床治疗难题,易引发感染、组织坏死等[1]。rb-bFGF为临床常用促修复药物,可激活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加速肉芽组织形成,为创面愈合提供关键细胞支持[2]。但rb-bFGF生物活性易受创面坏死组织及渗出液影响,且无法改善创面缺氧、干燥等微环境。而湿润烧伤膏能构建并维持创面湿润环境,为修复细胞活性提供保障,可温和溶解坏死组织、减少感染风险,并调控炎症反应,优化微环境,为创面修复奠定基础[3]。本研究拟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rb-bFGF凝胶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价值,为临床优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2月~2025年8月我院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56(40.95±6.31)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55(42.14±5.96)岁。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1)创面经规范治疗超过4周仍未愈合;(2)年龄<60岁;(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4)治疗前1周内未使用过其他促创面愈合药物。
1.3排除标准
(1)创面合并严重感染;(2)存在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3)对研究药物过敏;(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精神疾病患者或认知障碍者。
1.4方法
入院后给予两组常规清创,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干预方案:
对照组采取rb-bFGF凝胶,取适量rb-bFGF凝胶+生理盐水200 ml制为药液,无菌纱布浸泡药液后敷于创面,1次/2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湿润烧伤膏,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1 cm),1次/2d。两组均治疗14 d。
1.5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痊愈:愈合率≥95%,创面完全上皮化;显效:60%≤愈合率<95%,创面明显缩小,肉芽组织饱满;有效:20%≤愈合率<60%,创面有所缩小,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无效:愈合率<20%,创面无缩小或扩大,肉芽组织苍白/坏死。(2)统计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用时、疼痛程度(依据VAS评估,共10分,分值越低越好)。(3)统计两组HIF-1α及VEGF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取上清液,经酶法测定HIF-1α及VEGF。(4)统计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取上清液,经酶法测定CRP、WBC、TNF-α。
1.6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0.00%)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 组别 | 例数 | 基本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研究组 | 30 | 11(36.67) | 12(40.00) | 5(16.67) | 2(6.67) | 28(93.33) | 
| 对照组 | 30 | 6(20.00) | 8(26.67) | 7(23.33) | 9(30.00) | 21(70.00) | 
| χ2值 | 5.455 | |||||
| P值 | 0.020 | 
2.2创面愈合情况
研究组创面愈合用时较对照组短,VAS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对比( ±s)
±s)
| 组别 | 例数 | 创面愈合用时(d) | VAS(分) | 
| 研究组 | 30 | 28.51±3.81 | 2.81±0.69 | 
| 对照组 | 30 | 37.21±4.64 | 3.76±0.83 | 
| t值 | 7.937 | 4.821 | |
| P值 | 0.000 | 0.000 | 
2.3 HIF-1α及VEGF
治疗前两组HIF-1α及VEGF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IF-1α较治疗前下降,VEGF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HIF-1α及VEGF对比( ±s)
±s)
| 时间 | 组别 | 例数 | HIF-1α(ng/ml) | VEGF(ng/L) | 
| 治疗前 | 研究组 | 30 | 1.58±0.45 | 87.20±12.54 | 
| 对照组 | 30 | 1.62±0.39 | 85.95±14.18 | |
| t值 | 0.368 | 0.362 | ||
| P值 | 0.714 | 0.719 | ||
| 治疗后 | 研究组 | 30 | 0.89±0.24 | 130.33±21.86 | 
| 对照组 | 30 | 1.07±0.35 | 111.47±18.74 | |
| t值 | 2.323 | 3.588 | ||
| P值 | 0.024 | 0.001 | 
2.4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CRP、WBC、TNF-α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两组炎症因子对比( ±s)
±s)
| 时间 | 组别 | 例数 | CRP(mg/L) | WBC(×109/L) | TNF-α(pg/ml) | 
| 治疗前 | 研究组 | 30 | 19.76±4.05 | 15.77±3.79 | 47.80±7.13 | 
| 对照组 | 30 | 20.18±3.83 | 16.10±4.06 | 49.25±6.88 | |
| t值 | 0.413 | 0.325 | 0.802 | ||
| P值 | 0.681 | 0.746 | 0.426 | ||
| 治疗后 | 研究组 | 30 | 4.63±1.19 | 6.94±1.58 | 25.44±4.61 | 
| 对照组 | 30 | 6.37±1.45 | 9.31±2.52 | 30.62±5.70 | |
| t值 | 5.081 | 4.364 | 3.870 | ||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慢性难愈合创面经规范清创后,创面局部仍易残留坏死组织、持续处于炎症高反应状态,且血管新生动力不足,导致修复进程停滞[4]。
rb-bFGF凝胶为经典的促修复药物,其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增殖与迁移信号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内皮细胞形成管腔,为肉芽组织生长与血管新生提供关键细胞动力[5]。但rb-bFGF的临床应用存在明显局限,其生物活性对创面微环境要求极高,当创面存在大量渗出液、坏死组织碎片或炎症因子时,易被蛋白酶降解或被炎症细胞吞噬,且其作用仅聚焦于“细胞修复启动”,无法主动清除创面坏死组织、改善局部缺氧干燥环境,也不能调控过度炎症反应,故整体效果欠佳。而湿润烧伤膏含有的油脂性成分可在创面形成保护膜,构建并维持持续湿润的修复环境,既能减少创面水分蒸发导致的组织干裂,又能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的活性维持与迁移提供适宜条件,可解决rb-bFGF作用所需的“环境适配”问题,且其特有的坏死组织溶解作用可通过软化、液化创面残留坏死组织,逐步清除修复障碍,减少细菌定植位点,从源头降低感染风险与炎症刺激[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用时更短、VAS评分更低,主要是因联合治疗中,湿润烧伤膏先通过溶解坏死组织、优化微环境、调控炎症,为rb-bFGF创造作用空间;rb-bFGF则在良好微环境基础上,加速修复细胞增殖与肉芽组织形成,推动创面快速收缩与上皮化。同时,炎症反应的缓解与组织修复的推进协同降低了创面神经末梢的刺激,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同时,治疗后两组HIF-1α下降、VEGF升高,且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慢性难愈合创面因局部血供差、缺氧严重,HIF-1α长期处于高表达状态,虽短期可通过转录激活促进VEGF生成,但持续高表达会加剧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血管新生,而联合治疗中,湿润烧伤膏通过改善创面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缺氧,促使HIF-1α从“过度激活”转为“适度下调”,避免其对组织的损伤作用;同时,rb-bFGF直接激活内皮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促进VEGF基因转录与蛋白合成,推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形成成熟血管,形成“HIF-1α合理调控-VEGF持续升高”的良性循环,为创面愈合提供了充足的氧供与营养支持。
此外,治疗后研究组CRP、WBC、TNF-α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联合治疗在炎症调控中的优势。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炎症迁延主要与坏死组织残留、细菌感染及炎症因子持续释放相关,对照组仅使用rb-bFGF,无法清除炎症刺激源,导致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有限,而研究组中,湿润烧伤膏先通过溶解坏死组织减少“炎症诱因”,其抗炎成分再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减少TNF-α等促炎因子释放;rb-bFGF则通过促进肉芽组织形成与上皮覆盖,间接“隔离”创面与外界刺激,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采取湿润烧伤膏联合rb-bFGF凝胶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HIF-1α及VEGF表达,促使创面及早愈合,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伟,赵俊立.VSD联合rb⁃bFGF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3,35(2):97-100.
[2]钟少州,李承宁,刘玉梅.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美盐敷料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26):78-81.
[3]周铁勇.湿润烧伤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20):3016-3018.
[4]李国艳,李敬波,吴英.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难愈合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3,35(2):115-118.
[5]白子烨,王怀谷,张莉,等.局部氧疗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合并负压引流技术应用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0):2561-2567.
[6]李永魁,王家瑞,弋凤霞,等.湿润烧伤膏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2,6(4):32-36.
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Z2024ZSF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