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联合生姜贴敷在临床非器质性恶心/呕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谢佳慧1,宋运远1,刘春梅2,刘娅玲1,付鸿雁1,兰桂香1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联合生姜贴敷在临床非器质性恶心/呕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8月我院非器质性恶心/呕吐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A组采取生姜贴敷,B组采取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C组采取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生姜贴敷,而D组仅采取西药治疗。统计四组呕吐次数、恶心程度、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四组呕吐次数、VAS分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C组呕吐次数少于A组、B组、D组,VAS低于A组、B组、D组(P<0.05)。治疗后C组FLIE较A组、B组、D组高(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B组、D组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联合生姜贴敷应用于临床非器质性恶心/呕吐效果显著且安全,可减少患者呕吐次数,缓解恶心程度,提升生活质量,该联合方案通过物理刺激与温热药理作用协同增效,实现了临床中对于非器质性恶心/呕吐患者的治疗路径与护理手段优化,既保留中医外治“简便廉验”的优势,又以非药物干预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提升患者依从性,且穴位按摩手环可重复使用、生姜贴敷安全无害、成本低,能降低个人医疗支出与社会医疗资源消耗,具备基层及家庭护理场景推广潜力,兼具临床实用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非器质性恶心/呕吐;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生姜贴敷

正文


非器质性恶心/呕吐在临床中频发,多由药物副作用、情绪应激等诱发,常导致患者进食障碍、营养失衡[1]。当前临床常用止吐药物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不耐受问题,且不良反应较多。内关穴作为中医调节胃肠功能的核心穴位,有“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之效,其通过刺激可调节迷走神经功能[2]。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能实现对内关穴的精准、持续刺激,生姜则含姜辣素等成分,贴敷后可经皮渗透增强穴位效应[3]。但目前针对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联合生姜贴敷治疗非器质性恶心/呕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验证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1月~20258月我院非器质性恶心/呕吐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0例。A11例,女9例;年龄245841.25±6.88)岁。B13例,女7例;年龄225940.96±7.33)岁。C8例,女12例;年龄215942.05±5.97)岁。D10例,女10例;年龄255740.81±6.94)岁。四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年龄>14岁;(2)以恶心/呕吐为主诉就诊的门急诊患者;(3)意识状态、精神认知均正常,能正常沟通的患者;(4)患者上肢无畸形、残疾及外伤;(5)穴位按压点皮肤完好;(6)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及消化系统实质性脏器病变的患者;(2)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3)对生姜、保鲜膜过敏或过敏体质的患者;(4)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5)无法耐受生姜气味的患者;(6)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A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取生姜贴敷,患者及家属不喷香水、不佩戴香包、不涂抹具有芳香气味的物品。干预前护士对患者进行生姜过敏试验,将生姜捣碎取姜汁加生理盐水进行1:9稀释后涂抹于患者前臂掌侧下三分之一处或耳后,于15min后观察患者局部是否有红肿、瘙痒、刺痛等皮肤不适。随后嘱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开输液侧,选择新鲜生姜捣成泥状,嘱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开输液侧,取姜泥适量涂抹于患者前臂掌侧内关穴(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局部用保鲜膜覆盖固定。

B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指导患者将手环准确佩戴在内关穴所在位置,确保按摩滚珠与穴位充分接触,上下缓慢移动手环,确保滚珠按摩穴位;佩戴时间为每天早、中、晚各2次,30min/次。

C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生姜贴敷,前期步骤同A组操作流程,选择新鲜生姜捣成泥状后盛于手环容器内并加盖,嘱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开输液侧,取姜泥适量涂抹于患者前臂掌侧内关穴(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局部用保鲜膜覆盖固定,为患者佩戴手环,将滚珠对准内关穴,调整松紧,松紧以容器能被轻易移动为宜,上下移动手环,驱动滚珠对穴位进行按摩,未进行输液患者可在双侧内关穴轮流佩戴手环进行按摩,按压力度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操作过程中随时评估患者感受,以使患者感觉局部有酸、麻、账、痛感为准,持续30min,操作结束后重新调整手环松紧,松紧以容器无法轻易移动且患者未感不适为宜,持续佩戴1h,期间患者可自主嗅吸,容器内姜泥每日更换,干预时间为1d。。

D组单纯采取西药治疗,参照患者状况给予胃复安、倍他司汀、苯海拉明等。

1.4观察指标

1)呕吐次数、恶心程度,恶心程度依据VAS测评,共10分,分值越高恶心程度越严重。(2)生活质量,依据恶心呕吐生活功能量表(FLIE)测评,共126分,分值越高越好。(3)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7.0进行2*2两因素水平的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2结果

2.1呕吐次数、恶心程度

四组呕吐次数、VAS存在显著差异P0.05C呕吐次数少于A组、B组、D组,VAS低于A组、B组、DP0.05)。见表1

1四组呕吐次数、恶心程度对比±s

组别

例数

呕吐次数(分)

VAS(次)

A

20

6.82±1.11

6.64±1.06

B

20

6.69±0.98

6.70±1.04

C

20

5.71±1.06

5.68±0.94a

D

20

7.68±1.32

7.71±1.27

F


10.293

11.700

P


0.000

0.000

注:A组、B组、D组对比,aP0.05

2.2生活质量

治疗后四组FLIE较治疗前增高,且CA组、B组、D组高P0.05)。见表2

2四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

20

75.97±12.05

98.84±6.79

7.395

0.000

B

20

77.32±11.30

99.35±7.81

7.172

0.000

C

20

76.81±10.78

106.79±8.32

9.846

0.000

D

20

78.02±9.96

95.97±9.41

5.859

0.000

F


0.122

6.432



P


0.947

0.001



2.3并发症

C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B组、D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四组并发症对比[n%)]

组别

例数

水电解质紊乱

误吸

头晕

总发生率

A

20

15.00

00.00

15.00

210.00

B

20

210.00

00.00

00.00

210.00

C

20

00.00

00.00

15.00

15.00

D

20

15.00

15.00

210.00

420.00

χ2





2.379

P





0.498

3讨论

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与生姜贴敷为中医外治法的创新与经典应用,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可精准靶向内关穴,通过按摩等模式持续刺激穴位,能稳定激活内关穴对应的“和胃降逆”经络通路[4];而生姜作为传统止呕中药,其含有的姜辣素、姜烯酚等成分,经皮贴敷后可通过内关穴局部渗透,抑制平滑肌痉挛,减轻恶心呕吐反应[5]。二者分别从“物理刺激调节经络”与“药物渗透增强效应”出发,为联合干预的协同作用奠定了基础[6-8]

本研究中,C组呕吐次数少于ABD组,VAS更低,证实联合干预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原因为:手环物理刺激虽能短期调节内关穴功能,但缺乏药物的持续药理作用;生姜贴敷虽有药物渗透作用,但刺激强度较弱,症状缓解效果不足;西药虽能快速抑制呕吐中枢,但无法调节胃肠功能紊乱。而“手环物理刺激+生姜药物渗透”的双重作用,能借助手环快速激活内关穴,缓解临床症状,并通过生姜成分的持续渗透,增强穴位效应,抑制胃肠痉挛,从而实现全病程的症状控制[9-11]。同时,治疗后四组FLIE均升高,且C组高于其他三组,该结果与症状缓解效果直接相关,证实联合干预对患者整体生活状态具有积极影响。主要是因:C组因呕吐次数减少、恶心程度减轻,进食功能逐步恢复,营养吸收改善,体力状态随之提升;同时,症状的有效控制也减少了患者对恶心呕吐的焦虑恐惧,使其能正常参与社交活动,进而实现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此外,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B组与D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仍体现了联合干预的安全性优势。D组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误吸、头晕等并发症相对较多,是因西药治疗虽能抑制呕吐,但会影响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12-13]A组和B组也有少量并发症出现,可能与穴位刺激后身体的应激反应或生姜贴敷的过敏反应有关。而C组采用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联合生姜贴敷,通过调节内关穴,从整体上改善胃肠功能,减少了呕吐的发生,降低了因频繁呕吐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误吸的风险,且非药物干预安全性相对更高[14-15]

综上,多功能穴位按摩手环联合生姜贴敷应用于临床非器质性恶心/呕吐效果显著且安全,可减少患者呕吐次数,缓解恶心程度,提升生活质量,该联合方案通过物理刺激与温热药理作用协同增效,实现了临床中对于非器质性恶心/呕吐患者的治疗路径与护理手段优化,既保留中医外治“简便廉验”的优势,又以非药物干预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提升患者依从性及就医体验感,且手环可重复使用、生姜贴敷安全无害、成本低,能降低个人医疗支出与社会医疗资源消耗,具备基层及家庭护理场景推广潜力,兼具临床实用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莹莹,陈振,周建顺,等.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赣南医科大学学报,2025,45(6):591-596.

[2]冯睿智,吕建琴.内关穴刺激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4,33(12):2241-2244.

[3]陈凤香,陈常莲,刘佩佩,等.中医推拿、生姜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不适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5):174-177.

[4]陈伟芳,刘路.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新中医,2023,55(22):166-170.

[5]陈燕霞,李珲,陈冬梅,等.生姜敷脐护理联合揿针护理在预防骨科全麻术后恶心呕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21):144-147.

[6]陈燕霞,李珲,陈冬梅,等.生姜敷脐护理联合揿针护理在预防骨科全麻术后恶心呕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21):144-147.

[7]刘俊伶,何晓艳,王飞.仲景治疗呕吐中生姜与干姜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11):162-165.

[8]王红云.穴位按摩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影响[J].临床护理研究,2022,31(17):121-123.

[9]黎玉婵,黄国霞,谢三梅.生姜柠檬不同吸入法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5):50-51.

[10]潘慧.前瞻性护理联合生姜疗法对肺部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研究[J].临床护理研究,2025,34(3):51-53.

[11]李素娟,梁艳文,谢云清,等.白血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中医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4,8(2):115-118.

[12]张胤勃,王舟.地塞米松防治全身麻醉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25,60(4):388-390.

[13]陈珂奕,张桂兰,沈云霞,等.生姜敷脐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2,37(16):2933-2936.

[14]周元园,胡守芳.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本草纲目》中生姜的用药规律[J].中国医药科学,2025,15(5):119-123.

[15]陈伟芳,刘路.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新中医,2023,55(22):166-170.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编号:2024B1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