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在肝病患者中检测性能比较及配型输注后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筛查;肝病;固相凝集法;试剂性能比较;配型输注;疗效分析;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正文
肝病患者因肝功能严重受损,常伴随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止凝血功能全面紊乱,其发生机制涉及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生成素合成减少、骨髓抑制及自身免疫性破坏等多重因素[1]。对于伴有活动性出血或需行侵入性操作的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然而,此类患者常因反复输注血液制品而面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临床难题,表现为多次输注随机供者血小板后未能获得预期的计数提升与止血效果[2]。PTR可分为非免疫性因素(如感染、发热、DIC、脾大等)和免疫性因素,后者主要由同种免疫产生的抗HLA和/或抗HPA抗体介导,可加速输入血小板的破坏[3]。肝病患者因抗原暴露风险高,更易发生同种免疫。目前,血小板抗体筛查是识别免疫性PTR、指导临床精准输血的关键手段。固相凝集法(Solid Phase Red Cell Adherence Assay,SPRCA)因操作简便、结果客观,已成为常用检测方法之一[4]。进口试剂(如荷兰Sanquin公司产品)被国际视为金标准,但存在成本高、供应周期长等问题,限制了其普及。国产试剂(如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虽更具可及性与经济性,但在肝病这一复杂人群中的检测性能尚缺乏系统验证。
为此,本研究采用平行盲法检测试验,系统比较进口Sanquin试剂与国产长春博德试剂在肝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中的一致性、灵敏度与特异度,并进一步对抗体阳性者应用国产试剂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评估输注配型相合血小板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国产试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验证其指导配型输注在肝病患者PTR管理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住院且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估算采用诊断试验样本量计算公式,设定α=0.05,β=0.10,预期灵敏度与特异度均>90%,最终确定最小样本量为150例,实际纳入15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5]中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诊断标准;②临床需要治疗性或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⁹/L伴活动性出血,或<20×10⁹/L预防性输注);③年龄18-75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活动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②存在严重感染性休克或脓毒症;③近期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临床资料不全或拒绝参与本研究。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检测试剂A(金标准试剂):荷兰Sanquin公司生产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货号:PK-MAS-10)。
检测试剂B(评价试剂):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货号:CD-PAT-02)。
主要仪器:低速离心机(湖南湘仪,型号TDZ5-WS);37℃恒温水浴箱(上海精宏,型号HH-W600);微量移液器(德国Eppendorf,Research plus系列);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型号CX23)。
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长春博德公司提供配套的血小板谱细胞(货号:CD-PP-10)。
1.3研究方法
1.3.1样本采集: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于EDTA-K2抗凝管中,3000 r/min离心10 min,小心吸取上层乏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用于抗体检测。所有样本均在采集后4小时内完成检测。
1.3.2血小板抗体检测:
采用固相凝集法(Monoclonal Antibody-Specific Immobilization of Platelet Antigens,MAIPA)进行操作。严格遵循试剂说明书:
①将包被有抗人IgG的微孔板分别加入试剂A和试剂B的缓冲液体系;
②分别加入50μL患者PPP样本,孵育、洗涤;
③加入指示红细胞,离心后显微镜下判读结果。
结果判读标准:0+为阴性,1+-2+为弱阳性,≥3+为强阳性。本研究将≥3+定义为抗体阳性。所有操作均由两名不知晓另一种试剂结果的检验师独立完成(平行盲法检测)。对两种试剂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行复测,以复测结果为最终结果。
1.3.3血小板配型与输注:
对任一试剂检测为抗体阳性(≥3+)的患者,使用长春博德公司的血小板谱细胞进行交叉配型试验。选择交叉配型相合的单采血小板(ABO同型)进行输注。血小板输注量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输注2.5×10¹¹个血小板计算。
1.3.4疗效评估:
于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1小时、24小时采集血样检测血小板计数。采用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评估输注效果: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²)]/输入血小板总数(×10¹¹)
有效标准:输注后1 h CCI≥7.5或24 h CCI≥4.5;低于此标准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以Sanquin试剂(试剂A)为金标准,计算长春博德试剂(试剂B)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符合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种试剂的一致性:Kappa值≥0.75为一致性极好,0.40-0.74为一致性一般,<0.40为一致性较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试剂检测性能比较
以荷兰Sanquin试剂(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照,其检出抗体阳性32例(20.25%)。长春博德试剂检出阳性35例,其中与金标准一致阳性30例,假阳性5例;金标准阴性126例中,长春博德试剂正确判定121例,假阴性2例(表1)。经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0.85(P<0.001),表明一致性极佳。长春博德试剂的诊断效能指标为:灵敏度93.75%(30/32),特异度96.03%(121/126),阳性预测值85.71%(30/35),阴性预测值98.37%(121/123),总符合率95.57%(151/158)。
表1.两种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结果比较(n=158)
| 长春博德试剂(B) | Sanquin试剂(A,金标准) | 合计 | |
| 阳性 | 阴性 | ||
| 阳性 | 30 | 5 | 35 | 
| 阴性 | 2 | 121 | 123 | 
| 合计 | 32 | 126 | 158 | 
2.2配型输注疗效分析
对35例抗体阳性患者行长春博德试剂交叉配型后输注相合血小板。输注后1 h和24 h的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有效率见表2。35例患者中,31例(88.57%)输注有效。输注无效的4例患者中,2例伴有严重感染,1例存在活动性DIC,1例原因未明。
表2.血小板配型输注后疗效评估(n=35)
| 时间点 | CCI(Mean±SD) | 有效例数 | 无效例数 | 有效率 | 
| 输注后1小时 | 12.84±3.71 | 32 | 3 | 91.43% | 
| 输注后24小时 | 7.05±2.89 | 29 | 6 | 82.86% | 
| 总体有效 | - | 31 | 4 | 88.57% |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头对头比较,证实国产长春博德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在肝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中,与国际公认的Sanquin试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表现出优异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肝病患者常伴有高胆红素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及自身抗体等复杂干扰因素,对检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SPRCA试剂在此类复杂样本中均表现出良好可靠性,表明国产试剂在制备工艺、抗原包被技术和稳定性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准,可适用于肝病患者的临床检测。高度一致的检测性能提示,在Sanquin试剂可及性较低的基层医疗环境中,长春博德试剂可作为可靠的替代方案用于血小板抗体筛查。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实际疗效相衔接。通过采用长春博德试剂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并观察到输注配型相合血小板后校正计数增量(CCI)与临床止血有效率均获显著提升。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国产试剂所检抗体阳性具有临床真实性,也表明以其为指导的配型输注策略可有效改善肝病患者免疫性PTR的输注结局。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采用平行盲法设计与金标准对照,严格控制了偏倚,并将实验室指标与临床疗效结合进行系统评价。然而,作为一项单中心研究,样本代表性存在一定局限,且未对抗体类型(抗HLA/HPA)作进一步区分。今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并结合MAIPA法等技术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以推动更精准的个体化血小板输注治疗。
综上所述,国产长春博德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在肝病患者中表现出与进口金标准试剂高度一致的检测性能,具备良好的诊断效能与临床适用性。以其为指导开展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可显著提升血小板输注疗效,有效应对免疫性PTR问题。该策略经济可靠,尤其适用于资源有限的基层医疗机构,对优化血液资源利用、改善肝病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朴乐,司夏樱,董强利.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抑郁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5,25(08):598-603.
[2]王牧涵,李文龙,冯子阳,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5,46(08):839-843.
[3]赵沛喆,徐熠,梁雅珺,等.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25,38(03):448-454.
[4]张丹,李冬妹,孙铁成,等.两种固相凝集法试剂盒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交叉配合试验的比较研究[J].北京医学,2025,47(04):336-340.
[5]孔嘉宁,张彬彬,施军平.《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40(09):1767-1770.
[6]姜万祥.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模式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应用[D].赣南医科大学,2025.
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Z2021ZSF081)
...